1.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2.小学数学教案

3.小学数学题求教

4.小学各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分类试讲天气_小学天气分类教案

小学数学的试讲内容最容易的通常是基础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巧。

以下是一个简单且容易的试讲示例:

1、引入:首先向学生介绍加法的概念,即将两个或多个数字相加以得到总数的过程。可以用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如果有3个苹果,并再加上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

2、演示:假设要教学生计算4+2的结果。使用实际的物品如计数棒、卡片或图标来进行演示。展示4个物品,然后再加上2个物品,然后让学生一起数数或者用手指指着物品,帮助理解加法运算的含义。

3、计算:引导学生逐步进行加法运算。可以使用黑板、白板或者计算器进行展示。例如,写下 4+2=,然后让学生填写结果。鼓励学生口算或者使用手指计数,在计算的过程中提供帮助和指导。

4、练习:给学生一些练习题,巩固加法运算的技巧。可以使用简单而具体的问题,例如,请计算2+3=或者用表示物品的数量,让学生进行相加。在练习过程中,可以提供适当的反馈和鼓励。

5、总结:总结本次试讲的内容,并强调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可以问学生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检查对加法的理解,例如,如果有5个苹果,再加上0个苹果,一共会有多少个苹果呢?

试讲的意义

1、评估教学能力:试讲是招聘教师或评估教师资格时常用的方式。通过试讲,雇主或评审人员可以直接观察和评估候选人的教学能力、沟通技巧和教学方法。这有助于确定候选人是否具备合适的教学技能,能否胜任教师职位。

2、展示专业知识:试讲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清晰的解释、示范和互动等方式展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试讲可以体现教师对课程的深入了解以及如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篇一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长方形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吗?今天我们就利用折纸来学习知识。你能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吗?那么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三份呢?五份呢?

 (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自主学习提示

 1、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2、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3、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第55页的提示,完成这两个问题。

 三、交流释疑

 1、初步感知分数除法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拿出图(一)来涂一涂。

 交流:为什么要这样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还有不同的涂法吗?能根据这个过程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这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分数除法。(板书)

 初探算法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大家在图(二)的上面涂一涂。

 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涂法)同学们是把长方形纸的七分之四平均分成了三份,再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谁能根据这一过程列出一个算式。怎样才能算出得数呢?

 观察3和1/3有什么关系,由除以3变成乘3的倒数,是不是除以一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教师出示三组算式)1/3÷54/5÷31/3÷5

 指生演板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根据这三组算式再结合上一道题,你认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

 四、实践应用

 1、算一算。

 2、填一填师:学会了知识就要灵活的运用,这道题你们能填上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第56页填一填,想一想。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师:为了使我们的校园更整洁,学校给我们各班划分了卫生区,这一周轮到第一组负责卫生区的卫生,老师想卫生区的四分之三平均分给四个人来负责,你们能算出每个人负责整个卫生区的几分之几吗?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生活中的问题,让大家解决。

 五、课堂总结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篇二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3、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里面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

 分类摆放后顾客去买东西更方便。你们想不想学习怎样分类呢?

 那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分类。

 二、授新课

 1、活动一:整理房间

 (1)有个叫亮亮的小朋友很想去公园玩,可是他的妈妈有要求:要他先把自已的房间整理好。

 (2)课件出示:同学们看了亮亮的房间,你们想对亮亮说什么?

 你们愿意帮帮他吗?那么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房间呢?(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

 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吗?(强调同一类的要放在一起)

 课件演示整理过程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学习用品?

 (3)整理后的房间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们在家整理过房间吗?请大家回去后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

 2、活动二:到动物园

 (1)导入。大家帮亮亮整理了房间,亮亮非常感谢大家,现在他和妈妈一起来动物园。出示课件

 问: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你能给这些小动物分类吗?

 这些小动物可以分为两类,会飞的。分为一类,另一类是不会飞的。

 请大家给会飞的动物穿上漂亮的衣裳。看哪位同学涂得又快又好,教师就把他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

 展示学生作品。

 问:他涂的对吗?你有没有不同意见?你知道会飞的小动物还有哪些?

 3、活动三:到农贸市场

 (1)导入:参观完动物园,亮亮哏妈妈来到农贸市场,课件出示,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亮亮的妈妈要考一考大家: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汇报。

 问: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水果有哪些?你平时还喜欢吃哪些水果?蔬菜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蔬菜?(水果和蔬菜非常有营养,大家要我吃水果和蔬菜。)

 4、活动四:百货商店

 (1)导入:最近亮亮的妈妈开了一家商店,让我们去看看她进了哪些货?课件出示。

 (2)这些货物就这样摆放好吗?

 你们能帮阿姨整理一下吗?怎么整理?指名汇报

 (3)如果把这些货按玩具、文具、服装鞋帽三类来分,该怎么分?(同桌讨论)

 指名汇报,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5、活动五:把同学分类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好,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吧!音乐伴奏,学生表演:有的看书、有的拍球、有的唱歌、有的跳舞……

 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想一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把同学进行分类。

 三、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开心吗?请你说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分类的?(如我校的垃圾分类、书店的书等)

篇三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一)教学“同样多”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请学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砖头。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和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二)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三)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木头。)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头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少。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四)、操作(“做一做”第2题)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珠子,所以黄珠多而红珠少。介绍你的方法。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所以这个基础一定要坚实。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一年级的知识点及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二年级的知识点和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 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 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 ? 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二)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的认识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 ? 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四)应用题

 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 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三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一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四)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四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2)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

 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3)乘、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积的变化。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_乘、除计算的简单估算。

 乘数接近整十、整百的简便算法。

 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4)四则混合运算。

 中括号。三步计算的式题。

 (5)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关系和运算定律。

 自然数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读法和写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

 运算定律。简便运算。

 (6)小数的意义、性质,加法和减法。

 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近似值

 加法和减法。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注:小数如果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前面的适当年级)。

 (二)量与计量

 年、月、日。平年、闰年。世纪。24时计时法。

 角的度量。

 面积单位。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的测定。测量距离(工具测、步测、目测)。

 射线。直角、锐角、钝角、平角、_周角。垂线。画垂线。平行线。画平行线。

 三角形的特征。_三角形的内角和。

 (四)统计初步知识

 简单数据整理。简单统计图表的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简单的平均数。

 (五)应用题列综合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六年级数学

 (一)数与计算

 (1)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二)比和比例

 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三)几何初步知识

 圆的认识。圆周率。画圆。圆的周长和面积。_扇形的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球和球的半径、直径的初步认识。

 (四)统计初步知识

 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_扇形统计图。

 (五)应用题

 分数四则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包括发芽率、合格率、利率、税率等的计算)。比例尺。按比例分配。

 (六)实践活动

 联系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情况组织活动。例如就家中的卧室,画一个平面图。

 (七)整理和复习

 拓展阅读:小学数学学习方法

 1、听课不仅要听,还要思考

 很多学生在上课时候都能认真听讲,对公式和概念等基础知识有很深的记忆,但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却做不出。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认真听讲,跟随老师的思路,还要进行思考,了解解题思路。  对于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解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只会记忆公式和概念等基础知识,而不懂怎么运用这些知识去解答问题,那么他的数学学习能力是非常差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也是非常低下。

 2、扩宽解题思路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发现不同的解题思路。因此,学生要利用好这些机会,扩宽解题思路,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学会举一反三,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3、利用好错题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做错题目,这时候要将错题进行整合归纳,建立错题集。借助错题集,学生可以知道自己错误的原因,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从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此外,学习过程中要经常翻看错题集,不断加深印象,从而达到抬升知识短板、弥补知识漏洞的目的。

小学数学题求教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第五单元分类

 课题:分类(单一标准)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40页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

 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

 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2、明确分类

 (1)观察商场物品近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师小结: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2)猜一猜

 继续观察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的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指明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

 教师注意不同的分法。

 3、完成练习六的第1———————3题

 (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评价时,将学生的用品展示出来。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是不同类。

 4、补充练习

 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能一组分

 得又对又快又准备。然后汇报说明。

 三、全课总结

 课题:分类(不同的标准)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能力。并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如何尊重他人意见等与人合作交流的方法。

 3、采用小组之间互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审美观。

 4、让学生体裁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生每6———7个人一组围坐在一起,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让学生感受到教室里的杂乱,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在我们这羊教室里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都看见了有哪能些东西?

 (2)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你有什么好

 的建议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管家,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

 板书:小管家

 你知道管家是做什么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开展“最佳小管家”的比赛,看看哪能个小组的同学最能干,能把东西收拾得最快、最整齐、最美观。

 二、新授

 1、整理教室(复习单一分类)

 以小组为单位,先把杂的进行整体划分。

 (1)我们全班一哄而上来收拾东西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2)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这种不安全的现象呢?

 (学生有序的来捡走本组选中的物品)

 (3)现在和刚才比,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同?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室?

 2、整理桌面的东西(不同的标准分类)

 (1)一大堆杂物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分类放在了每组的桌面上了,想一想,这样就算收拾好了吗?

 (2)你们能把它们收拾得更整齐、更合理,更便于我们在生活中使用它们吗?

 (学生操作,学习小组汇报)

 (3)你们小组是怎么收拾的?

 (4)这样收拾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同学们桌面上的东西经过这样一整理,既美观又便于我们找东西了,真好。对刚才同学们的整理,你认为哪能一组整理的最好?可以当选“小管家”的称号?你们对别人的整理还有什么

 看法和建议吗?

 (学生提出建议,师问被提建议的组是否接受这个建议?)

 (5)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手中的东西,除了像这样分一外,还能怎么分?请你们试一试(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每一组学生重新汇报后,学生互评哪一组好,好在哪里。

 三、活动

 想一想:你们组里的人可以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学生活动,教师指导,然后学生汇报情况。

 (1)你们是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

 (2)还有哪一组也是这样分的?

 (3)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分的吗?

 四、小结

 (1)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

 (2)平时,在什么地方看过、接触过分类?

 五、布置课外活动

 请小朋友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包、书柜、衣柜事理好。

 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从已知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到比较两个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是学生认识减法的现实意义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注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教学伊始,先安排一个“摆一摆”的游戏,引导学生重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在比较多少时的优越性,从而自觉地接受并掌握这种方法,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2.注重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摆一摆”或“画一画”的方法表示题目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明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与“已知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一样,都要用减法计算。从而加深学生对减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圆形纸片 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1.摆一摆,说一说。

 师:第一行摆5个圆形纸片,第二行摆和第一行同样多的三角形纸片。边摆边想:怎样摆才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我一眼就看出这位同学摆的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不用数就看出来了,能说说你是怎样摆的吗?

 预设

 生:我是一一对应着摆的。

 师(演示课件):是这样摆的吗?大家觉得这种摆法怎么样?

 师:请大家按照刚才的摆法再摆一摆,摆的三角形纸片要比圆形纸片多4个。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是怎样摆的)

 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摆,能很清楚地发现谁多谁少。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数量的多少,体会一一对应方法的重要性,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21页例6情境图。

 师:从情境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请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预设

 生1:同学们在玩套圈游戏。

 生2:已知小雪套中了7个,小华套中了12个。

 生3: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2.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1)动手操作,理解题意。

 ①摆一摆:用圆形纸片将小雪、小华套中的个数分别摆一摆。

 ②分一分:将小华的圆形纸片分成两部分,看看小华比小雪多多少。

 ③说一说:图中的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2)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师:你们能列出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预设

 生:12-7=5(个)。

 师:谁能说说算式中的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

 生:“12”表示小华套中的个数,“7”表示小雪套中的个数,“5”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中的个数。

 (3)明确比的过程和方法。

 思考:如果没有小雪套中的7个,能确定小华套中的被分成了哪两部分吗?

 小结:把小华套中的12个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小雪同样多的7个,另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5个,所以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用减法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初步理解一步应用题的结构.

 2.会联系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有图有文字的一步计算应用题.

 3.培养初步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有图有文字应用题的解答.

  教学难点

 解答有图有文字的减法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教科书第88页例5的两幅图的图画,独立作业的投影片.

 学生准备教科书第88页数学游戏的口算卡片和得数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6+2= 9+4= 9+9=

 9+3= 3+5= 4+6=

 9+7= 9+6= 9+5=

 2+7= 9+2= 9+8=

 统计2分钟以内做完的人数及正确率.指名说一说计算9+3和9+7应该怎样想.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1)教师出示例5的左图(小鸟图),3只小鸟落在树枝上,再出示一幅图,上面画有6只小鸟.

 师:图中先告诉我们什么?又告诉我们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图中先告诉我们树上有3只鸟,又告诉我们又飞来6只.

 师:求一共是多少只该怎样算呢?

 引导学生回答:求一共是多少只,就是把树上的3只鸟和又飞来的6只合起来,把3和起来是9,列式为:3+6=9.

 教师取下后贴上的第二幅图,在第一幅图的下面贴上用文字写出的.条件和问题,成为例5左边的题.

 (2)揭示课题.

 像这样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应当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

 2.教学例5左边的加法应用题.

 (1)学生讨论:题里告诉了什么?还告诉了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题里告诉了树上有3只小鸟,还告诉了又飞来6只,让我们求一共是多少只?

 教师说明,已经告诉我们的树上有3只小鸟和又飞来6只都叫已知条件,让我们求的一共是几只叫做问题.在这道题中,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用图画表示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用文字表示的,问题也是用文字表示的.我们学过的应用题一般都有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小声说一说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指名让学生到前边指一指.

 (2)求一共是多少只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说出,求一共是多少只,就是把树上的3只小鸟和又飞来的6只合起来,把3和起来是9,列式为3+6=9

 (3)让学生把教科书第88页例5左题的算式补充完整.

 (4)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左边的加法题(小兔图).

 先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计算,然后让学生填书上的空.

 3.教学例5右边的减法应用题.

 (1)出示例5右边的图(梨图),盘子里有10个梨,再用纸盖住其中的4个,并在原来位置用虚线画出4个形状.看图,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盘子里有10个梨,吃了4个,求还剩几个?也就是从10个梨中去掉4个,从10中去掉4剩下6,列式为10-4=6

 (2)拿走盖着4个梨的纸,出示例5右题的用文字叙述的第二个条件和问题,成为例5右边的减法应用题.

 让学生自由读一读题,找出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盘子里有10个梨,是用图画表示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吃了4个梨,是用文字叙述的.问题是:还剩几个?也是用文字叙述的.

 师:求还剩几个应该怎样想,怎样列式呢?

 引导学生说出,求还剩几个,就是从盘中的10个梨里面去掉吃了的4个,也就是从10里面去掉4还剩6,列式为10-4=6

 (3)让学生把教科书第88页例5右边的减法应用题的算式补充完整.

 (4)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右边的题(汽车图).

 先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说一说怎样解答,再让学生填书上的空.订正时提问:为什么用减法算?

 4.集体讨论:我们今天学习的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和以前学习的图画应用题比较,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引导学生汇报:

 相同点,都有2个已知条件和1个问题,都是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列式计算的.即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从一个数里去掉另一个数,求还剩多少,用减法算.

 不同点,图画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都是用图画表示的,比较简单.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是画表格,表格中有图有文字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图画应用题难一些.

 5.看书,质疑.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有一个已知条件是用图画表示的,另一个已知条件是用文字表示的,做题时,先看清已知条件和问题,再想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再列式计算.

  四、随堂练习.

 1.练习十九第1题(:练习3).

 先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写到练习本上,然后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2.比比看哪组先夺得红旗(:练习4).

 把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两组,分别做红旗两边的两组题,全组同学全部完成,速度快,正确率高的获得红旗.

 3.游戏你争我抢详见探究活动.

 布置作业

 (投影片出示)

 让学生写到作业本上,独立完成作业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思考题.

 教学开始抓住图画应用题与表格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师生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体验形成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高矮”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体会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教学准备 :挂图、三枝笔

 教学过程:

 一、 情境体验、感知高矮

 师:同学们,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到学校来,都做了什么事,谁还记得 呢?

 生1:发新书,大扫除。

 生2:安排座位。

 师:谁还记得当时我们是按怎样的顺序安排座位的吗?

 生:我们是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

 师:高矮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请少武到前面来,你们说他是高还是矮呢?

 生:有的说高的,有的认为矮的,有的说不出。

 师:有的认为少武是高的,有的认为少武是矮的,少武是高还是矮的呢?现在来比比看,请你找一个比你矮的同学上来。(学生去找)

 师:你们比一比,谁高,谁矮?

 生:少武高,宁辉矮。(请两 个同学说)

 师:请你再找一个比你高的同学上来。(学生去找)

 师:你们比一比,谁高,谁矮?(请两个同学说)

 生:建东高,少武矮。(请两个 同学说)

 师:为什么少武一会儿高,一会儿矮呢?

 生:因为少武和宁辉比,少武高;少武和建东比,少武就矮了。

 师:说得好!谁来说一说,少武和他们两 人比,少武比宁辉怎么样,少武比建东怎么样?

 生:少武比宁辉高,少武比建东矮。

 师:比高比矮至少要有两 个人才能判断。

 (设计意图:学生参加比高比矮的活动,不仅体会到高与矮是相对的,而且也初步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

 二、 积极参与,理解高矮

 师:请同桌同学站起来比一下,谁高谁矮?(同桌同学比较)

 同组同学互相交流,运用( )比( )高,( )比( )矮的互相说一说。

 (全班同学交流反馈)

 师:谁能说说在生活中看到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矮吗?

 生1:爸爸长得比妈妈高。

 生2:椅子比桌子矮。

 生3:课桌比讲台矮。

 ……

 (设计意图:学生年纪小,语言滞后于思维,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高矮的比较,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三、 体验相对、确定高矮

 (教师手握三枝笔)

 师:老师手里握着三枝笔,你们猜一猜,哪枝笔最长?

 生:(随便猜一枝)

 师:(亮出谜底)要怎么比,才能道哪枝笔最长呢?(学生上台比)

 师:这个同学把三枝笔的一端都放平,也就是说:有几样东西比较长短,必须有一端对齐,或者说要站在同样的高度才能比较。可是有时候碰到像这样的情况怎么比呢?(出示课本“三只小兔比高矮”的挂图)

 (设计意图: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事物比长短或比高矮时,必须一端对齐的比较方法。随后又引出,现实生活中无法达到一端对齐后再比较的特殊情况:领奖台上小兔高矮的比较,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的方法。)

 四、 应用知识、开展探索

 师:三只小兔比高矮,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没有站在同一高度上。

 师:那该怎样比呢?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比一比三只小兔的高矮吗?

 (学生讨论交流,再反馈)

 师:同学们想了好多办法,真棒!老师在这张图上画了一些格子,不知道这些格子能不能帮上你的忙?(出示第二张挂图)我们看,大白兔的后面,有一格一格的格子,请大家边看边想一想,可以同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谁最高谁最矮?

 (讨论交流,再反馈)

小学各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大多数孩子缺少自我控制能力,所以需要家长们平时多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培养他们良好的作业习惯,写字姿势。家长督促他们写作业,及时检查他们的作业,发现没学会的知识要及时给他们讲解,每天的作业认真完成是学习的基本保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各年级数学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一年级的知识点及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一年级 数学 学习 方法 1、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一方面就是作业的按时完成,作业格式训练也是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方面。要利用数学练习本让学生练习写数和写算式 2、重视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孩子必须学好,并能够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由于孩子的基础不同,不同孩子的计算熟练程度和速度也就存在一定差异,要缩小这一差异,仅靠每天一节数学课练习是不客观的,所以要经常性的练习。一年级要多让孩子借助小棒等学具摆一摆、说一说计算思路。 3、依据生活理解数学,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有些数学知识较抽象,容易混淆,我们要注意给孩子创造生活情境,让孩子在实际体验中理解知识。如“左右”的认识,分辨左右是孩子本学期学习的一个难点,在生活中强化孩子对左右手的认识,引导孩子借此来分辨物体间的左右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一个参照物的问题,如两人面对面时,如何判别对面之人的左右边。 4、重视数学语言发展,让学生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 在生活中要多为孩子创设说数学的机会,数学是“思维的 体操 ”,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涂珠算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所以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书写、思维的学习习惯。 二年级的知识点和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 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 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 ? 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二)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的认识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 ? 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四)应用题 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 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二年级数学 学习方法 小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应该: 第一:要适度应用学具,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用摆小棒的方法,应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先摆出两堆不同数目的小棒,再摆出两份数目相同的,让学生觉得加法的累赘,再介绍乘法,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乘法的意义,并且乐意学乘法了。 第二:利用 生活知识 教学。 例如:小红做了18朵纸花,送给同学们12朵,还剩下多少朵。这是两位数减两位数,如果在生活中做一做,学生就明白意思了,所以说,有一些应用题,能从实际生活出发,先用学生的生活 经验 来解答,再用数学知识来解答,就可以使学生理解题意。 第三:利用社会环境提高数学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时,可以带学生到商城或社会中,利用新学的统计知识,通过观察、计量、比较,从而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第四: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 “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一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四)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三年级数学 学习方法 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三种数学能力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其次是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再次是基本能力(概括和推理)。 第一,加强小学三年级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 有不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常只重算法,忽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因而只能机械地应用学过的东西,或简单地模仿做过的例题,不能在变化了情况下迁移;或者只知道一些定义,而不能全面掌握属于这一概念的东西。 例如,学生能说出什么是圆的半径,但在作图或解题时又常常只能举出垂直方向上的半径,不能反转过来去解决逆向问题,没有纳入到一般的范畴或嵌入数概念体系的认知结构中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算法和演算过程,尤其要重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加强小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三年级数学中,会出现长度单位的认识,什么千米、毫米、厘米,很多孩子总是无法记清楚,怎么办呢?请大家伸出自己的右手,手心面向自己,从小拇指到大拇指,依次为: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两指之间的距离大小表示进率的大小。你们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每相临的两指间的距离相等,也就表示毫米、厘米、分米、米每相临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等,都是10。而毫米与分米、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为100,毫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为1000,食指与大拇指之间的距离较大,也是1000。记住单位对应的拇指,这个换算就变得十分简单而且准确了。 第二,重视和加强发展小学三年级学生“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 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因此,学生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三年级下册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 第三,观察活动: 所谓观察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仔细察看,因而是一种有意注意。培养的途径是:教师提供的“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特征有序、背景鲜明,而且要给出一些观察的思考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进而使他们边观察,边思考,边议论,边作观察记录,以发现数学规律、本质。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根据例证得到三个等式: (5+3)?2=5?2+3?2 (6+4)?30=6?30+4?30 (25+9)?4=25?4+9?4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下面的两个思考题观察上面的三个等式都具有什么相同点(即规律)。①竖里观察,等式的左边都有什么特点?等式右边又有什么特征?②横里观察,等式的左边与右边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再要求学生把记录的文字: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两个积的和,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整理一下就得到了“乘法分配律”。 四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2)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 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3)乘、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积的变化。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_乘、除计算的简单估算。 乘数接近整十、整百的简便算法。 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4)四则混合运算。 中括号。三步计算的式题。 (5)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关系和运算定律。 自然数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读法和写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 运算定律。简便运算。 (6)小数的意义、性质,加法和减法。 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近似值 加法和减法。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注:小数如果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前面的适当年级)。 (二)量与计量 年、月、日。平年、闰年。世纪。24时计时法。 角的度量。 面积单位。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的测定。测量距离(工具测、步测、目测)。 射线。直角、锐角、钝角、平角、_周角。垂线。画垂线。平行线。画平行线。 三角形的特征。_三角形的内角和。 (四)统计初步知识 简单数据整理。简单统计图表的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简单的平均数。 (五)应用题列综合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四年级数学 学习方法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在从直观思维向抽象 逻辑思维 过渡的阶段,因此,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通过比较、概括、推理、综合等思维方法的学习运用发展其逻辑思维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一个重要任务,除了注意学生思维方法的掌握,最明显的表现是培养学生画概念图和线段图,促进其知识系统化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数学知识中,数学概念又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原理、数学方法也是由数学概念构成。概念的清晰性、稳定性、可辨性以及概念之间的关联性极大地影响数学知识的质量。概念图包括节点、连线、层级和命题四个基本要素。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建构自己的概念图,掌握这种方法。数学知识就像~张纵横交错的网,每个知识点都是一个网点,网点上的一条条知识,连接起了一个个的网点,从而形成一张密密的“知识网”。培养学生自己去“织网”能力应该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之一,而且对于小学四年级的教师来说,在学生思维折的关键时期,有意识地通过让学生画概念图的方法来培养思维能力也是行之有效的法之一。 “线段图”是指由有一定意义的线段、箭头、数字符号等构成的图式,它的特点是形象直观,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利用线段图将题中蕴涵的抽象的数量关系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化 抽象思维 为形象思维,符合小学生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数学各种类型的应用题:如分数应用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用线段图扳书分析数量关系,易化繁为简,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四年级教材中的路程问题(第七册59?61页),很容易通过例题中的线段图理解问题。对于第七册第64页的习题5,学生们也能轻松地把情景图用线段图表示出来;第八册“解方程一”(第95页)的练习2,即使学困生也很容易列出方程,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能把一些方程用线段图画出来,比如97页的练习l、2,通过这种 思维训练 ,学生的表征能力得到提高,实现《标准》提出的“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五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年级数学 学习方法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质数、合数;经历 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2.第三单元“分数”: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二)在学习《空间与图形》可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以及类比法等教学 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知道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2.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在探索活动中,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能正确运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方法计算面积。 六年级数学 (一)数与计算 (1)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二)比和比例 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三)几何初步知识 圆的认识。圆周率。画圆。圆的周长和面积。_扇形的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球和球的半径、直径的初步认识。 (四)统计初步知识 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_扇形统计图。 (五)应用题 分数四则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包括发芽率、合格率、利率、税率等的计算)。比例尺。按比例分配。 (六)实践活动 联系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情况组织活动。例如就家中的卧室,画一个平面图。 (七)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进入小学高年级后,科目稍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诸如“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远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 总结比较,理清思绪 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章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一个框架图或在脑中过一遍,整理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有时可用联想法将其区分开。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 在学习《位置》在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这部分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和一一对应的思想。学生可在方格纸上画画。 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1、分数乘整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一小时刷一面墙的1/4,1/5小时刷一面墙的多少?实际上是求1/5的1/4是多少? 这种题型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画一画,折一折。再就是利用:工作效率_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在学习分数除法这一节时,例如:分数、除法和小数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以及分数除法应用题无论是 折纸 实验,还是画线段图,都是用图形语言揭示分数除法计算过程的几何意义。分数乘除法,比的知识,运用了类比的数学。(相似和变式) 在学习圆这一节时,用逐渐逼近的转化思想。把一个园等分(偶数份)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像越接近长方形。体现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思想,应用转化思想。在应用中,我们还知道面积相同时,长方形的周长最长,正方形居中,圆周长最短。周长一定时,圆面积最大,正方形居中,长方形面积最小。这题蕴含着一个数学规律,即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短,而长方形的周长最长;反之,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而长方形的面积则最小。 在学习数学广角这一章节中,例如,研究古代鸡兔同笼的问题,就应用了假设法来教学。这种 思维方式 就是划归法。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大多数孩子缺少自我控制能力,所以需要家长们平时多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培养他们良好的作业习惯,写字姿势。家长督促他们写作业,及时检查他们的作业,发现没学会的知识要及时给他们讲解,每天的作业认真完成是学习的基本保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各年级数学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一年级的知识点及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一年级 数学 学习 方法

 1、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一方面就是作业的按时完成,作业格式训练也是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方面。要利用数学练习本让学生练习写数和写算式

 2、重视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孩子必须学好,并能够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由于孩子的基础不同,不同孩子的计算熟练程度和速度也就存在一定差异,要缩小这一差异,仅靠每天一节数学课练习是不客观的,所以要经常性的练习。一年级要多让孩子借助小棒等学具摆一摆、说一说计算思路。

 3、依据生活理解数学,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有些数学知识较抽象,容易混淆,我们要注意给孩子创造生活情境,让孩子在实际体验中理解知识。如“左右”的认识,分辨左右是孩子本学期学习的一个难点,在生活中强化孩子对左右手的认识,引导孩子借此来分辨物体间的左右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一个参照物的问题,如两人面对面时,如何判别对面之人的左右边。

 4、重视数学语言发展,让学生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 在生活中要多为孩子创设说数学的机会,数学是“思维的 体操 ”,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涂珠算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所以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书写、思维的学习习惯。

二年级的知识点和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 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 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 ? 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二)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的认识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 ? 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四)应用题

 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 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二年级数学 学习方法

 小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应该:

 第一:要适度应用学具,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用摆小棒的方法,应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先摆出两堆不同数目的小棒,再摆出两份数目相同的,让学生觉得加法的累赘,再介绍乘法,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乘法的意义,并且乐意学乘法了。

 第二:利用 生活知识 教学。

 例如:小红做了18朵纸花,送给同学们12朵,还剩下多少朵。这是两位数减两位数,如果在生活中做一做,学生就明白意思了,所以说,有一些应用题,能从实际生活出发,先用学生的生活 经验 来解答,再用数学知识来解答,就可以使学生理解题意。

 第三:利用社会环境提高数学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时,可以带学生到商城或社会中,利用新学的统计知识,通过观察、计量、比较,从而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第四: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

 “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一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四)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三年级数学 学习方法

 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三种数学能力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其次是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再次是基本能力(概括和推理)。

 第一,加强小学三年级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

 有不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常只重算法,忽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因而只能机械地应用学过的东西,或简单地模仿做过的例题,不能在变化了情况下迁移;或者只知道一些定义,而不能全面掌握属于这一概念的东西。

 例如,学生能说出什么是圆的半径,但在作图或解题时又常常只能举出垂直方向上的半径,不能反转过来去解决逆向问题,没有纳入到一般的范畴或嵌入数概念体系的认知结构中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算法和演算过程,尤其要重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加强小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三年级数学中,会出现长度单位的认识,什么千米、毫米、厘米,很多孩子总是无法记清楚,怎么办呢?请大家伸出自己的右手,手心面向自己,从小拇指到大拇指,依次为: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两指之间的距离大小表示进率的大小。你们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每相临的两指间的距离相等,也就表示毫米、厘米、分米、米每相临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等,都是10。而毫米与分米、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为100,毫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为1000,食指与大拇指之间的距离较大,也是1000。记住单位对应的拇指,这个换算就变得十分简单而且准确了。

 第二,重视和加强发展小学三年级学生“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

 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因此,学生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三年级下册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

 第三,观察活动:

 所谓观察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仔细察看,因而是一种有意注意。培养的途径是:教师提供的“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特征有序、背景鲜明,而且要给出一些观察的思考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进而使他们边观察,边思考,边议论,边作观察记录,以发现数学规律、本质。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根据例证得到三个等式:

 (5+3)?2=5?2+3?2

 (6+4)?30=6?30+4?30

 (25+9)?4=25?4+9?4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下面的两个思考题观察上面的三个等式都具有什么相同点(即规律)。①竖里观察,等式的左边都有什么特点?等式右边又有什么特征?②横里观察,等式的左边与右边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再要求学生把记录的文字: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两个积的和,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整理一下就得到了“乘法分配律”。

四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2)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

 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3)乘、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积的变化。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_乘、除计算的简单估算。

 乘数接近整十、整百的简便算法。

 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4)四则混合运算。

 中括号。三步计算的式题。

 (5)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关系和运算定律。

 自然数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读法和写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

 运算定律。简便运算。

 (6)小数的意义、性质,加法和减法。

 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近似值

 加法和减法。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注:小数如果分段教学,可以把小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前面的适当年级)。

 (二)量与计量

 年、月、日。平年、闰年。世纪。24时计时法。

 角的度量。

 面积单位。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的测定。测量距离(工具测、步测、目测)。

 射线。直角、锐角、钝角、平角、_周角。垂线。画垂线。平行线。画平行线。

 三角形的特征。_三角形的内角和。

 (四)统计初步知识

 简单数据整理。简单统计图表的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简单的平均数。

 (五)应用题列综合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四年级数学 学习方法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在从直观思维向抽象 逻辑思维 过渡的阶段,因此,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通过比较、概括、推理、综合等思维方法的学习运用发展其逻辑思维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一个重要任务,除了注意学生思维方法的掌握,最明显的表现是培养学生画概念图和线段图,促进其知识系统化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数学知识中,数学概念又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原理、数学方法也是由数学概念构成。概念的清晰性、稳定性、可辨性以及概念之间的关联性极大地影响数学知识的质量。概念图包括节点、连线、层级和命题四个基本要素。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建构自己的概念图,掌握这种方法。数学知识就像~张纵横交错的网,每个知识点都是一个网点,网点上的一条条知识,连接起了一个个的网点,从而形成一张密密的“知识网”。培养学生自己去“织网”能力应该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之一,而且对于小学四年级的教师来说,在学生思维折的关键时期,有意识地通过让学生画概念图的方法来培养思维能力也是行之有效的法之一。

 “线段图”是指由有一定意义的线段、箭头、数字符号等构成的图式,它的特点是形象直观,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利用线段图将题中蕴涵的抽象的数量关系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化 抽象思维 为形象思维,符合小学生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数学各种类型的应用题:如分数应用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用线段图扳书分析数量关系,易化繁为简,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四年级教材中的路程问题(第七册59?61页),很容易通过例题中的线段图理解问题。对于第七册第64页的习题5,学生们也能轻松地把情景图用线段图表示出来;第八册“解方程一”(第95页)的练习2,即使学困生也很容易列出方程,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能把一些方程用线段图画出来,比如97页的练习l、2,通过这种 思维训练 ,学生的表征能力得到提高,实现《标准》提出的“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五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年级数学 学习方法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质数、合数;经历 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2.第三单元“分数”: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二)在学习《空间与图形》可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以及类比法等教学

 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知道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2.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在探索活动中,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能正确运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方法计算面积。

六年级数学

 (一)数与计算

 (1)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二)比和比例

 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三)几何初步知识

 圆的认识。圆周率。画圆。圆的周长和面积。_扇形的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球和球的半径、直径的初步认识。

 (四)统计初步知识

 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_扇形统计图。

 (五)应用题

 分数四则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包括发芽率、合格率、利率、税率等的计算)。比例尺。按比例分配。

 (六)实践活动

 联系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情况组织活动。例如就家中的卧室,画一个平面图。

 (七)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进入小学高年级后,科目稍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诸如“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远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

 总结比较,理清思绪

 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章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一个框架图或在脑中过一遍,整理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有时可用联想法将其区分开。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

 在学习《位置》在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这部分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和一一对应的思想。学生可在方格纸上画画。

 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1、分数乘整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一小时刷一面墙的1/4,1/5小时刷一面墙的多少?实际上是求1/5的1/4是多少?

 这种题型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画一画,折一折。再就是利用:工作效率_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在学习分数除法这一节时,例如:分数、除法和小数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以及分数除法应用题无论是 折纸 实验,还是画线段图,都是用图形语言揭示分数除法计算过程的几何意义。分数乘除法,比的知识,运用了类比的数学。(相似和变式)

 在学习圆这一节时,用逐渐逼近的转化思想。把一个园等分(偶数份)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像越接近长方形。体现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思想,应用转化思想。在应用中,我们还知道面积相同时,长方形的周长最长,正方形居中,圆周长最短。周长一定时,圆面积最大,正方形居中,长方形面积最小。这题蕴含着一个数学规律,即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短,而长方形的周长最长;反之,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而长方形的面积则最小。

 在学习数学广角这一章节中,例如,研究古代鸡兔同笼的问题,就应用了假设法来教学。这种 思维方式 就是划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