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专家解读极端天气_极端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1.北方干旱,南方暴雨,地球进入极端天气时代了吗?
2.区别气候变化与天气变化的主要标准是
3.什么是极端天气?户外遭遇极端天气如何自救?
4.寻求地理方面:天气与气候有关的知识。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历史上罕见的气象事件, 其发生概率通常小于5%或10%。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总体可以分为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干旱、极端降水等几类, 一般特点是发生概率小、社会影响大。
气象原因
从气象学原理上来说,全球变暖使得地表气温升高,较高的温度引起水面蒸发加大、水循环速率加快,这将使风暴的能量更强,更多降水将在更短时间内完成,这可能增加大暴雨和极端降水事件以及局部洪涝出现的频率;个别地区龙卷风、强雷暴以及狂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也会增多;另外,由于从植物、土壤、湖泊和水库的蒸发加快,水分耗损增加,再加上气温升高,一些地区将遭受更频繁、更持久或更严重的干旱;大气水分的增多,也可能使一些较寒冷地区暴风雪的强度和频率增加。
预防措施
能不能有效地做好预防灾害发生的有这么三个关键点:我们要对气象灾害作出准确的预报,这是一个前提;第二个是如何把这些信息有效地发布到人群的手里;第三点是如何让这些人提高防范水平。这些年我们在灾害预测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预报能力有所提高。这些年来气象部门都在想方设法把气象灾害的情况预报给老百姓,我们有通过实时的字幕插播,有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还可以通过广播、互联网、电话,我们也和很多地方部门做了互动的工作,就是如何把灾害信息第一时间发送给老百姓。这次“韦帕”台风来了以后,我们整个在东南沿海地区一共发布了8000多万条手机短信预警信息。这对老百姓实时地了解“韦帕”超强台风的动向、发展、影响起到关键的作用。还有一点就是老百姓得到这些信息以后怎么知道预防,采取一些防灾的措施,采取一些自救、互救的办法。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通过广播电视、印制的宣传手册,宣传片等广泛地宣传防灾减灾知识,让防灾减灾的基本常识到农村、到学校、到社区、到企业,使更多的老百姓了解基本的防灾减灾知识。如果这三个方面能够做得完整的话,那我们气象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损失将大大减低,这就是准确的预报;及时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发布;老百姓具备基本的防灾减灾知识。
北方干旱,南方暴雨,地球进入极端天气时代了吗?
释义不同:
1、气象,用通俗的话来说,它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而“天气”,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
2、气候,是地球与大气之间长期的能量交换和质量交换过程,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环境因子,也可以说是气象要素的长期平均状态。
3、天气,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如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风、云等的情况。
用法不同:
1、天气:?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2、气候: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3、气象:大气中的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雷电等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总称
扩展资料:
一、天气的近义词:
1、气象?
解释: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
引证:?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没有高山不显平地……才是打江山的气象。”
2、天色?
解释:天空的颜色,借指时间的早晚和天气的变化。
引证: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天色不早了……少陪你了。”
二、气候的近义词:
气温?
解释:空气的温度。气温的高低直接由太阳辐射和太阳高度的大小决定,同时还受气流、云量、地形等条件的影响。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区别气候变化与天气变化的主要标准是
不是,2022年的天气分布上,确实又上演了北方干旱、南方暴雨的局面,尤其是南方暴雨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很多人难免发出感叹:“地球已经进入到了极端天气时代”,其实这种感叹有点夸张。地球气候变得越来越难以琢磨不假,但还远远达不到“极端”的程度,甚至用在这里的概念都有点不正确。
先强调一下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气候区别于天气,更为准确地讲气候是指特定地区的天气的长期模式。天气单位可以是小时到小时、一天到一天、一个月到一个月,也可以一年到一年。所以,同一个地区,一年当中可能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天气模式,其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那个天气就是气候,所以仅凭借某一个时间段的持续暴雨,根本不能轻易判定为“时代”。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沙漠地区降雨很少,长时间处于干燥气候,虽然某个特定的时间段也会出现降雨,甚至降雨能持续一个周,但我们不会因为持续一周的下雨,就将沙漠定性为进入了“湿润时代”。
在过去的十年中,人们对历史上全球变暖与个别极端气候事件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越来越感兴趣,这种兴趣基于科学和实践动机。首先,极端天气是对自然和人类系统造成严重压力的基础,因此,了解历史变暖对极端事件的影响,对于检测气候变化影响至关重要。其次,极端事件的频率或强度趋势正在增加,这可能导致未来全球范围内,出现前所未有的事件。但还是那句话,地球气候轻易不会改变,短暂的极端天气变化,并不能代表进入到了“极端时代”。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球气候轻易不会改变,温室气体排放也只是很微小的变化,具体如下。
地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发生在多个时间尺度上,从几十年到几百年、几千年和几万年。每个尺度的周期是由多种物理机制引起的。任何特定时期的气候,都是所有这些嵌套机制和循环共同运作的表现。万年气候周期,主要的冰期(冷)和间冰期(暖)是由地球绕太阳轨道的变化引发的,称为米兰科维奇周期。这些周期在10000-100000 年的周期上,以不同的强度发生。轨道变化随时间缓慢发生,影响不同季节在地球表面接收太阳辐射的位置。就其本身而言,太阳辐射分布的这些变化,还不足以引起大的温度变化。然而,它们可以启动强大的反馈机制,放大由米兰科维奇循环引起的轻暖或变冷效应。
其中一种反馈是通过全局表面反射率(也称为反照率)的变化引起的。即使在北纬稍微增加太阳辐射也会增加冰融化。由于冰层的流失,明亮的白色冰层表面反射的阳光减少了,地球吸收了更多的阳光,从而增加了整体变暖。第二种反馈机制涉及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例如二氧化碳。地球轨道变化引发的轻暖使海洋变暖,从而使它们能够释放二氧化碳。正如我们所见,大气中更多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更多的变暖,从而产生放大效应(Hansen 2003)。大气 CO 中的不同反馈2 浓度可能滞后于轨道变化引起的变暖或变冷多达 1000 年。通过这种方式,开始时轨道的微小变化,可以产生过去 80 万年的冰期和间冰期循环,当前气候变化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类似的反馈机制将在现代造成“失控”的变暖效应,这种效应极难停止或逆转。
世纪尺度的气候周期,除了万年冰期和间冰期循环外,还有较短的冷暖循环,发生在大约200到1500年的时间尺度上。导致这些循环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被认为是由太阳的变化以及海洋环流模式等几个相应的变化驱动的。比如中世纪欧洲温暖期(公元 900-1300 年)和明清小冰河期(公元 1450 年--1900 年),就是一个周期中暖冷阶段的例子。甚至其中一些周期,例如中世纪欧洲暖期,可能还是区域性的,不一定能反映全球平均水平的巨大变化。综上所述,地球没有极端天气时代一说,且当下人为的气候变暖也根本影响不了地球所处太阳系的气候周期,与整个宇宙相比,人类行为其实非常渺小。
什么是极端天气?户外遭遇极端天气如何自救?
气候变化和天气变化都涉及到大气系统的变化,但它们之间存在本质上的不同。气候变化是长期的、全球性的气候模式的变化,而天气变化则是短期的、局部的气候现象。这篇文章将重点探讨气候变化和天气变化的主要标准的区别。
首先,气候变化和天气变化的时间尺度是不同的。气候变化通常是指数十年到数百年之间的长期变化,通常是由于气候系统中的大规模变化所导致的。天气变化则是小时、天、周等短期的气候现象,通常是由于局部大气系统变化所导致的。例如,某个地区的冬季气温持续下降数十年,这就是气候变化的一种表现;而某一天的降雨量突然增加,这就是天气变化的表现。
其次,气候变化和天气变化的空间尺度也不同。气候变化通常是全球性的,涉及到整个地球的气候系统的变化。例如,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等都是气候变化的表现。天气变化则是局部的,通常只涉及到某个地区的气候现象。例如,某个城市的气温、降雨量等都是天气变化的表现。
第三,气候变化和天气变化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球性的,涉及到全球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等方方面面。例如,全球气温上升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都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天气变化的影响则主要是局部的,通常只涉及到某个地区的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等方面。
最后,气候变化和天气变化的原因也不同。气候变化通常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所导致的。例如,太阳辐射、海洋循环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排放温室气体等人类活动都会影响气候变化。天气变化通常是由于大气系统的变化所导致的,例如,高气压、低气压、冷锋、暖锋等都会导致天气变化。
综上所述,气候变化和天气变化的主要标准是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影响程度和原因等方面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气候变化和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寻求地理方面:天气与气候有关的知识。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总体可以分为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干旱、极端降水等几类, 一般特点是发生概率小、社会影响大。从概率论上来说,如果某一地区或地点的气温在多年平均条件下呈正态分布,那么在平均温度处的天气出现的概率最大,偏冷和偏热天气出现的概率较小,极冷或极热的天气出现的可能性更小。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该地气温的平均值增加,这时偏热天气出现的概率将明显增加,并且原来很少出现的极热天气现在也可能频繁出现,高温热浪等极端事件将变得频繁;若气温变化的方差增大,则极端天气将出现得更为频繁。
危险来临之前,往往都有征兆。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从地震到海啸的发生有一个时间差,要利用时间差进行避险和逃生。如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都应快速撤离。一方面,尽量不去未开发景区,不走开发景区的未开发道路,不要让自己以身试险。另一方面,山洪来袭前并非毫无征兆,由于山洪来袭会夹带着树枝、石头等杂物,故水流会变得很浑浊。发现山中水流变浑浊,游客应立刻引起警惕,迅速往高处撤离。
雾中驾车时,应立即打开近光灯、尾灯、前后雾灯及双闪灯。能见度低于20米时,一定要减速行驶,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制动距离,并就近寻找合适的地方停车等待。及时调整出行线路,不冒险不抱侥幸心理,做好防护,争取尽早安全返程。
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人为因素还有很多,人类对极端天气的认识还有待科学进一步探讨,但对人类来说,只有就一个地球,在没有完全弄清真相之前,还是应该加强自我约束,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自然,善待地球。
天气——
经常不断变化着的大气状态,既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大气状态,也是大气状态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连续变化。所以可以理解为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的统称。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风、云、雾、雨、雪、霜、雷、雹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天气系统通常是指引起天气变化和分布的高压、低压和高压脊、低压槽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各种天气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而且各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许多天气系统的组合,构成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构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
天气系统总是处在不断新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有其相对应的天气现象分布。因而一个地区的天气和天气变化是同天气系统及其发展阶段相联系的,是大气的动力过程和热力过程的综合结果。
各类天气系统都是在一定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中形成、发展和演变着,都反映着一定地区的环境特性。比如极区及其周围终年覆盖着冰雪,空气严寒、干燥,这一特有的地理环境成为极区低空冷高压和高空极涡、低槽形成、发展的背景条件。赤道和低纬地区终年高温、潮湿,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是对流性天气系统产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中高纬度是冷、暖气流经常交绥地带,不仅冷暖气团你来我往交替频繁,而且其斜压不稳定,是锋面、气旋系统得以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天气系统的形成和活动反过来又会给地理环境的结构和演变以深刻影响。因而认识和掌握天气系统的形成、结构、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同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了解天气、气候的形成、特征、变化和预测地理环境的演变都是十分重要的。
天气预报是人类预报天气的发展的科学。
从谚语开始到今天使用计算机进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式等等的运算,数值预报这门科学的历史长久。
今天的天气预报可以对一星期内的天气做比较准确的预报。
现在气预报大都播报最高、最低气温,降雨机率,晴天、阴天,紫外线指数
1、天气形势:在一张特制的地图上,填上世界各地气象台站在同一时间内所观测到的气压、风、温度、湿度、云、天气现象等要素,经过绘图分析,可以看到在某一天、某一时间,整个地球是或者某一地区的空气运动状态和天气分布情况,就好像给地面上的空气和天气照了一张大“像片”,从这张“像片”上可分析出冷和暖,气压高低,空气流动方向、速度、刮风下雨等,这就叫做天气形势。这张图收天气形势图。对于未来天气形势会有什么变化,将可能出现某种其他的天气形势,这种分析判断,称为天气形势预报。
2、高压和高压脊:在海拔相同的平面上,中心气压高于毗邻四周气压的区域称为高压。高压区气流自中心向外围流散,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并作顺时针方向流动。如某一区域的气压高于毗邻三面,而低于另一面时,则该区称为高压脊,常是高压凸出的部分,犹如高山延伸的山脊。在高压和高压脊控制的地方,空气有下沉运动,天气晴朗,云雨和大风少见。
3、低压和低压槽:和高压含义正好相反的称为低压。即中心气压值低于毗邻四周气压的区域,气流自外围向低压中心流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作反时钟方向流动。若某一区域气压低于毗邻三面,而高于另一面时,则该区称为低压槽,犹如大湖延伸出去的一年河沟。在低压和低压槽控制的地方,空气有上升运动,天气较复杂,常有云雨、大风出现。
4、槽线:在低压槽内,把气压最低值的点连接起来成一条线,叫“槽线”。槽线的两侧有明显的温度湿度差别和风向的突变。在一般情况下,槽前多偏南风的暖湿空气,多上升运动,如果水汽充沛,易产生降水。槽后多为偏北风的干冷空气,为下沉气流,云雨少风,虽有时产生少量云系,也会消散。槽线自西向东移动,我们称之为“西来槽”。
5、切变线:在某一区域,由于空气流动的方向,速度有明显的差异,形成较大的不连续或突然的转变,如夏季在济南和山东半岛附近,经常有副热带高压的后部会出现东南风和西南风的切变,这个东西向的横切变,如果北上时将影响河北省自南往北的较大雷雨天气。有时在北京稍北的区域也易生成横切变而后南压,影响河北局地降水天气。
6、低涡:低涡是高空等压面上中心高度较低的空气涡旋。低涡内的气流成反时钟方向流动,有上升运动,如水汽充沛,常造成阴雨天气。在华北的西南部四川、甘肃、青海一带生成的低涡叫西南涡,当其东北移动到我省上空时会产生较大的降雷雨天气,有时伴有冰雹和大风,群众说“雷雨三后晌”,常是这种冷低涡所引起的。
7、冷锋:地球表面由于凹凸不平,海陆分布不匀,吸收太阳热能差别就很大,因而低层空气就有冷暖之分。冷暖空气的交界处就是锋。当冷空气推着暖空气向前移动,叫冷锋,这是华北常风的一种。在冷锋前天气暖和,湿度大,云系较多。冷锋过时,常有恶劣天气产生,有时雷雨交加,伴有冰雹大风。冷锋过后,在一般情况下是北风呼啸,气温下降,天气逐渐转晴。当冷锋从西北方向移来的叫西北冷锋,由西向东移的是西来冷锋,从北边南压的叫偏北冷锋。在主要冷锋的后边有时会再生成一条冷锋,这叫副冷锋。
8、台风:台风是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台风刚形成时,只不过是热带低气压,随着向西移动,逐渐加深,使洋面上局部湿热空气大规模上升至高空,周围低层空气向低压中心流动,形成一个反时钟旋转的大旋涡,直径一般为200-1000km,中心是“台风眼”,半径多为 5-30km,气压极低,风小浪高,云层裂开变薄,有时可见日月星光,其四周则是高耸的云壁,狂风暴雨均发生在台风眼之外。台风对华北影响机会较少,有时在7-8月受台风倒槽或边缘影响,可产生较大的暴雨和强烈的东北大风。
9、飑线:具有强烈对流,且风向风速有剧烈变动的天气变化带,常发生在春夏季移动很快的冷锋前方,和台风的边缘。飑线过境时,气压猛升风向急转,风速猛增,一般情况下都有较大的雷阵雨,有时还伴有冰雹。雹线生成时间暂短,其生命史也很短,但对生产和人民生活影响极大。
10、气象要素:表明大气物理状态,物理现象的各项要素。主要有:气温、气压、风、湿度、云、降水以及各种天气现象。气象要素及其变化的资料常应用在天气预报,气候分析和有关科学研究等方面。
11、天气现象:大气中的各种物理现象。例如云雾、降水雷暴、大气中的虹霓日耳等光的现象。其综合变化常能表现大气变化的特征。
12、毫巴:气象上常用的气压单位。毫巴是压强的单位,它是巴的千分之一,一毫巴等于3/4毫米,一个标准大气压为760毫米,也等于1013.3毫巴。
13、等压线:气压数值相同各点的联线。可显示空间气压高低的分布状况,看清高压,低压的位置,范围与强弱。
14、位势米:位势高度的单位之一。在纬度45度的海平面处,一位势米与一米相等,但随着纬度的改变也稍有差异,但其差值不超过0.02米。
15、天气谚语: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积累着丰富的看天经验,总结并归纳成气象谚语,流传至今。我国的天气谚语,极其丰富、广泛,有阐述天气现象,天气变化和反映气候特点等多种,例如“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北风雨太公”、“春风唤秋雨”、“九里风,伏里雨”等等。天气谚语往往受地区性和季节性的限制,故需加以仔细的研究分析,去假存真,去粗取精,使用中应从当地具体条件出发,在反复验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气候——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
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 ,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等)的各种统计量(均值、极值 、概率等)是表述气候的基本依据。气候与人类社会有密切关系,许多国家很早就有关于气候现象的记载。中国春秋时代用圭表测日影以确定季节,秦汉时期就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完整记载。气候一词源自古希腊文,意为倾斜,指各地气候的冷暖同太阳光线的倾斜程度有关。
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差异,以及海洋、陆、山脉、森林等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在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过程不同,使气候除具有温度大致按纬度分布的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按水平尺度大小,气候可分为大气候、中气候与小气候。大气候是指全球性和大区域的气候,如: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型气候、极地气候、高原气候等;中气候是指较小自然区域的气候,如:森林气候、城市气候、山地气候以及湖泊气候等;小气候是指更小范围的气候,如:贴地气层和小范围特殊地形下的气候(如一个山头或一个谷地)。
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下,世界气候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旱湿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凉热雨三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湿润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亚热带沙漠气候:基本与热带沙漠气候相似,但冬季气温稍比热带沙漠气候低;
亚热带草原气候:基本与热带草原气候相似,但分布在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年温差小,年降水量季节分布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冬季严寒,夏季酷暑,年温差大;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阔叶林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草原气候:夏暖冬寒;
温带沙漠气候:极端干旱,温差较大;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夏季温和,冬季寒冷;
山地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变化;
极地苔原气候:冬长而冷,夏短而凉;
极地冰原气候:全年严寒。
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
天气是指相对快速的冷热改变或是暂时的冷热条件。气候则是指一般情况下具有的天气状况或长期存在的主要天气状况。区分清楚二者的不同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们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其次,在研究天气对人的影响时,控制一些文化和社会因素要比研究气候对人的影响时更难以控制。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个人宣言:我是hk——honest king——诚实的国王,不是香港的英文缩写,切记切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