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的天气为什么忽冷忽热?

2.株洲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3.湖南是干冷还是湿冷,天气温度低并且湿度小,湖南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4.株洲是哪个省

湖南株洲天气环境如何,株洲天气是哪个省

首先当地的干旱情况是比较严重的,比如湖北湖南以及江西部分地区,甚至90%以上的县市都出现了特重干旱。

干旱对农作物所带来的影响,会造成农作物的产量大幅度下降。因此面对干旱的袭击,我认为各地区民众应该要优先紧急调遣各方面的水资源力量,对当地的农田进行灌溉。优先确保农作物产量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才能够为当地民众提供最基本的物资需求。

株洲市苗圃全力奋战在抗旱保苗第一线。

由于受到全球极端天气影响,湖南株洲地区的北部出现了严重的干旱情况。为了应对此次干旱天气的袭击,当地政府决定在辖区内开展抗旱保苗工作。所谓的抗旱保苗,就是为了抵抗干旱所带来的袭击,优先确保农作物的秧苗不会受到缺水以及高温的影响。但是也需要采取更多有力的措施,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制定相关更加合理的政策。

干旱情况较为严重。

当地的干旱情况是比较严重的,尤其是株洲北部的部分地区,很多农作物因为长时间得不到水源的灌溉而出现枯萎的情况。已经严重已经达到了当地的农产量问题,因此必须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当地政府第一时间紧急调遣各方面的力量,在全市调遣多余的水资源,向株洲北部地区的农田进行输送。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解决缺水的问题,增加秧苗存活的几率。

紧急更换耐活度不高的秧苗。

除此之外,由于当地干旱的情况较为严重。因此在水资源调遣方面的总量上有一定的限制,所以为了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当地政府决定对一些抗旱能力不强的秧苗进行铲除工作,大面积栽种抗旱能力较强的农作物。

湖南的天气为什么忽冷忽热?

...不是很冷,也就短袖!

27日星期五

白天小雨 高温25℃

夜晚小雨 低温20℃

28日星期六

白天多云 高温29℃

夜晚晴 低温21℃

29~31 晴温度平均在32~33度

下面是参考资料, 网站是中央气象台!

株洲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这就是原因``

气候特点

湖南为大陆型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这与本省位于北纬24°39′-30°08′之间,居亚欧大陆东南部,面向太平洋,省境东南亚边境距海400公里,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密切相关。湖南气候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光、热、水资源丰富,三者的高值又基本同步。全省4-10月,总辐射量占全年总辐射量的70-76%,降水量则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8-84%。第二,气候年内与年际的变化较大。冬寒冷而夏酷热,春温多变,秋温陡降,春夏多雨,秋冬干旱。气候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地区差值比平均值的地区差值大1.29倍,雨量最多年份与最少年份相差1460毫米,最多年几乎为最少年的3倍。第三,气候垂直变化最明显的地带为三面环山的山地。尤以湘西与湘南山地更为显著。

日照、气温和积温

全省年日照时数为1300-1800小时,以洞庭湖为最多,岳阳可达1840小时,南部江华只有1360小时,长沙、平江、常德全年有1700小时以上。安化及西南通道日照时数1400小时。就全年平均来说,日照百分率,湖区可达40%以上,其他各地都在30-40%之间。从季节上来说,夏秋日照率大于春冬。七、八月日照时数在200小时以上,日照率多在50%以上。二月份日照时数大部份地区均不足80小时。大致是日照时数东半部多,西半部少。全省太阳辐射量86-109千卡/平方厘米.年,是同纬度中光能比较充分的省份,年总辐射量以洞庭湖区最大,次为湘南和湘中,湘西最小。 太阳辐射量与日照时数的地域分布基本一致。

湖南热量丰富。年气温高,夏热期长,积温多,生长季节也长。本省位于中亚热带地区,太阳入射角较大,因而辐射较强,气温较高,年平均温度在16-18℃之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大致在醴陵、衡阳、东安一线以南地区,年平均温度一般在17℃以上,耒阳、宜章、新田、道县等县在18℃以上,此线以北多在17℃以下,湘西北龙山、花垣在16.5℃以下。

湖南冬季处在冬季风控制下,而东南西三面环山,向北敞开的地貌特性,有利于冷空气的长驱直入,故一月平均温多在4-7℃之间,气温分布的总趋势是南高北低,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极端最低气温,大致以浏阳、株洲、湘乡、祁东、洞口至会同一线为分界。此线以北绝对最低温一般在-9℃以下,临湘曾出现过-18℃的低温。此线以南绝对最低温一般在-9℃以上。夏季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气温高。七月平均温多在27℃以上,以湘江下中游最高,七月平均温在29℃以上。等温线呈南北走向。长沙曾出现过43℃的极端最高气温。

湖南积温比较丰富,热量条件比鄂、滇、黔、川和江浙一带富足,大约和江西不相上下。积温分布湘东高于湘西北。醴陵、株洲、衡山、东安等县以南的湘江河谷地区≥10℃活动积温多在5500℃以上。本省积温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湖南无霜期长达260-310天,大部份地区都在280-300天之间。

降雨量

湖南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雨量充沛,为我国雨水较多的省区之一。各地降水量大于1000毫米的保证率在90%以上;大于1200毫米的保证率有70-80%。降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雨量的地域分布上具有三多三少的特点。

三个多雨区是:

1、雪峰山脉北端多雨区。以安化为中心,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700毫米以上,其周边也在1500毫米以上。

2、湘东南多雨区,以桂东为中心,雨量在1600毫米以上,其周边也在1500毫米以上。

3、湘东幕阜、九岭山多雨区。以浏阳为中心,雨量1500毫米以上。此外湘南九嶷山和湘西北澧水上游一带降雨量也相当充沛。

三个少雨区是:

1、湘北洞庭湖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南县只有1230毫米。

2、衡邵干旱走廊,年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

3、湘西南边境新晃、芷江、会同一带,年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新晃仅1163毫米。第二、在雨量的季节分配上,具有春夏多雨,秋冬少雨的特点。本省年内降水的变化大致与海洋气团的进退一致,雨水集中于春夏,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0%,秋冬两季只占30%。但春多于夏,秋多于冬。第三、在降雨量的变率上,具有年际变率小于季变率的特点。本省降水的年变率不大,皆在12-18%之间。降水的季变率大,而夏季最大,一般在40-60%,七月又大于六月,七月份多年降雨变率一般在50-60%。

湖南是干冷还是湿冷,天气温度低并且湿度小,湖南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说长沙的你参考一下啊。

长沙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使长沙一带乃至整个湘中的气候都较为特殊。影响长沙气候的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长沙位于我国东南部,属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区,由于受季风影响,季节变化很明显,冬冷夏热;二是长沙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梯级,距海较远,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因此冬冷夏热的大陆性气候特征较明显;三是长沙所处的湘中地区,由于地质时代的升降运动,造成南高北低的地势,特别是其南有五岭,东有幕阜山,西有雪峰山,北为洞庭湖区,使其地形为一向北开口的马蹄形,阻隔了东、南海洋委风的调节,使冬寒夏炎的特征尤为显著。 长沙地区气候的特点是: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绵长,充分体现了亚热带大陆性委风气候类型的共同特点。 春季:气候特点一是增温迅速,气温变化大。“春来一日水热三分”是长沙老幼皆知的谚语。从3月平均所温10℃至5月平均气温22℃,仅两个月时间气温升高12℃,平均每月升高6-7℃。同时,不但升温快,而且变化大,如4月份的气温,据30年的统计资料,月平均气温最低为13.6℃,最高为21.1℃,相差近8℃之多。又如1969年4月5日的最低气温为2.5℃,而同年4月10日的最高温为33.4℃,5天之中温差达30多度。因此,“倒春寒”是长沙常见的现象。增温快有利于农作物的播种,但温差大又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长沙春季的第二个特点是阴雨连绵,空气潮湿。长沙3月至5月的平均降雨日数(日降雨量等于或大于0.1毫米)有52.8天,约占年(151.2天)总降雨日数的35%以上,有不少年份还出现连续降雨15-20天的情况,因此3月至5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0%以上。这3个月阴天(日平均总云量大于8成)占全年阴天总数31%以上,相对湿度都在83%至84%之间,是全年相对温度最大的季节。总之,长沙的春雨闻名全国。 夏季:长沙夏季漫长酷热已国人皆知,长达4个半月,是全年最长的季节。也是全年气温最高的季节。从6月至9月,旬平均气温25℃,7月下旬至8月下旬,旬平均气温29℃以上。据记录,1934年8月10日,长沙海关测候站天心公园观测场测得的最高气温为43℃,为长沙高温的极限。1949年以来的最高温是1953年8月13日所测的40.6℃。此种情况在全国较为罕见。长沙日平均气温大于30℃的全年有94天,其中出现在夏季达84天,日平均气温高于35℃全年有一月之多,基本上集中在8月份。由于长沙处于湘江河谷地带,地势较低,相对温度较大,更显暑气蒸人,因此长沙与重庆、武汉、南京等同称为长沙流域的四大火炉。 长沙的夏季还有一个特点是降水不均,旱涝无定。长沙的暴雨天多集中在5、6、7三个月,从1951年至1980年30年中,长沙地区出现暴雨110天,其中5月23天、6月29天、7月20天,为降暴雨总数的65%以上。但各年降雨情况差别较大,如6月下旬总平均降水量为69.8毫米,但1969年却高达384.8毫米,而1975年却滴雨未下。又如7月上旬的降水量为41.4毫米,但1965年为226.7毫米,其中有5年该旬无雨。降水不均的结果势必造成涝灾或旱灾,但由于气温高,雨水足,长沙的夏天还是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 秋季:长沙的秋天是雨水减少,秋高气爽。秋、冬二季是长沙的少雨季节,据统计,从9月下旬至11月中旬平均降水量仅23.6毫米,不到春季的三分之一,历史上还曾多次出现边续近40天无雨的年份,秋燥的特点十分明显。另外,长沙的秋天虽然较短,但晴天较多,据统计,长沙地区每年平均低云量小于2的晴天共136.2天,而9月至11月就占41.5天,占全年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一时期气温也较适宜,从炎热的夏天转向秋凉,但气温又略高于春温,因而长沙民间有“十月小阳春”之誉。长沙的“金秋季节”,不仅展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如画佳景,也呈现出“霜 露蒸千树熟,浪围风撼一洲香”和“水母处处看苗硕,茅屋家家指麦秋”的丰收气象,无处不再现出一种成熟的美。微感不足的是匆匆秋又去,迎来的是萧索的冬天。 冬季:长沙的冬季无严寒,少降雨。冬季月平均气温多在5℃以上,最冷的1月份月平均温度也有1。6℃,最高达8.6℃。一天中出现气温低于0℃而形成霜冻或冰冻的天气,冬季平均只有19.9天。虽然有极个别的时候出现过极点低温,如1972年2月9日最低气温达-11.3℃,1969年1月31日达-9.5℃。但日平均气温在-5℃的时间,年平均仅1.3天,没有出现过候平均气温不到0℃的严寒期。长沙冬季的降水量虽仅占全年的16%,为降水量最少的12月份,月平均降雨也有45.3毫米,比长江下游的南京(29.4毫米)、珠江三角洲的广州(24.7毫米)等地都要多,这些雨水已足够越冬作物生长的需要。 因为雨水适量,不甚严寒,所以长沙的冬季也并不萧索,常绿的阔叶树木如香樟、女贞等仍然葱笼翠绿,正如唐杜荀鹤《冬末与友人泛舟湘江》诗云:“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咏兴是潇湘。” 长沙的气候,四季分明,既蕴含着生命的勃发,又不离与自然的抗争,抑扬顿挫的环境,培育了长沙人的辣椒性格和拼搏精神,自这片土地上出现人类以来,历数千余年,至今犹盛。

株洲是哪个省

湖南是冷还是干?

湖南又湿又冷。 从地理上看,湖南属于“湿润地带”。 也就是说湖南的水还是很多的,冬天很潮湿。 因此,湖南人喜欢吃辣,这主要是由这里的气候决定的。

湖南气候有什么特点?

湖南属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气候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光、热、水资源丰富,三者的高值基本同步。 其次,一年中气候变化很大。 冬冷夏热,春季气温多变,秋季气温骤降,春夏多雨,秋冬干燥。 气候的年际变率也很大。 第三,气候垂直变化最明显的地区是三面环山的山区。 尤其是湘西和湘南山区。

湖南省属于亚热带,气候不同于世界同纬度其他亚热带地区的干旱沙漠气候。 由于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的西侧,再加上其地形特点和与海洋的距离,湖南的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既具有大陆性气候丰富的光温特性,又具有海洋性气候的丰富雨湿空气。

湖南气候有什么特点?

干冷是指气温低、湿度低的干燥寒冷天气。 干燥寒冷是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北部地区干燥,风凉爽,但这只是周围温度的下降。 湿冷,即温度低,空气相对湿度高,人体温度明显低于环境温度。

与南方相比,北方的秋冬雨雪较少,空气比较干燥,冷风完全可以被衣服挡住,环境温度的下降对人体温度影响不大 . 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北方,只要多穿点衣服,就能很好地抵御寒风的“物理攻击”。 南方的冬天总是潮湿寒冷,空气中的水分含量比北方高。 它使体内的热传导更快。 无论穿多少衣服,都无法很好地保持体温。 无论你怎么穿衣服,你都会感到寒冷。 这就是所谓的南方寒流,是一种“魔法攻击”。

湖南气候有什么特点?

南方湿冷,北方干冷,湿冷比干冷更冷。 当它干燥和寒冷时,会吹出干燥的空气。 虽凉,但导热性差,不易渗入体内,不易带走热量。 南方的湿冷冷到骨子里。 虽然气温没有北方那么低,但湿冷的渗透性很强。 湿冷并不是说空气中有很多水蒸气,而是空气中布满了直径只有几微米的颗粒物。 微小的液滴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很容易粘在人体皮肤上,蒸发时带走体热,使人感到寒冷。? "

株洲属于湖南省。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东界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及井冈山市,南连本省衡阳、郴州两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总面积11200平方千米。

1949年8月3日,株洲解放。1951年,由湘潭县析置县级株洲市,属长沙专区。1953年,改为省辖市,郊区分为郊东区、郊北区。1955年2月22日,株洲市郊东区、株洲市郊北区合并为株洲市郊区,设立株洲市郊区区公所,辖22个乡。1956年3月,株洲升格为地级市,由省委直接领导,成为湖南省除省会长沙外第1个地级市。

株洲市的地理环境

株洲市境位于罗霄山脉西麓,南岭山脉至江汉平原的倾斜地段上,市域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中部地形岭谷相间,盆地呈带状展布;东南部均为山地,山峦迭障,地势雄伟。

株洲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地势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不但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而且有一定的大陆特征,有气候温和,4季分明的气候特色,表现为春温多变,夏多署热,秋高气爽,冬少严寒,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旱重于涝。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株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