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远不为人知的秘密伟大的胜利

2.宁远之战是如何爆发的

3.很美的地名

4.宁远大捷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宁远不为人知的秘密伟大的胜利

明天永州宁远天气如何_宁远县明天天气怎样

远离胜利,未知的秘密。

天启时期,明芬人非常爱听袁崇焕的宁远大捷。而觉华岛被后金破坏,基本上是同时发生的。这里说的可能会让明芬失望,因为宁远击败努尔哈赤的荣耀,袁崇焕,会比我说的多一大半。

看起来是明军赢了,但实际上可以说这一次是后金战略上赢了,摧毁了觉华岛的粮食供应基地。如果龙文没有毛师攻打后金的后方,野猪皮不会我没有退缩。仔细分析一下就好。

第一,感受到中国岛的重要性,也就是明军在宁远之战中失去了这个战略要地,已经算是失败了。

觉华岛位置极其重要,是明后金兵家必争之地。

1.觉华岛的重要位置和明军的基地美国囤积的粮食都悬浮在辽西的海湾,离宁城只有30里,骑马很快就能到达。觉华岛,明代的军事储粮之岛,成为明军囤积粮食的基地。广宁失陷后,守军集中在宁远城,粮库集中在觉华岛、笔架山、觉华岛是模拟人生3中明军在辽西海面上囤积粮食的重要基地)。孙承宗不仅管理宁远城的修筑和守卫,还在觉华岛储存粮食和船只。

2,岛海军可以用来配合黄金后的侧击。孙承宗出关前,命龙、吴两营守岛。很快,水手们就由郭宁监管,并被守卫在觉华岛上。水师在明华岛的作用:一是守卫岛上的粮食和装备;二是配合陆上军队恢复辽东失地;第三,保持宁远城在。文献记载,宁远重点是建八里,八里四万里要留作宁远之冲,与觉华岛为一隅。寇窥得城内,岛上兵出阵,烧浮桥,围之以横攻之。

可见觉华岛的重要性。可谓是卡在后金明朝咽喉的一根骨头。如果后金控制了这个岛,有足够的海上力量,可以通过这个岛直接进攻山海关,甚至直隶和整个山东,绕过戒备森严的宁远城。如果明朝控制了该岛,就有可能通过海上的船只源源不断地向岛上运送武器和粮食,再进一步从岛上向宁远等守军运送粮食武器,与宁远形成策应。

如此重要的军事重地,最终还是到了后金手里,失去的时间就是袁崇焕让宁远大获全胜的时候。失去这样一个位置,海军基地和储存仓库的位置,太大了。好在侯进/清夏侯_的海上力量基本上等于零,否则,通过这个岛,随时可以绕过戒备森严的明军城池,抢夺山东、直隶等关内深处的地方。即使后金没有海权,只是破坏了这个岛上的军事设施而不是把这个岛作为进一步进攻明的军事基地,明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军事前沿基地,这已经是失败了,所谓的宁远大捷也是失败了。然后金把这个威胁他的据点拔了,那就是在战略层面上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第二,努尔哈赤为什么要撤军?

更可笑的是,所谓后金未能攻克宁远城,退兵说明宁远赢了什么。前面说明军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后勤补给基地和军事据点,然后金成功的将明军的这个重要据点连根拔起,抢走并焚烧了岛上明军的粮食,摧毁了明军的战争潜力,显然是胜利了。仔细看看。表面上看,后金是想攻克宁远城,实际上是想削弱明军通关外的美国战争潜力和实力。因此,只要明军外面的战争力量

1626年,努尔哈赤又攻打宁远城。进攻失败后,立即进攻觉华岛。当海面结冰时,你可以从岸边走在冰上,直接到达岛上。姚福民等守军沿岛凿出15里冰墙,阻挡后金骑兵入侵。但当时天气很冷,冰被切割、磨损、复合。1月26日,后金派少量兵力继续包围宁远城;让大部分士兵进攻觉华岛。蒙古骑兵和乌纳格率领的满洲里骑兵,据说有5万人左右,以冰攻觉华岛。后金骑兵由乌那格率领,分成12队,以乌那格为中间,扑向位于岛龙头上的储粮城。岛上的明军只有7000人,没有盔甲、武器和水兵,寡不敌众。此外,由于天气寒冷,明军新雕的冰城很快又结冰了;结果后金骑兵快马加鞭冲入粮库城北门,激战正酣,岛上七千水兵乱作一团,很快被击溃。金臂燃烧后,城内囤积粮食,浓烟笼罩全岛,火光冲天。后金军队攻杀后,遭到岛官兵的激烈抵抗。但由于寡不敌众,觉华岛上7000多名明军将士和7000多名商人百姓被后金军队;后金军烧粮八万余,船二千余艘;主岛作为明朝关外的后勤基地,也被后金军队破坏。

此后,在袁崇焕没有积极进攻以牵制更多的金军的情况下,毛得知的消息后,为了支援觉华岛和宁远城,他不顾东江镇对他不利的危险,毅然进攻了后金的后方,从而迫使后金不得不回师沈阳。可见,撤回野猪皮并不是宁远城下碰了灰的事情,而是明军据点觉华岛的破坏,达到了这次入侵的部分目的,毛攻其后方,撤回。

3.努尔哈赤是被袁崇焕用大炮打死的吗?

以及一些所谓的历史专家和小说家在袁崇焕吹嘘宁远这是伟大的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所谓的袁崇焕用红炮把努尔哈赤打成重伤,老奴抑郁而死。

显然,事实并非如此。宁远之战是1626年正月,老奴死于八月二十日,历时八个多月。四月,老奴又率军,征蒙古喀尔喀,入新罗木轮,得其牲畜。5月,毛攻打鞍山,大后方吃紧。李沈阳——说明毛的作用显然是很大的,几乎让很大一部分后金八旗军队长期远离大本营。六月,蒙古科尔沁部的巴洪太极来朝,老奴亲自出马十里到国盈,都不像是受了重伤的人。而且根据大量的史料记载,在这八个月的时间里,努尔哈赤并没有去治病,而是修船修船,试炼火器,到远边去射猎,挑选甲胄,积极训练再次进攻明朝南方,削弱关外明军的军事实力。显然,老奴的死与袁崇焕和他的红炮无关。老奴已经摧毁了明军的重要军事据点觉华岛。虽然毛龙文夏侯_对后方的进攻使得宁远城无法攻下,这多少有些遗憾,但并不愚蠢。那么老奴是怎么死的呢?有几种可能性:

1.自然死亡。毕竟老奴年近70,多年的战乱留下了很多伤。等他年纪大了,这些旧伤复发,死亡,也是正常的。这种可能性最大

3.当时,俄国匪兵已经深入远东。有可能老奴在一次射击跑中,遇到了一队纵深数十人的俄罗斯土匪骑兵。老奴看中了俄匪兵的马,在追击中被俄匪兵的火枪打死或重伤而亡。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宁远的大捷不是大成功,而是局部战术的胜利,是整个后金战略的一大败笔。但是,统治者又穷又弱。这是明军和后金第一次打胜仗,应该大张旗鼓宣传一下,提振士气!

宁远之战是如何爆发的

宁远之战是如何爆发的

宁远大捷简介

通过对宁远大捷简介,了解明军和后金的交战历史,也能对明朝末期的大将袁崇焕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宁远之战发生在明朝最后第二个皇帝天启六年。当时的后金(后称满清)势力在辽东崛起,统一了女真族,并开始对明朝发动攻击,先后取得抚顺、清水堡、辽沈、广宁等大战的胜利,一路高唱凯歌。明朝方面派遣天启皇帝的老师孙承宗督师蓟辽,也颇有成效,令后金不敢再犯。但是孙承宗受到朝廷阉党的攻击,被罢免了职务。取代孙承宗的,是魏忠贤的党羽高第。

后金听说明朝边关换帅,发动六万大军,再次入侵辽东。懦弱无能的高第下令全军撤入山海关之内,严阵以待。由孙承宗一手栽培出来的大将袁崇焕没有服从高第的命令,他发誓与他镇守的宁远城共存亡。

后金大军兵临宁远城下,设计招降袁崇焕,但被袁崇焕拒绝。袁崇焕知道后金擅用间谍,因此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还发动城内民夫,共同守城。后金皇帝努尔哈赤见招降不成,于天启六年正月二十三日下令攻城。

努尔哈赤自起兵以来,从未败绩,而且每一战都是以少胜多。这次,他手握六万精锐,以为拔下宁远城,易如反掌。孰不料,遭到了袁崇焕等人的殊死抵抗。袁崇焕利用红衣大炮朝后金骑兵猛轰,杀伤敌军甚众。

攻城四日,后金依然被明君阻挡在城外。努尔哈赤恼羞成怒,亲自上阵指挥,不料自己也被袁崇焕的红衣大炮击伤。后金军队拼命将努尔哈赤救回,伤重的努尔哈赤见宁远城久攻不下,而自己的士兵又伤亡惨重,只有下令撤军。宁远之战最终以明军获得胜利而告终。

宁远大捷的历史背景

明朝的历史是十分复杂的,尤其是明朝后期,朝廷党争激烈,边关的战役似乎也和朝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袁崇焕指挥的,明军第一次战胜后金军队的宁远大捷的历史背景也正是如此。

明朝末年,朝廷中党争激烈,主要分成东林党和阉党两派。在天启皇帝的时候,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占据了上风,大肆迫害东林党人士。在另一方面,东北边境的女真族势力的崛起,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女真统一了东北地区,对明朝开始用兵。

原本女真族是明朝的藩镇,怎么会对他们的宗主国用兵呢?史载,明朝在一次战斗中,误杀了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因此努尔哈赤怀恨在心,等到他势力逐渐强大,便以“七大恨”告天,开始进攻明朝,并攻占了明朝的许多城池,赢得了萨尔浒之战的胜利。

明朝派遣孙承宗为蓟辽督师,抵御后金的入侵。在孙承宗督辽期间,没有发生重大的战役。但是由于孙承宗属于东林党,因此很快遭到了阉党的排挤,以魏忠贤的党羽高第取代了他。

努尔哈赤趁着明朝边关易帅的时候,发动六万大军入侵明朝辽东地区,企图攻占山海关。但是孙承宗虽然走了,但是他在任期间,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比较著名的由袁崇焕、赵率教、祖大寿、满桂等人,这些人依然在由孙承宗建立起来的,足以和满清八旗相抗衡的“关宁铁骑”中担任着重要的军事职务。而指挥宁远大捷的,正是袁崇焕。

然而新上任的高第面对后金的进攻,下令将关外的所有军队全部撤入山海关之内坚守。唯有袁崇焕镇守的宁远宁死不撤,因此在后金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宁远城实际上已是一座孤城。但是袁崇焕凭借着其个人杰出的军事才能,击退了后金的进攻。

从宁远大捷的历史背景来看,这场战役明军胜利,看似偶然,实则是必然。因为在孙承宗和袁崇焕的训练下,当时在山海关一带的士兵素质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工事也得到了修复和增加。

宁远大捷的过程

从宁远大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朝将领袁崇焕与城共存亡的决心,以及其对新兴的热武器大炮独树一帜的运用。

在天启六年正月十四,后金的努尔哈赤率领六万大军,从沈阳出发,渡过辽河,企图占领明朝在辽东一带的土地,兵临山海关城下。明朝新上任的蓟辽督师高第下令将军队全部撤出辽东,龟缩在山海关内坚守不出。因为袁崇焕不肯服从高第的命令,因此坚守宁远而不撤退。因此当时千里辽东,在关外只有宁远一座孤城。

战前,后金对袁崇焕进行了招降,被袁崇焕拒绝。同时袁崇焕发动民众一起守城,并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因为当时天气极寒,因此袁崇焕令人在城墙上泼水,让后金士兵难以登城。

招降不成,努尔哈赤于正月二十三日开始包围宁远,并切断了宁远城和关内的联系,在城北扎下大营。袁崇焕令人用红衣大炮轰击后金大营,努尔哈赤只好将大营往后移了几里。

第二天,后金军队正式攻城。袁崇焕将红衣大炮架上城头,对敌军进行猛烈的轰击,同时配以弓箭和强弩,将后金士兵杀伤无数。后金士兵冒死在城门下挖出一个大洞,结果被袁崇焕亲自上阵,担石头堵住。

第三天,努尔哈赤亲自上阵指挥攻城,同样也遭到了明军炮火的猛烈轰击,死伤无数。后金士兵开始惧怕明军的炮火,都不敢近前。

二十六日,后金骑兵终于推进到城下,但他们在进入城门前,被一条深沟阻挡,过不了沟。因此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成为明军大炮的活靶子。在这次战役的过程中,努尔哈赤本人也被大炮所击伤,不得已只能下达了撤军的命令。在宁远大捷的过程中,以城墙作为炮台,是袁崇焕首创的新型战术,成为了明军首次战胜后金的战例。

宁远大捷的结果

宁远之战是发生在明清交替之际的一场重大战役,明朝方面称之为“宁远大捷”。宁远大捷的结果以明军胜利,后金失败而告终。这是明军第一次战胜后金的战例,极大地鼓舞了明朝军队的士气,打击了后金的气焰。

后金趁着明军在辽东的督师更换之际,趁机发动六万大军,入侵辽东。在宁远着实算是碰到了一枚硬钉子。想当年,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骑兵,每战必胜,而且大多数战役都是以少胜多。尤其是萨尔浒之战,数十万明军都毁于一旦。

他根本就没有把宁远这个仅有不到两万守军的小小城池放在眼里,但是袁崇焕却给予他当头棒喝,后金连续攻城四天,不仅没能迈入城中一步,反而自己死伤无数。

明朝宁远大捷的结果也导致了后金的统帅努尔哈赤的间接死亡。在宁远之战中,努尔哈赤见宁远城久攻不下,恼羞成怒,亲自上阵指挥,结果被明军的红衣大炮击伤。他不得不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这是他从起兵一来第一次失败,也是他一生的战绩中唯一的一次失败。史载,在战后,努尔哈赤是“大怀忿恨而回”。

他觉得宁远之战打得实在也憋屈了,于是想找个地方撒气。于是他盯上了觉华岛。觉华岛位于海上,因为后金没有水军,因此明军在岛上没有设防。当时正值奇寒,海面结冰,后金起兵踏冰而行,屠杀了岛上的一万四千名明朝子民。

虽然在觉华岛取得了胜利,但宁远之战依然是努尔哈赤永远也抹不去的伤痛,他忧愤成疾,再加上在宁远之战时所受的伤势又复发,于同年八月十一日,死于叆鸡堡。

很美的地名

第一个扶风,扶风两个字听着是不是有种仙侠的韵味。扶风是陕西省宝鸡市的一个县,叫扶风县,它是佛骨圣地,也是著名的法门寺所在地,扶风被称为“东方佛都”。扶风这个名字的由来最早出现在唐高祖时期,公元620年设立扶风县,后来的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都没有更名,才得以保存下来这么好听的一个名字。

第二个宁远,“宁远”这个词让人联想到诸葛亮“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充满着淡泊名利的意味。宁远位于湖南永州市,也是一个县级市,有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舜帝陵、宁远文庙等著名景点,在今年还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的称号。

宁远历史悠久,有丰富的文物古迹,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还有奇异的溶洞和特色民俗风情。九嶷山在我国都是文明的,在古代有众多文人墨客如屈原、司马迁、李白、李商隐等登临九嶷山在此写下诗文,流传千古。

敬爱的毛主席还曾写下“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壮丽诗篇来赞叹九嶷山的风采。

第三个安宁,“安宁”听着像一个女孩的名字,也像是对国家的一个美好祝愿,只有国家安宁了才能够更加的繁荣。安宁位于云南昆明,是一个县级市,被誉为“蹚川宝地,连然金方”。安宁历史悠久,地理环境优越,有众多的自然景观,青龙峡、螳螂川、水神峤等,像一个世外桃源。

第四个云梦,云梦位于湖北孝感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境内出土过竹简、漆器等一千多件珍贵的文物。有楚王城遗址、泅洲寺、云梦祥山博物馆等景点。“二十四孝”里面的孝子黄香就是云梦人,黄香的“扇枕温衾”讲的是夏天天气很炎热黄香扇着扇子把凉席扇凉让父亲睡觉,冬天的时候被窝很冷,黄香先进到被窝,把被子焐热之后再让父亲睡觉。他的孝心被人们所称赞。

第五个烟溪,烟溪是一个小镇,位于湖南益阳安化县,烟溪山水资源丰富,可以种茶,也可以养鱼,盛产茶叶、水稻、玉米。在工业上金属黑板、矿产加工等产品畅销全国和东南亚国家。

宁远大捷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宁远大捷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天启年间,明粉们非常喜闻乐道的推崇袁崇焕的“宁远大捷”。但觉华岛(当时明军的粮食补充基地)被后金摧毁,恰巧基本上也是在同时期内发生。这里讲的,可能要让明粉们有些失望,因为以袁崇焕的宁远大捷殴打努尔哈赤而荣光的,会被我退去一大半。

 看似明军胜利,但事实上,可以说这次后金是战略上胜利了——摧毁了觉华岛的粮食补给基地,如果不是毛文龙及时攻击后金后方,野猪皮还不会撤兵。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了。

 一、觉华岛的重要性即宁远之战明军丢失此战略要地就已经算是失败

 觉华岛这个位置,极其的重要,是明和后金的必争之地。

 1、觉华岛位置的重要和明军的囤积粮食的基地,悬在了辽西海湾中,距离宁城也仅仅30里,骑马不消一会就可以到了。明朝军用粮料,储之海岛,觉华岛成为明军的一个囤积粮料的基地,广宁失陷后,御守重在宁远城,粮储则重在觉华岛(芝麻湾(止锚湾) 、笔架山、觉华岛为明军辽西海上囤积粮料的重要基地)。孙承宗既经营宁远城之筑城与戍守,又经营觉华岛之囤粮与舟师。

 2、岛上水师可以用来配合侧面攻击后金。孙承宗出关前,即令龙、武两营,分哨觉华岛的防卫。不久以国宁督水兵,在觉华岛守卫。明觉华岛水师的作用:一是守卫岛上的粮料、器械;二是配合陆上军队进图恢复辽东失地;三是策应宁远之城守——正如文献记载:“以筑八里者筑宁远之要害,更以守八里之四万当宁远之冲,与觉华岛相犄角。而寇窥城,则岛上之兵,旁出三岔,烧其浮桥,而绕其后,以横击之。”

 可见,觉华岛非常重要——可谓是卡在后金与明朝喉之地的一块骨头,如果后金控制了此岛并且海上力量足够,那就可以透过此岛,绕过重重重兵把守的宁远城直接对山海关甚至于直隶地区、整个山东进行攻击。如果明朝控制着此岛,那么就可以源源不断的透过海上船只运送兵器、粮食到岛上,在进一步从岛上将粮食兵器运到宁远等守军那里,并且和宁远形成策应。

 如此重要的一个军事位置,最后却丢在了后金的手上,而且丢失的时间正是袁崇焕制造“宁远大捷”的时候。这样一个位置要冲,又是水师基地又是储量仓库的位置丢失了,这个损失实在是太大了。幸亏后金/清的海上力量基本上等于零,否则透过此岛,后金就可以随时绕开明军重兵把守的城池,而深入关内对山东、直隶等地进行抢劫了。即便是由于后金没有海上力量,而仅仅摧毁此岛上的军事设施而没有将此岛作为进一步进攻明的军事基地,但明丧失了一个重要的军事前沿基地,已经属于失败,那所谓的“宁远大捷”那就是个失败了。而后金拔出了此威胁自己的据点,那就是达到了此战战略层面的胜利。

 二、努尔哈赤为何退兵?

 如果说用所谓后金没能攻克宁远城而撤兵来说明什么“宁远大捷”,那更是可笑。前面说了明军丢失了一个重要后勤补给基地和军事据点,而后金成功拔除这个明军重要据点并抢走及焚毁岛上明军粮食破坏了明军战争潜力,显然是胜利了。在来仔细一看,后金此次表面上是为了攻克宁远城,其实是为了削弱明军在关外的战争潜力和力量,所以只要能以最小代价最大程度削弱明军关外战争实力,后金的野猪皮自然会去选择,这也就是宁远战役的后期其实主力战场在觉华岛。

 1626年,努尔哈赤也是攻击宁远城,攻击不下之后,随即进攻觉华岛。时值海面冰封,从岸边履冰,可直达岛上。姚抚民等守军,沿岛凿开一道长达15里的冰濠,以阻挡后金骑兵的突入。但当时天气严寒(处于小冰河时期),冰濠凿开,穿而复合。正月廿六日,后金一面派少部分兵力继续围住宁远城(仅仅少量兵力就能迫使袁崇焕龟缩在宁远城内,不敢出来攻击牵制更多后金八旗兵,以援助觉华岛);一面让大部分兵进攻觉华岛。由武讷格率领蒙古骑兵及满洲骑兵,据说约5万人(此次宁远战役,老奴宣称自己大军12万,不过只有6万,而宁远城内袁崇焕有兵大约2万),由冰上驰攻觉华岛。武讷格统领的后金骑兵,分列12队,武纳格居中,扑向位于岛“龙头”上的囤粮城。岛上明军只有7000人,且既无盔甲、兵械,又系水手,以寡不敌众;再加上由于天气寒冷,明军新凿出的冰濠很快就重新冻合;这使得后金骑兵,履冰驰进,攻入囤粮城北门,猛烈厮杀,岛上7000水兵阵脚乱很快败了。后金焚城中囤积粮料,浓烟蔽岛,火光冲天。后金军的驰突攻杀,受到明守岛官兵的拼死抵抗(岛中诸将,金冠先死,而姚与贤等皆力战而死),但由于寡不敌众,觉华岛上明军7000余名和商民7000余丁口都被后金军杀戮;粮料8万余石和船2000余艘都被后金军焚烧;主岛作为明朝关外的后勤基地也被后金军摧毁。

 此后,在袁崇焕不积极主动出击牵制更多后金军的情况下,毛文龙得知消息后,为了支援觉华岛和宁远城,他不顾自己这边东江镇已经十分艰危,毅然出击策应袭击后金后方,从而迫使后金回师沈阳。可见,野猪皮撤兵并非什么在宁远城下碰了灰,而是摧毁明军据点觉华岛已达到此次出兵一部分目的,再加上毛文龙攻击其后方而撤兵。

 三、努尔哈赤是被袁崇焕用大炮打死吗?

 袁崇焕以及一些所谓历史专家和小说作者吹嘘“宁远大捷”,其中一条重要依据就是所谓的袁崇焕用红衣大炮将“努尔哈赤打成重伤,此后老奴郁闷而死”。

 事实显然不是如此,宁远之战是1626年正月,老奴死于8月20日,其间八个多月。4月,老奴还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进略西拉木轮,获其牲畜”。5月,毛文龙进攻鞍山,后方吃紧,回师沈阳——可见毛文龙的作用明显非常大,几乎使得后金八旗军很大一部分兵力不得长期远离大本营。6月,蒙古科尔沁部的鄂巴洪台吉来朝,老奴亲自“出郭迎十里”,全不像“重伤”之人。而且大量史料记载看,在这八个多月中,努尔哈赤并没有去治病,而是“整修舟车,试演火器”,并且到“远边射猎,挑选披甲”,积极练兵准备再次南下进攻明朝,削弱明军在关外的军事力量。可见显然老奴的死跟袁崇焕及其红衣大炮可以说没有什么关系,老奴已经摧毁明军重要军事据点觉华岛,虽然由于毛文龙的攻击后方使得其没法攻下宁远城,从而多少有点遗憾,但不至于愚昧。那么老奴是怎么死的呢?有这么几种可能:

 1、自然死亡。毕竟老奴年近70,而且多年战争留下不少伤,年龄一大这些旧伤复发而死,也是正常。这种可能性最大。

 2、大意而死于毛文龙的东江军之手。毛文龙屡次破坏老奴的好事,老奴自然恨之入骨,同时老奴也考虑到毛文龙在自己后方时刻牵制自己,所以宁远之战后,老奴开始加大力度对毛文龙的东江军进行打击;而有可能是又一次老奴大意在追击要捉住毛文龙的时候,孤军深入被毛文龙打了个反击,而打成重伤回去后不治而亡。

 3、当时沙俄盗匪兵已经深入远东了,有可能老奴在一次射猎跑的过远时候,碰到了一队几十个人深入的沙俄盗匪骑兵,老奴看上了沙俄盗匪兵的马(沙俄盗匪兵的顿河马远远比老奴蒙古马高大优良),在追击过程中被沙俄盗匪兵的火枪击毙或者打成重伤不治而亡。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宁远大捷”并非大捷报,它只是局部战术的胜利,而在整个对后金的战略来说,是不小的失败。不过呢,执政者贫弱,这乃明军和后金第一次交战胜利,应当大大宣传,鼓舞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