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少个国家在南极建站

2.世界各国国庆节都是哪一天?

3.波兰英文是Poland,还是Polska?

4.二战德军将领中西方最受欢迎的一位元帅

多少个国家在南极建站

斯洛伐克今天新增疫情_德国斯洛伐克天气

目前,世界上有20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基地。

中国极地科学考察活动始于80年代初。1980年1月,中国首次派出两名科学家赴澳大利亚的南极凯西站,参加澳大利亚组织的南极考察活动,从而揭开了中国极地考察事业的序幕。我国从年开始独立组织南极考察以来,已经成功地组织了19次南极考察队,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其中有不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成为国际南极科学考察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我国南极考察队员如何去南极?

前往中国南极长城站的考察队员一般从北京乘国际民航前往,沿途可能经日本、美国换机后,抵达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然后乘智利民航到智利南部城市彭塔阿雷纳斯,再转乘智利空军飞机至长城站。从长城站返回时,先乘智利空军飞机至彭塔阿雷纳斯,乘智利民航抵圣地亚哥,然后乘飞机返回北京。一般每2~3年,我国都要派考察船赴南极长城站进行补给和科学考察,此时考察队员将乘船前往长城站。

由于中国南极中山站没有空中航线,所以去中山站的考察队员将乘船前往。我国一般每年都派考察船赴中山站进行补给和科学考察。考察船现在通常从上海启航,沿途将穿越赤道,经澳大利亚后,过西风带抵达中山站。

现在担任中国南极考察航渡任务的船是哪一艘?

“极地”号于1994年退役之后,担任中国南极考察航渡任务的船是“雪龙”号船。

“雪龙“号原系乌克兰赫尔松船厂1993年建造的一艘具有B1*级破冰能力的破冰船,自重1 1 4 0 0吨,功率为1 7 9 2 0马力,最大航速为1 8节,续航能力达1 . 8万海里,可以一口气从地球北极驶到南极。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于1 9 9 3年3月2 5日建造完工的这艘船,原设计为北极地区多用途运输船,具有较强的破冰能力。能以0 . 5节航速,连续冲破1 . 2米厚的冰层。船装可调式螺旋桨,航行时操作灵活,利于破冰。用E级钢板制作的船体,即使在零下4 0摄氏度的严寒气候下,也不会变性。

“雪龙”号船拥有哪些设施?

“雪龙”号船装备了各种先进装备和科学考察仪器,船上设立的气象中心,可以接收卫星云图等气象资料,为本船在气候极其恶劣又变化无常的极地海区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位于二层的水文资料集室,集中了一大批先进的科研仪器,其中有用于搜寻鳞虾及其他南极水生动物的鱼探仪,可在走航时测定海水流速、方向的多谱勒海流计以及用于测量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的“C T D”等。加上数据处理中心、样品间、伸缩吊车等配套设施,科研人员可在船上进行一系列海洋考察与研究项目。船上还设有健身房、图书馆、卡拉O K厅、医疗室、手术室等文娱、体育、卫生设施,并有一个小小的游泳池。“雪龙”号是一个流动的科学实验室,也是南极考察队员的一个温暖的“家”。

参加人类首次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中国科学家是谁?

人类首次徒步横穿南极大陆探险队队员来自中国、法国、英国、前苏联、美国和日本。

1989年7月25日,探险队从美国飞抵我国长城站,7月28**们从南极半岛顶端出发,依靠狗拉雪橇和滑雪板,由西向东,穿越南极最高峰——文森峰山脚,到达南极点美国考察站,又穿越从南极点到前苏联东方站之间“不可接近地区”,翻越东部的极地高原,于1990年3月3日到达终点站——前苏联和平站。探险队历时220天,艰苦跋涉5986千米,完成了人类有史以来唯一一次国际合作横穿南极大陆的伟大壮举,赢得了世界人民的瞩目与尊敬。

中国参加横穿南极大陆的是当时43岁的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冰川学家秦大河。他沿横穿路线进行冰川考察,每隔50~70千米设点挖雪坑(1~1.5米深),测定冰雪参数和冰雪样,共设100个站位,取800个样品,获得了第一手完整的研究资料。

南极点有何建筑和设施

随着大陆冰盖的移动,当年的阿蒙森和斯科特留在南极点的国旗、账篷等遗物已经“搬了家”,在大约相离今天的南极点2000米的50米冰层下。位于南极点的美国南极考察站阿蒙森一斯科特站始建于1957年。这年,美国海军工程兵在赛普尔的指挥下,从麦克默多站飞行了8个小时,在离南极点13公里的地方降落,用狗拉雪橇的方法运去建筑物资,靠太阳辨别方向,找到了南极点,建立了一个简易站。现在的阿蒙森一斯科特站是15年建成的。它的主要建筑物,是由一座半埋在冰雪中的高l 5.8米,直径50米的铝制圆顶建筑物和四座独立的建筑群组成。室内设备齐全,装饰华丽,建有实验室和图书馆等。该站是为了纪念最先到达极点的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用他们的名字命名的。

l5年建成的阿蒙森斯科特站也偏离南极点。为此,该站的考察队员.每年的元月1日都要用仪器测量一次南极点的位置。插上一个新的标记。该站的补给全部由飞机来完成,站上设有通讯中心、气象中心、高空大气物理观测站等建筑。由于该站处在极特殊的地理位置,可以对赤道以南的任何向太空的发射物保持全方位的观察,便于跟踪围绕地球的人造卫星;极点又是进行大气科学和地球物理研究的极好场所。正因为如此,美国在此建站并且不惜代价配备了各种精密仪器,充分发挥了它的技术优势,取得了一批很有价值的成果,同时也吸引着各国科学家。

南极第一城在哪里?

美国的另一个科学考察站——麦克默多站,是所有南极考察站中规模最大的一个。该站1956年建成,有各类建筑200多栋,包括10多座三层高的楼房。麦克默多站是美国南极研究规划的管理中心,也是美国其他南极考察站的综合后勤支援基地,建有一个机场,可以起降大型客机,有通往新西兰的定期航班,此外,在站附近,有两座小型机场。这里还建有大型海水淡化工厂以及一座原子能发电厂(为防止污染现已撤离),建有大型综合修理工厂。麦克默多站的通讯设施、医院、电话电报系统、俱乐部、**院、商场一应俱全,仅酒吧就有4座之多。麦克默多站还有私人工程公司,在麦克默多站周围和较远处的各种实验室里,每年冬季有近200名,夏季有2000多名科学家在从事各学科的考察研究。每年在这里工作的来自世界各国的外籍科学家都在20~50人左右。每年的夏季,一架架大型客机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把成千名游客运往这里,以观光南极洲的风。麦克默多站的夏季,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就像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故有“南极第一城”的美称。

俄罗斯南极考察站有什么特点?

美国在南极洲的考察基地以大著称,俄罗斯(前苏联)在南极洲的考察基地则以数量多、分布广而闻名,在南极大陆周围,共分布着俄罗斯的8个常年考察站和6个夏季考察站。由于俄罗斯财政紧张,现大多暂时关闭。

俄罗斯的青年站,在规模上仅次于麦克默多站,该站建于1962年,以后几经充实、扩建,现在不仅有大功率的无线电中心,还有向大气发射气象火箭的基地,有装备良好的科学馆、实验室和计算中心。该站是苏联在南极的气象中心,与和平站一起服务于它在南极大陆周围的船只,为飞机和船只的安全提供气象保证。该站主要的科学研究项目有:极光、电离层物理学、地磁学、冰川学、海洋学等。该站建有大型机场,飞机不定期地飞回本国。

南极最高的考察站是哪一个?

俄罗斯的东方站是所有南极考察站中海拔最高的一个,海拔3600米。这里空气中的含氧量很低,相当于其他大陆5600米高的空气含氧量。东方站几乎是南极洲最冷的地方,1983年7月21日,测得一89.2度,人们将这里称为南极的“寒极”;在这里冰川学家打出了世界最深的钻孔,深达2600米(打到3700米);由于这里气候酷寒而且风大,被称为南极不可接近地区。该站一般有30名左右的工作人员,主要从事地球物理、高层大气物理、气象学、环境学和冰川学方面的研究。

日本的昭和站是什么样?

在纷纷南进的征程中,不甘落后的是日本人。第二次大战结束后不久,在经济尚未恢复的1956年夏季,日本南极考察探险队乘“宗谷”号破冰船,在东南极的吕佐夫一霍姆湾一带考察,于1957年1月29日建成昭和站(南纬69度、东经39度)。该站坐落在南北长、东西宽的一个露岩岛上,海拔高度为43米。该岛与南极大陆之间隔着有5公里宽的翁古尔海峡。该站经过多年的扩建和完善,目前已有20幢建筑和3座发电站,总建筑面积已达2900平方米,各种车辆装备40多台,每年在站上越冬人员为30名左右。该站处在极光带,几乎每天都有极光可见,因此是开展高空大气物理学研究的极好场所。该站建有4座火箭发射装置,在这里发射探空火箭是深测高空的理想手段。

昭和站的建立,曾为日本南极考察队到达南极点的考察立下汗马功劳,也是日本南极考察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最多的站。

英国的南极考察站重要进行哪些研究工作?

英国在南极建立了7个考察站,主要进行大气科学、地球科学和生物学的研究,其中大气科学共分三个专题项目:气象学(包括气候、臭氧、太阳辐射、污染)、磁学(包括绝对磁场、磁脉动)、电离层(包括太阳与地球的关系、磁大气层科学)。

英国在南极的考察站处于有利的地理位置,对理论研究可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因此,对其资料的质量,他们自称享有很高的国际威望,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因粒子降落和大气结构变化所出现的各种现象。英国在地球科学和生物学的研究上也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丰富了整个南极研究的理论宝库。

南极最小的常年考察站是哪一个?

南极考察站几乎都是在各国的直接支持下建立的,但在众多的南极科学考察站中,只有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建立的“世界公园”站是唯—不属于主权国家的常年科学考察站。还有一个由捷克民间组织建立的“常年越冬站”也十分特别。它就是建在南设得兰群岛的纳尔逊岛冰帽上的捷克斯洛伐克站,这个站是现存的各国南极常年科学考察站中最小、条件最差、人数最少的常年考察站了。它的全站建筑仅是两座不到10平方米的木板房,无水、无电、无任何通讯设备,仅有2名队员在这里度夏和越冬考察。两名捷克队员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守在一个孤岛上,在风暴肆虐的南极隆冬,仍然坚持常年生物考察和气象观测,精神难能可贵。

各国在南极的考察站为何多建在沿岸?

南极考察站一般选在南极大陆沿岸,而且地势相对平坦。之所以选在大陆沿岸,主要是考虑大船不能靠近陆岸,要用小艇卸运物资。这样就便于登岸,物资卸运方便,补给容易,而建立在内陆的考察站,又必须用飞机或雪地车再将物资转运一次,费时费力。同时因为沿海岸地域一般比内陆温度偏高,冰雪融水易形成较大的湖泊,考察站就有了充足的淡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污水的排放问题,按照《南极条约》有关保护环境的规定,污水必须经过严格处理才能排放到海中,为了达到排放标准,就要增加净化设备,为了节约经费,减少和缩短入海的管道,考察站建在南极大陆边缘是十分有利的。所以,大多数的南极考察站都建立在沿岸。

南极考察站的选址有什么原则?

要在南极洲建立一座科学考察站,首要的任务是选好站址。也许很多人会感到奇怪,南极洲那么大的地域,还不是随便找块地方就行了。问题并不那么简单,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建站的条件;其次是有没有科学考察的价值。根据分布在南极洲的50多个常年科学考察站和100多个夏季站的情况,各国在南极洲选择站址的条件基本是相同的,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条。首先,有裸露基岩的地域。考察站之所以要建在裸露的基岩上,主要是因为对建房的地基要求极为严格。建立在基岩上的房屋更能有效抵御南极狂风的袭击。其次,人员和物资运输要尽量方便,最好建立在沿岸。第三,要有利于综合性内科学考察。换句话来说,就是要建站的区域,必须有科学考察的价值,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决策者首先要想到的。因为千里迢迢到南极就已经非常不容易,再把考察站建立在荒凉的大陆,又要付山极大的艰辛,若再没有科学研究的价值,简差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说这—条标准也是各国选择站址的—条至关重要的条件。

南极内陆考察站的用水是怎样解决的?

建在南极点的阿蒙森一-斯科特站,以及苏联的东方站,都建在冰盖上,他们又是怎样解决淡水的呢?简单来说,就是取冰雪来化水,但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能源消耗。为了减少人力的消耗,有的内陆考察站在蓄水池边缘建立一堵弧形墙,利用风吹雪进入蓄水池。一旦蓄水池内的水少了,就用推土机往蓄水池内推雪,经过加温以保持池中有足够的生活用水。

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如何保护南极环境?

为保护南极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中国南极考察队要求全体队员遵守南极条约有关条款,严禁追逐、惊吓动物,更不准伤害和捕捉;不经站长批准,任何人不得随意集各类标本样品,科学考察集标本、样品,要在统一组织领导下进行,并登记造册;不得进入动植物保护区,保护南极植被,不准毁坏和任意集;保护南极地区的纪念物,不准乱刻乱划;要爱护友邻站的建筑、设施和装备;外出考察的一切废物(包括大便)都要带回考察站统一销毁。

最先进入南极圈的人是谁?

1773年1月17日,载重为462吨的英国“决心”号船,共有船员193人,在船长库克的率领下作环球航行时,在东经30度附近进入南极圈,这是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向南到达最远的距离,库克及其船员亦为最先越过南极圈的人。

第一个到达南磁极的人是谁?

人类为了登上南磁极点,查明它的确切位置,曾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南磁极的位置最早是由爱尔兰人沙克尔顿率领的探险队于1909年查明并确认的。1907年,沙克尔顿组织了一支探险队,雄心勃勃地试图征服南极点相当时南磁极的实地位置。到1909年1月9日,沙克尔顿的探险队到达南纬88度23分处,离南极点只有160千米的路程了。这时,猛烈的暴风雪刮得他们晕头转向,由于缺乏食物和体力不支,如果硬撑下去就可能全军覆没。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们只得派出一支小分队,穿越南极大陆的冰盖,向南磁极前进;最后这支小分队终于到达了南磁极,并且测定它的位置是南纬72度25分、东经155度16分。探险队的澳大利亚队员莫森,在征服南磁极的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是他找到了英国人罗斯几经努力都没能找到的南磁极具体位置。后人为了铭记莫森作出的贡献,将澳大利亚的一个南极考察站,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莫森站”。

最先横穿南极大陆的探险队是哪一个?

1957年底,由英国12人组成的探险队,在极地探险家富克斯的率领下,从威德尔海沿岸的谢克尔顿考察站出发,历99天,行程3,437千米,终于在1958年3月2日到达罗斯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地从比较短的路线,完成横越南极大陆的壮举,成为最先横越南极大陆的探险队。

我国南极考察船怎样进行气象预报?

船舶在极地海区航行、作业或停泊时的气象保障非常重要,而且难度更大。我国南极考察船的气象服务由船上的气象保障组来完成。气象保障组把本船实时观测的气象资料,同接收卫星云图、邻近国家气象台站的传真图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做出未来24~48小时的气象预报和实时冰情预报,准确性比较高。结合国内有关单位的配合,还可作出48小时以上的天气形式分析,提供给船队领导参考。但由于极区气象复杂多变,加之预报经验不足,也偶有失误。

中国南极考察训练基地在哪里?

南极考察训练基地必须具备类极地的环境,我国的南极考察训练基地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亚布力滑雪场。1986年3月,中国第3次南极考察队首次在这里进行冬季训,以后各次队均在这里进行冬训。

亚布力滑雪场是中国最大的条件最好的高山滑雪场,曾经成功地举办过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各项雪上比赛项目。滑雪场位于黑龙江省完达山脉张广才岭大锅盔山的北麓,距哈尔滨市260公里,交通比较方便。该滑雪场最高海拔高度为1374米,属于小山区气候,冬季比较寒冷,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25摄氏度左右,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3摄氏度。该地区降水量丰富。每年10月中旬开始降雪,直到次年5月初山顶仍有积雪,一年的积雪期可长达半年之久。因此,亚布力滑雪场的自然环境完全适合类极地训练。

中国南极考察队员怎样进行冬季训练?

冬季训练是南极考察队员训练中的重要一环。训练时间一般在每年2至3月份,训练的主要内容有,了解南极自然地理概况、中国南极考察概况和本次考察队的主要任务;野外进行滑雪、雪中登山、冰中脱险、宿营、挖雪沟和雪洞、滑落停止(翻身保护)和位置确定、方向识别等。

通过冬季训练,使队员掌握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和登山要领,尤其要掌握组结式登山技术;学会当人员或车辆陷入冰缝时如何通过绳索迅速进行自救和互救的方法;掌握当人员从冰坡上下滑时迅速用冰镐和准确的动作使下滑停止的要领;学会雪地挖洞或挖沟进行避难的方法;掌握宿营地点选择、帐篷架设的步骤和方法,并学会用煤油打气炉和高山气炉进行野炊;学会使用地质罗盘和手持式卫星定位仪(GPS)确定位置和识别方向等。

外国南极考察队员也要进行训练吗?

为了使南极考察队员适应南极恶劣的自然环境,取得在南极地区行动的自由,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圆满地完成各项科学考察任务,各从事南极考察的国家无不对考察队员进行严格的训练。

训练的目的是使南极考察队员熟悉下一年度的南极,内容一般包括野外训练以及根据各自特定的岗位接受专业课程的培训。

外国南极考察队员如何进行野外生存训练?

野外训练课程是各国南极考察训练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一般课程包括在帐篷中露宿;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甚至是在冰天雪地里如何进行工作;如何应付南极常见的环境困难,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巧。

整个课程涉及在南极环境下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着重于生存技巧。虽然有一些考察队员可能不想离开考察站从事野外跋涉,但是在冰雪中,在极端寒冷的条件下,以及在低能见度情况下的安全问题是与所有考察队员息息相关的。训练内容包括导航、在冰雪中行进、救生技术、野外设备操作、搭帐篷、制造紧急隐蔽处、搜索和救护、越野滑雪、攀冰技术、使用无线电台和野外急救技术等。

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中国人是谁?

世界上大约有3000多入到过南极点的阿蒙森一斯科特站。原中国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高钦泉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学家张坤诚,应美国国家科学院极地研究委员会的邀请,于1985年初抵达南极点的阿蒙森一斯科特站进行友好访问,他们是最先到达南极点的中国人。

年底,高钦泉、张坤诚从北京出发,到达飞往南极点的前进基地——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市,然后换乘LC—130大力神飞机飞往南极。这种飞机是往返南极点的主要交通工具,尽管机身很重,但性能很好,行动方便灵活。它与一般飞机不同,除起落架外还配有雪橇,因而不论在陆地区还是在冰原上都可以起落,很适宜在南极洲这样的特殊环境中使用。南极的气象条件复杂,飞往南极的飞机每隔l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要收听1次天气预报。由于天气原因,他们飞往南极点的时间表曾改变了好多次。

1985年1月11日,他们终于遇上了好天气,顺利地飞到南极点。在到达南极点的当天,他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亲手把中国的五星红旗升起在南纬90度的上空,同时还把一个指向中国北京的指向标插在南极点上。

谁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中国女性?

世界各国赴南极考察的人员很多,但女性却寥寥无几。而我国妇女却从一开始就参与了中国的南极考察。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华梅,是我国第一位登上南极的女科学家。1983年11月,她应新西兰的邀请,受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的派遣,与另一位科学家许昌,参加了1983~年新西兰组织的夏季南极考察,地点是新西兰斯科特站,考察地质专业。

到达南极洲的第一位中国记者是谁?

19年1月15日至2月3日新华社驻智利记者金仁伯,访问了智利在南极半岛上建立的3个站,以及苏联的别林斯高晋站和阿根廷的奥卡达斯站。他是到南极洲访的第一位中国记者。此后几乎每一次南极考察和北极考察都有记者随队参加,他们写文章、拍照片,摄录象,把中国的南极考察工作介绍给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第一批登上南极大陆的中国科学家是谁?

1980年1月6日至3月18日应澳大利亚南极局的邀请,中国选派董兆乾和张青松2人首次赴澳大利亚南极凯西站进行为期47天的科学考察与访问,他们是第一批登上南极大陆的中国科学家。此间,他们还访问了美国的麦克默多站、新西兰的斯科特站和法国的迪·迪尔维尔站。

第一批到达南极洲的中国少年是谁?

1986年1月20日,中国南极长城站举行了“中国少年纪念标”揭幕仪式。共青团中央少工委从亿万少年儿童中挑选出2名少先队员代表杨海兰和吴弘,赴长城站参加揭幕式。他俩是第一批到达南极洲的中国少先队员。

谁是横穿南北极的环球探险第一人?

19年9月2日,英国兰努尔夫·菲内斯爵士辞别了查尔斯王储,率探险队乘“本杰明·鲍英”号船驶离英国的泰晤士河,从而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穿越南北极的环球探险。他们在穿越南极大陆途中,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在1981年1月11日到达了新西兰的南极站——斯科特站,历时75天。1982年夏季,爵士和伯顿两人乘雪地摩托车,离开北冰洋的埃尔斯米尔岛北岸的越冬地,去征服最后的路程——北冰洋。一路上因冰墙太多,他们舍弃了雪地摩托车,拉起装有72千克物资的玻雪橇,一步步地向北极点挺进。他们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终于在1982年4月11日胜利到达北极点。经过99天的艰苦跋涉,他俩终于走出冰海,回到“本杰明·鲍英”号船,当他们返回英国时,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至此,历时3年的首次穿越南北两极的探险结束了,行程达56000千米。

中国如何开展南极内陆冰盖考察?

中国的两个南极考察站虽然都建立在南极沿岸,但至今已经成功地组织了三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19年1月18日,有8名队员参加的中国首支内陆冰盖考察队,驾驶三辆雪地车从中山站出发。此后14天里,队员们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深入冰盖300千米,钻取到两支50多米长的冰芯。从这些冰芯中可以分析出近200年来的气候环境变化状况。

1998年初,又开展了第二次内陆冰盖考察,深入内陆近500千米,钻取到50余米深的冰芯。

1999年1月11日,第三次冰盖考察队深入到南极内陆1100余千米的A冰穹地区,在海拔3800多米高的冰盖上,利用我国自行研制的钻机,钻取到百米深的冰芯,打破了我国冰芯钻探的最高纪录。据测算,该冰芯的“年龄”,起码超过600岁。这次获得的冰芯,为南极科学研究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我们为什么要在南极冰盖上钻取冰芯?

南极考察队员在南极冰盖上钻取冰芯样品是非常不容易的,有的深冰芯的钻取要在南极高原上建立设施齐全的考察站,花费无数的人力物力,费时几年才能完成。当然,科学家在北极的一些冰川和青藏高原的冰川上也钻取冰芯,但较在南极要容易一些。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的冰川是由每年的降雪堆积成的冰层所构成,冰雪将大气中降落的各种物质完好地储存起来,因此,冰芯提供了自冰川形成以来气候的全部历史记录。通过对钻取冰样的研究分桥,可以了解全球气候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判别人类活动(特别工业社会以来)对全球环境的影响,还可以获知天体和地球演化史上发生的重大。因此,冰雪是人类认识自然环境的重要宝库。

世界各国国庆节都是哪一天?

世界各国国庆节名称各种各样。在全世界150多个国家中,叫“国庆节”或“国庆日”的有中国、法国等40多个国家;叫“独立节”或“独立日”的有美国、墨西哥、菲律宾、缅甸等60多个国家;也有以国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亚日”、“巴基斯坦日”等,还有的叫“国家日”、“民主日”、“自由日”、“宪法日”、革命日”、“解放日”等。

世界各国确定国庆节的依据千奇百怪。全世界以国家建立的时间为国庆节的国家有35个。以占领首都那天为国庆节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国家以国家独立日为国庆节。1804年1月1日,海地黑人歼灭了拿破仑的6万远征军,在圣多明各岛太子港宣布独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摆脱殖民统治的新国家,从此把每年的1月1日定为国庆节。墨西哥、加纳等国也是如此。还有些国家以武装起义纪念日作为国庆节。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1789年的这一天,民攻占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推翻了君主。另有一些国家以重大会议日为国庆节。美国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的日子为国庆日。加拿大以英国议会1867年7月1日通过《大不列颠北美法案》这一天为国庆节。还有以国家元首的生日为国庆节的,如尼泊尔、泰国、瑞典、荷兰、丹麦、比利时等国家。 日本则以天皇诞生的日子为国庆节。

有些国家的国庆日在一年中的哪天并不固定,如英国的国庆日为每年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牙买加的国庆日是每年的第一个星期一。另外那些以国家元首生日为国庆日的日期也不固定,随着国王的变换,国庆节的日期也随着更改。还有些国家一年中有两个国庆节,如尼泊尔的国庆日和国王生日;苏丹的独立日和革命节两个节日同等重要,都举行一定的纪念仪式和庆祝活动。

世界上以10月1日为国庆节的,除了我国还有塞浦路斯、尼日利亚等国。

在任何一个国家,国庆都是非常隆重而特别的节日,总要进行各式各样的庆祝或纪念活动,以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增强国家的凝聚力。由于各国的国情和传统各异,庆祝方式也多姿多彩。

美国:敲响自由钟,举行盛大游行

美国的国庆日又称为“独立日”,是美国的主要法定节日之一,日期为每年的7月4日,以纪念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正式通过《独立宣言》。

独立日在美国是一个相当热闹的节日。过去,独立日的庆祝活动以游行和演讲为主,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后来,逐渐增加了户外活动、体育比赛、燃放爆竹和烟火等活动。

每逢独立日,全美大大小小的教堂钟声齐鸣,以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首先敲响的是费城自由钟。随后,各地居民自发进行庆祝,形式丰富多彩:有人进行化装,扮成骑马的牧师或坐着古式马车的贵族**;有的全家祖孙几辈载歌载舞,边舞边行。这时,各种彩车、模型车、杂技车和小孩玩具车同欢乐的人群一起排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前进,景象十分壮观。

游行结束,人们往往聚在公园或公共场所共同欢度节日,尽情欢歌、畅饮。如果正好碰上总统选举或议会选举,政客们也往往在这个时候进行竞选演说。

加拿大:穿各式枫叶服装大游行

加拿大的国庆日是7月1日。每到这个日子,全国放一天,一同欢庆。大批加拿大人都会在国庆日举行热闹的**活动。人们还喜欢在游 行时穿上有代表性的枫叶服装,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更为有趣的是,富有创意的加拿大人设计出了千奇百怪的枫叶系列服,连雨伞、眼镜也都是枫叶的造型,成为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

另外,加拿大在国庆时还有放烟火等活动。2003年,加拿大造币厂还为国庆发行了一枚彩色银币以示庆贺。该币的反面图案是一只逼真的北极熊,上面有枫叶飘落在CANADA字样上。大红和银白的色彩搭配,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

英国:女王的“官方生日”为国庆日

和世界很多国家都不一样,英国的国庆日是女王的“官方生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真正生日是1926年4月21日,但是,她的“官方生日”则定在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

由于伦敦6月中旬的天气总是特别好,所以这段时间前后,英国人一般都举行一些大型的花卉园艺展览,不仅规模大,设计新,而且漂亮壮观,国庆自然也增添了几分喜庆。这一天,英国卫队的骑兵在伦敦骑士广场上接受女王的检阅,场面庄严盛大。

另外,女王贺寿活动中有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为国内外名流封爵授勋。受嘉奖者名单分别由和王室拟定,并在女王的官方生日公布。

不过,因为星期六本来就是休息日,所以英国人这一天不放。

法国:大规模阅兵、推青蛙比赛

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1789年的这一天,民攻占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推翻了君主。1880年,7月14日被正式确立为法国的国庆日。法国人每年都要隆重纪念这个象征自由和革命的日子。

每年的7月14日,法国全国放一天。节日前夕,到处都挂起彩旗,所有建筑物和公共场所都饰以彩灯和花环,街头路口架起一座座饰有法国国旗颜色———红、白、蓝色布帷的露天舞台,管弦乐队在台上演奏流行乐曲。

国庆日前后的晚上,狂欢的人群纷纷涌向街头,脖子上围着红、白、蓝三色彩带,随着音乐跳起欢快的卡马尼奥舞及其他民间舞蹈。

另外,法国每年都要在香榭丽舍大街上举行大规模的阅兵仪式,还要燃放烟火。入夜,明亮的红、白、蓝三色探照灯光柱交叉摇曳在凯旋门上空,节日的灯火与天空中缤纷的焰火交相辉映,爆竹声与狂欢的乐曲声、欢呼声响成一片,使节日庆祝达到高潮。

在农村,国庆日之际,人们往往举行穿袋子赛跑、小车推青蛙比赛等一些十分有特色的活动,同样热闹非凡。

泰国:国庆日为国王生日

国王在泰国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泰国的国庆日也定在国王普密蓬·阿杜德的生日———12月5日。

每当国王的生日来临,曼谷的大街小巷都悬挂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和王后诗丽吉的肖像,同时,身着礼服的泰国士兵将在曼谷市铜马广场参加盛大的阅兵式。

新加坡:国庆大典,进行战机和跳伞表演

新加坡的国庆日在8月9日。每到这一天,新加坡都会举行国庆大典,举国欢腾,同时,还将举行隆重热烈的国庆检阅典礼,届时会有精彩的战机和跳伞表演。

朝鲜:阅兵游行,欢呼声震耳欲聋

9月9日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日。国庆前夕,国旗插遍了平壤市的大街小巷,巨型标语伫立在市区交通要道。9日,平壤市中心的金日成广场会举行庆祝国庆的盛大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在一片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朝鲜党政军***来到广场台,朝鲜陆海空三军近百个方队陆续通过台接受检阅。随后,平壤各界开始庆祝,整个金日成广场成为一片红色的海洋。

附录:世界各国国庆节日期表

1月

1月1日: 古巴. 苏丹, 海地

1月4日: 缅甸

1月20日: 亚美尼亚

1月26日: 澳大利亚, 印度

2月

2月4日: 斯里兰卡

2月6日: 纽西兰

2月11日: 日本 (建国日)

2月16日: 立陶宛

2月21日: 伊朗

2月23日: 汶莱

2月24日: 爱沙尼亚

2月25日: 科威特

2月27日: 多明尼加

国庆节日期之3月篇

3月

3月3日: 摩洛哥, 保加利亚

3月17日: 爱尔兰

3月23日: 巴基斯坦

3月25日: 希腊

3月26日: 孟加拉

4月

4月4日: 塞内加尔

4月18日: 辛巴威

4月21日: 英国

4月26日: 坦尚尼亚

4月27日: 南非

4月30日: 荷兰 (Koninginnedag,女皇生日)

5月

5月1日: 马绍尔群岛

5月15日: 巴拉圭

5月17日: 挪威 (行宪纪念日)

5月20日: 喀麦隆

5月22日: 叶门

5月25日: 阿根廷

5月28日: 亚塞拜然

5月30日: 克罗埃西亚

6月

6月2日: 义大利

6月5日: 丹麦

6月6日: 瑞典 (1523年古斯塔夫1世登基)

6月10日: 葡萄牙

6月12日:俄罗斯,菲律宾

6月17日: 冰岛

6月21日: 斯洛维尼亚

6月26日: 马达加斯加

6月30日: 刚果民主共和国

国庆节日期之7月篇

7月

7月1日: 加拿大(加拿大日)

7月3日: 白俄罗斯

7月4日: 美国 (独立日)

7月5日: 委内瑞拉

7月9日: 帛琉

7月11日: 蒙古

7月12日: 吉里巴斯

7月14日: 法国 (巴士底日)

7月17日: 伊拉克

7月20日: 哥伦比亚

7月21日: 比利时

7月23日: 埃及

7月28日: 秘鲁

8月

8月1日: 瑞士

8月2日: 马其顿

8月5日: 以色列

8月6日: 玻利维亚

8月9日: 新加坡

8月11日: 查德

8月15日:南韩

8月17日: 印尼(独立日)

8月19日: 阿富汗

8月20日: 匈牙利

8月24日: 乌克兰

8月27日: 摩尔多瓦

8月29日: 斯洛伐克

8月31日: 马来西亚, 乌兹别克, 吉尔吉斯

国庆节日期之9月篇

9月

9月2日: 越南

9月3日: 卡达

9月7日: 巴西

9月9日: 北韩

9月12日: 衣索比亚

9月15日: 尼加拉瓜, 哥斯大黎加, 洪都拉斯, 萨尔瓦多

9月16日: 墨西哥

9月17日: 叙利亚

9月18日: 智利

9月23日: 沙乌地阿拉伯

9月24日: 几内亚比绍

10月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庆节), 奈及利亚, 图瓦卢 (独立日)

10月3日: 德国 (重新统一)

10月10日: 中华民国 (国庆日,纪念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 斐济

10月12日: 西班牙

10月16日: 教廷

10月21日: 索马利亚

10月26日: 奥地利

10月27日: 土库曼

10月28日: 捷克

10月29日: 土耳其

11月

11月1日: 阿尔及利亚

11月3日: 巴拿马

11月9日: 柬埔寨

11月11日: 波兰, 安哥拉

11月18日: 拉脱维亚

11月22日: 黎巴嫩

11月28日: 东帝汶

12月

12月1日: 罗马尼亚

12月2日: 阿拉伯联合大公国

12月5日: 泰国

12月6日: 芬兰 (独立日)

12月11日: 布吉纳法索

12月12日: 肯亚

12月16日: 哈萨克

12月17日: 不丹

12月28日: 尼泊尔

波兰英文是Poland,还是Polska?

波兰:poland ?;波兰的:polish/Polska ?;波兰语= Poland。

[例句]

Poland is considering the sale of a stake in Tauron Polska Energia SA, the country’s second- largest power utility.

而波兰也正在考虑出售该国第二大电力公司(TauronPolskaEnergiaSA)的股票。 ?

[例句] ?

New in 0.8.4: BSI Lista Polska has been removed because it hasn't been updated in several months and causes problems with Google Buzz. ?

新的0.8.4:BSI的利斯塔波兰已被删除,因为它没有在数个月,与谷歌叮咚更新造成问题。 ?

波兰共和国(波兰语:Rzeczpospolita Polska,英语:The Republic Of Poland,中文简称:波兰),古称孛烈儿,是一个由16个省组成的民主共和制国家。

波兰是中欧国家,东与乌克兰及白俄罗斯相连,东北与立陶宛及俄罗斯接壤,西与德国接壤,南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北面濒临波罗的海。

波兰具有迥异的东欧风情。每年的5~9月是波兰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温暖而阳光明媚,9月被誉为"波兰金色秋天"的开始。7~9月是波兰的旅游旺季。

二战德军将领中西方最受欢迎的一位元帅

阿尔贝特·凯塞林(1885年11月30日-1960年7月16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空军元帅。在横跨两次世界大战的军事生涯中,丰富的经验和学识,使凯塞林成为了纳粹德国最具指挥能力的将领之一,并跻身仅有27人的钻石橡叶双剑骑士铁十字勋章获得者之列。凯塞林是二次大战德军将领中最受欢迎的一位,其对手盟军也给他取了个「 ”微笑阿尔贝特”的绰号。 1904年以见习军官的身份加入了巴伐利亚陆军,服务于炮兵部门。1912年,完成了作为气球观测员的训练。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曾在东西两线服役过。之后,尽管未曾进入巴伐利亚军事学院研修,凯塞林还是被分配至总参谋部服务。凯塞林在战后留于德国陆军中,于1933年离职,并赴任帝国航空部行政首长。并在1936至1938年期间担任空军参谋长。二战期间,凯塞林指挥空军参与了波兰与法国的入侵行动、不列颠战役和巴巴罗萨行动;他亦曾担任南方战区总司令,指挥地中海和北非战场全部的德军部队;在二战最后几天里,凯塞林还担任德军西线总司令。凯塞林的军事才能与成就甚至赢得了盟军的尊敬,但其名声也因为属下部队在意大利的行径而受损。 战后,凯塞林被宣判战争罪,并判处,但随后赦免为无期徒刑。由于媒体宣传与政治因素,官方对外声称因「 ”健康理由”而将凯塞林于1952年释放。凯塞林也是仅有的三位出版个人回忆录的纳粹德国陆海空军元帅之一,其书名为《最后一日的士兵》。 早年经历 凯塞林确实是—个卓越军人,他并不是来自军人世家。他于1885年出生在马尔克土代夫,父亲是一教员,后来成为市府督学。早在童年他就怀有充当军人的志愿。在中学毕业后,他已经决定了他的职业选择:在1904年进入巴伐利亚的徒步炮兵第二团入伍,并在3年后升任少尉。 凯塞林早在青年军官时期即专心致力于专门学识的追求。首先他获得炮兵的一般教育,后来便在麦茨接受了气象观测员的训练,最后则在慕尼黑的炮兵与工程学校接受了测量与光测的专门训练。从这些学识上,为他若干年后在军中奠定了服务摩托化高炮连的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凯塞林已晋任上尉,曾担任过部队职和各种不同幕僚职,在这以后供职参谋本部。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他服务于驻努连堡的巴伐利亚第二军司令部。他曾协助在乡军人部队的编训事宜,且经历了***攻击驻「 ”德意志英雄营房”的军部的。当他努力要扑灭军部左派过激分子时,在1919年6月遭受拘捕,但没有经过审判即行释放。 当他在安贝克、埃朗根及努连堡先后担任了不同军职之后,即晋升少校而调到柏林的陆军总司令部,1930年他晋任中校,调任驻德累斯顿的炮兵第四团的营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凯塞林随部队驻扎洛林。1914年底,凯塞林被调往德意志帝国第6军属下巴伐利亚第1师。1916年5月19日,凯塞林晋升为上尉。同年,他又被调往巴伐利亚第6师。凯塞林在阿拉斯战役中崭露头角,凭巧妙的战术阻止了英军的进攻。由于他在西线的卓越表现,凯塞林先后获得了二等和一等铁十字勋章。 尽管未曾在巴伐利亚军事学院学习,但在1917年,凯塞林仍被派至总参谋部服务,之后又调任东线的巴伐利亚预备役第一师参谋。1918年1月,凯塞林再度回到西线,成为巴伐利亚第二军和第三军的一名参谋。[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按照凡尔赛和约的要求,凯塞林所在的纽伦堡驻军巴伐利亚第三军遭解散。由于与当地自由军团的一位***发生争执,凯塞林被控卷入一起针对巴伐利亚第三军指挥官的兵变,结果被捕入狱。不久后凯塞林就被释放,但他的上级汉斯·泽勒少校责备他「 ”缺乏应有的判断力”。 1919年到1922年间,凯塞林在第24炮兵团担任炮台指挥。1922年10月1日,他加入了魏玛共和国国防军,并就职于位处柏林的国防部军事训练科。1929年,凯塞林又回到巴伐利亚,在慕尼黑出任第七军区指挥官。在国防部工作期间,凯塞林参与了军队的组织工作,着力削减冗员,以期在有限的条件下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他协助重组了军事装备科,为新型武器装备的研究开发工作打下了基础。1924年,他参与了对苏联的秘密军事干涉,以及制定于1923年-1924年间、关于建设包括102个师的军队的所谓「 ”大”。在于国防部经历了短暂的瓶颈期之后,凯塞林在1930年晋升中校,并在德累斯顿的第4炮兵团服务了两年。 组建空军 1933年10月1日,凯塞林很不情愿地离开了陆军,出任航空军需管理部门主管(Reichskommissariat für die Luftfahrt),并晋升为上校。作为部门主管,凯塞林不得不四处寻找人手充实自己的部门。他参与重建了德国的航空工业,兴建秘密工厂,他与财政部合作为空军编造了多达几百万的预算,监督飞机的生产,并准备所需经费。凡是一切:不动产——包含飞机场、营房和其他军事设备等的建筑,都是由他和实施的。而空军的文官,雇员积工人等人事问题也是属于他的工作范围。由于他对建设空军的艰苦工作与优越成绩,他在1935年优先晋升为少将;并在1936年晋升为中将。像纳粹德国的其它将领一样,凯塞林也从那里领取私人津贴,他领取的6000马克在当时绝非小数目。 在航空部门任职时,凯塞林逐渐意识到,要管理好飞行员,就必须要有关于飞行各方面的第一手知识。因此,在48岁时,他开始学习飞行。虽然说,他的学习成果既赶不上资深飞行员,亦不及新进飞行员,但他并不在意,并以之激励自己。凯塞林能够驾驶多种单引擎和多引擎飞机,每个星期都会飞上个三四天。 当空军第一任参谋总长瓦尔特·威弗尔将军于1936年在德累斯顿上空飞行失事后,凯塞林奉派为继任人。凯塞林中将个性强悍,并不特别善于与人相处,尤其不买米尔希的帐。艾尔哈德·米尔希虽然非常能干,而且同时拥有航空部秘书,空军副总司令,和空军总监头衔,还有航空兵上将军衔,但是在凯塞林看来,米尔希不是真正的军人出身,只是等因奉此的文员而已,应该管好自己那一摊行政工作,不要干涉军队事务。1936年,米尔希因为空军第3训练大队辖下训练事故太高,准备军法审判大队长汉斯·耶顺内克少校,被总参谋长凯塞林一口拒绝。凯塞林甚至敢当面教训米尔希「 ”管你自己的民航去” 。后来英国高级军事代表团访德,凯塞林指责米尔希有叛国言行,理由是米尔希告诉英国人的东西太多了。米尔希那方面姿态倒是比较高,至少后来在人事安排方面,没有给凯塞林来个秋后算帐。赫尔曼·戈林呢?他把米尔希看作对自己总司令地位潜在的竞争者,乐得米尔希与凯塞林不和,装做看不见,来个撒手不管。 在凯塞林的一年总参谋长任期内,德国空军有三件大事。他上任三个星期,西班牙内战爆发,德国空军组建兀鹰军团开赴西班牙,在战争当中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另一个成就,是在凯塞林任期内空军创建伞兵部队,后来成为战争中的精锐。其他空军地面部队,像高炮、探照灯部队也急速发展。凯塞林作为空军参谋长办的第三件大事影响深远,他停止了威弗尔任期内上马的容克89,道尼尔19两项四引擎远程战略轰炸机项目。也许是凯塞林一开始在空军主管预算和后勤的背景关系,他对所谓「 ”乌拉尔轰炸机工程”所需要耗费的巨额原料,燃料,和人力有相当清醒的认识,上任伊始就强烈主张Ju89和Do19两个项目下马。这次,米尔希与凯塞林难得地观点一致,一拍即和,从此直至二战初期,德国空军再也没有认真发展过战略轰炸机。可以说,德国空军向单纯战术空军转变的进程,由凯塞林始。他与汉斯-于尔根·施通普夫两人时常被指为导致德国空军发展不齐全、过于注重密接支援而忽略战略轰炸能力的元凶。不过,近接地面支援行动的主要倡导者其实是两名资深专业飞行员——胡戈·施佩勒和汉斯·耶顺内克。因此,德国空军之所以较多地参与陆地支援行动,并非是由于来自陆军的压力,或是缘于空军的领导者出身于陆军(比如凯塞林)。事实上,截击和密接支援行动比较符合德国空军既有的战争观念,即进行地空协同的联合作战,而不是独立执行战略任务。此外,德国空军的许多指挥官都相信,中型轰炸机已经足以针对德国最有可能的敌人——英国和法国,执行战略轰炸任务了。 还是在1937年,空军总参谋部直接向戈林汇报。米尔希则作为航空部秘书主管民航和一切空军的行政事务,因为他还保有空军副总司令和空军总监职务。这样至少从隶属关系上讲,凯塞林作为空军总参谋长,取得了和米尔希平行的地位。与凯塞林和米尔希地位平行的,还有恩斯特·乌德特主管的空军装备研制购部,也直接向戈林负责。 凯塞林是个比较单纯的军人,他很快就厌恶了和米尔希在空军内部针锋相对的权力斗争,一年以后主动辞职[2]。卸任之后,凯塞林晋升航空兵上军军衔,被任命为驻德累斯顿的空军第三军区司令。由于空军的改组,凯塞林在1938年4月1日接手空军第一军团,后来又改称第一航空队司令。这一职位上,凯塞林将军已把他的学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上去。他的部队高度训练水准已经在占领苏台德区和捷克斯洛伐克时显示了极大的成功。 空中悍将 波兰战役 在引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波兰战役中,凯塞林的第1航空队负责支援由费多尔·冯·博克大将所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虽然凯塞林并非博克的部下,但他与其密切合作,并在许多方面听从博克的命令,以适应地面战争的需要。凯塞林对地面部队尽可能提供密接支援,并集中可用的空中兵力在关键处(如布楚拉战役)发挥空军的灵活性。他也试图借由一系列对波兰首都华沙的轰炸行动来切断波军的交通线,结果却发现即使是重达一吨的也未必能将桥梁炸毁。 凯塞林于波兰曾被其空军击落过。在整个二战期间,他一共被击落五次。为表扬凯塞林于波兰战事的表现,亲自为之颁发骑士铁十字勋章。[1] 1940年的凯塞林 西方战役 凯塞林的第1航空舰队并未参与即将发起的西方战役准备事务,相反地,该单位仍驻于东线,负责在被占领的波兰建立新的空军基地和空袭防护网。然而,在一架携有德军入侵文件的飞机迫降于比利时后(即知名的梅伦赫),戈林解除了第2航空舰队司令海姆勒·费尔梅航空兵上将(Hellmuth Felmy)的职务,并任命凯塞林接替该职。后者于隔天(1940年1月13日)飞抵他位于明斯特的新指挥部。费尔梅的参谋长约瑟夫·卡姆胡伯少将(Josef Kammhuber)也被解职,凯塞林任用了自己的参谋长——威廉·史佩尔(Wilhelm Speidel)。 抵达西线后,凯塞林获知第2航空舰队的任务是支援博克的B集团军群。他从费尔梅那里继承了一份复杂的空中入侵,上头记述占领「 ”荷兰堡垒”地区的海牙与鹿特丹的桥梁与机场的空降行动,该的日程表中有几个小时的行动精确到分钟。伞兵部队由航空兵上将库尔特·斯图登指挥,作战的成败在于是否能与机械化部队快速取得联系。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凯塞林向博克承诺将会尽可能提供充分的密接支援。然而空中与地面作战将同时开始,因此不会有时间去压制负责防守的荷兰空军。 荷兰战役于1940年5月10日开始。虽然最初的空中作战颇为顺利,凯塞林的战斗机与轰炸机部队在对上弱小的荷兰空军时也占了上风,但伞兵部队则在海牙与鹿特丹遭逢激烈的抵抗。1940年5月14日,为了回应斯图登的援助请求,凯塞林下令轰炸鹿特丹市中心,结果引发大火,造成城市多处毁坏。 1940年5月14日,荷兰投降。第2航空舰队继续试着攻下比利时的新机场,同时也不忘为快速前进的陆军部队提供支援。法国战役的进展十分顺利,海因兹·古德里安装甲兵上将于1940年5月13日在色当强渡默兹河。为了支援此突破行动,凯塞林转移了麾下沃尔弗拉姆·冯·里希特霍芬中将的第8航空军至第3航空舰队;到了5月24日,盟军部队被一分为二,且仅剩下敦刻尔克一海港还在其控制之下,而德军离该地只有15千米远。然而当天格特·冯·伦德施泰特大将下令停止进攻,这在凯塞林看来是一个「 ”致命的错误”。德国陆军按兵不动,阻止盟军撤出敦刻尔克的负担即全落到了凯塞林的飞行员肩上,其攻击又因为恶劣的天气和英国空军所扰,最终盟军大部分的兵力成功撤离了敦刻尔克。1940年7月19日,凯塞林越过上将一级而被晋升为元帅,这是对他与其部队的一种特殊奖励。 本文为[经典战时]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不的转载 参考资料:二战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