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飞雪的意思是_漫天飞雪的高原天气
1.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2.关于高原雪景的诗句
3.高原气候的黄土高原
4.我国高原冬天的气温在多少度左右?边防官兵是如何保暖的?
5.青藏高原气温较怎样?
青藏高原气候特征如下:
1、气温低日较差大,年变化小
青藏高原的气温低日较差大,年变化小,这是由于其海拔高和远离海洋,空气稀薄,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使得青藏高原温度最低。
2、太阳辐射强
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强主要表现在日照时间长、高原空气稀薄清洁,尘埃和水蒸气含量少,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透过率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大。
3、气温低、气压低
青藏高原气候特点是气温低、气压低。由于海拔高度较大,气温较低,平均气温在摄氏10度左右,但高赛地区气温则相对较低。
4、降水少,地域差异大
青藏高原的降水少,地域差异大。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加上高原内陆性气候的影响,导致高原上的降水稀少。
5、大气干洁、太阳辐射强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是大气干洁、太阳辐射强。
6、高原季风
高原季风是青藏高原的季风特征之一,它与四周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有关。冬季高原上出现冷高压,夏季出现热低压。
7、冬冷夏凉
青藏高原的冬冷夏凉是由于其海拔高和空气稀薄,日照时间长以及太阳辐射强。这些因素使得青藏高原的气温较低,呈现出寒冷的冬季和温暖的夏季。
8、夜雨率高
青藏高原夜雨率高,降水量占总雨量的百分比超过80%。
9、寒冷干燥
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空气中水分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10、干湿季分明
青藏高原的干湿季分明是其气候特征之一。由于夏季热低压和冬季冷高压的影响,高原上出现了干暖降水天气,而冬季则主要以冷高压为主,形成了千寒大风天气。
11、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
青藏高原的空气稀道,气压低,含氧量少。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密度小,导致气压很低。同时,由于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也减少,使得高原地区的氧气含量相对较低。
12、积温少
青藏高原气候总体特点是积温少。由于南部海洋暖湿气流受多重高山阻留,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加上高寒半荒漠和荒漠气候的特点,积温少成为青藏高原的显著特征。
13、大气压低、氧分压低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是大气压低、氧分压低。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逐渐降低,氧分压也逐渐降低。
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非常恶劣,不仅海拔高气温低,而且紫外线强烈,会出现缺氧状况,水土流失及草场退化等环境问题也比较恶劣。
位于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原,不仅自然环境非常的恶劣,而且气候环境也非常差,他是我国乃至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我国第1次前往青藏高原进行科考在1973年,截止到2017年的第2次科考已经40多年。
海拔高,气温低。
由于青藏高原的海拔非常高,所以它的气温非常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会降低一摄氏度,再加上这个高原的地形比较复杂,从而导致这里的气候环境变化很大。由于青藏高原的云层比较稀薄,再加上太阳辐射强,所以这里升温很快,降温也很快,气温随时会降到很低的温度。
缺氧。
正如前面所言,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云层非常的稀薄,因此很容易形成低气压。气压层低很容易出现缺氧的状况,特别是在海拔4千米以上,大部分人都会发生急性的缺氧反应,身体会出现头晕,气短,恶心,腹胀等症状,甚至有的人会心跳加快出现昏迷现象。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这种气象现象是暂时的,适应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消失,但也有一部分人持续时间比较长,很难适应高原的缺氧反应。
紫外线强烈。
由于青藏高原的空气云层比较薄,太阳射出来的紫外线不容易被吸收,因此青藏高原的紫外线很强烈,如果在外出的时候不能做好防护措施,很容易使身体的细胞膜产生过氧化反应,导致皮肤变黑。除此之外青藏高原的水土流失以及草原退化问题也很严重,因此需要我们的科学家不断的进行科考。
关于高原雪景的诗句
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如下:
一、青藏高原对西风气流的阻挡作用。
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北支气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流向太平洋。
南支气流则在流过青藏高原南侧后转变成了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西南气流,影响我国四川、贵州、云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两支气流最后在青藏高原东部110°E附近汇合。
四川盆地一带冬季由于受青藏高原阻挡作用影响较大,风速较小,空气湿度较大,加上地形的影响,易出现云雾天气;夏季由于处于青藏高原“背风坡”,若西南暖湿气流偏南流,东南季风西进势力减弱,就易出现干旱。
二、青藏高原对冷暖气流的屏蔽作用。
冬季,由于来自较高纬度地区的空气很难越过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以南的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就较小,气温下降幅度就不大;夏季,由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极少能越过青藏高原进入我国西北地区,甘肃、新疆一带气候就会干旱。
三、青藏高原对我国冬、夏季风的促进作用。
青藏高原的隆起,使我国东部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气候单元,使我国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表现得极为明显。
由于地势高,夏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受热快,气流上升,气压降低,这加速了陆上低压的形成,使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势力增强甚至影响到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冬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降温快,气流下沉,使陆上高压势力增强,促使气流由陆地吹向海洋。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我国东亚季风环流势力更强大,冬夏季风更替更明显,大陆性气候特点更突出,冬季风影响的时间更长、范围更广。
四、青藏高原对我国华南地区降水的影响。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我国东部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季风气候区,加上台风的影响,我国华南地区的降水极为丰富,摆脱了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变成沙漠的厄运,成了北回归线上的一片“绿洲”。
总之,青藏高原的隆起不仅使青藏高原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也对我国气候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高原气候的黄土高原
1.求《沁园春雪》中以动写静,生动描绘黄土高原雪景的句子快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刹那间,群山起舞,灵动如无数银蛇;高原奔驰,威猛如漫野蜡象。
整个世界由死寂变成了欢腾,天地之间充盈着无穷的生机。
2.描写草原雪景的段子鹅毛般的雪片悄然无声地飘落着,纷纷扬扬,像满天飞舞的蒲公英,在苍茫的天空中飘荡;像洁白而柔软的羊绒毯覆盖在广漠的草原上,把草原变成了银色的世界,闪耀着寒冷而美丽的光环!
朔风呼呼地吹来,顷刻间,一条条银龙腾空而起,在草原上翻转游荡!好似那娇龙闹海般的壮观,使人豪气冲天!见此景观,我难以抑制的心久久地、久久地不能平静。
雪花!你是一群展翅纷飞的玉蝶,把柔情和美丽送给了人间;雪花!你是上苍派来的天使,把纯洁和友爱洒向了人间;雪花!你是蓝天幕后一颗颗闪亮的明星,融化了自己,孕育了生命!草原雪美,草原上的雪景更美!
3.有关雪景的诗句一、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元·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译文:天色将晚,突然下起了大雪,那纷飞的雪花像盛开梅花又像飘飞的柳絮。 二、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近代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译文:风风雨雨把春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
三、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唐·柳中庸《征人怨 / 征怨》 译文:三月白雪纷纷扬扬遮盖着昭君墓,滔滔黄河绕过黑山,又奔腾向前。
四、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译文: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五、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唐·张谓《早梅》 译文:并不知道临近水边的寒梅是提早开放,以为是枝头上的白雪经过一冬仍然未消融。
4.关于雪的诗句1、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2、沁园春·雪近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3、雪梅·其一宋代: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5、绝句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5.《沁园春 雪》中写祖国北方冬天雪景的诗句《沁园春 雪》中写祖国北方冬天雪景的诗句如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赏析:“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作者那豪迈的意兴。
我国高原冬天的气温在多少度左右?边防官兵是如何保暖的?
黄土高原大体上西起祁连山,东止太行山,北起长城。南达秦岭,横跨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等六个省区。 黄土高原的年雨量一般在300~600毫米之间,有些地区年雨量可达800~1000毫米。雨量集中在夏季,集中在七、八两月,雨季比较短促,干燥少雨的时期比较长。由于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在夏季降水中出现暴雨的机会又相对比较多些,而伴随暴雨又常有冰雹出现,所以夏季多雨,多冰雹是黄土高原的一个气候特色。急骤的暴雨往往造成山洪暴发和水土的大量流失;强烈的冰雹又往往毁坏大片的庄稼。
黄土高原上雨量的年际变化具有差异大、不稳定的特点,多雨年份的雨量比少雨年份的雨量高出三、四倍及至三四十倍,例如太原少雨之年仅有50毫米,多雨之年可达700毫米;陕县少雨之年仅有20毫米,多雨之年可达到700毫米。这样悬殊的年雨量变化易形成旱涝灾害。
黄土高原上,雨量不多,且多集中在夏季,所以黄土高原上的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日光充足,热量条件比较好。各地的年日照一般都在2000~3000小时之间,由南向北逐渐增多。拥有比较充足的光照条件和比较丰富的热量资源,为喜温和喜阳性植物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广阔的发展天地。 综述
贵州高原的气候特色,可以简单概括为:雨量较丰,雨势和缓,雨日较多,全年多云雾,少日照,气候湿润,温度年变和缓,有冬缓夏凉之感。
降雨
贵州高原全境,年雨量除西部威宁、赫章、毕节地区稍微少些,大约在900~1000毫米左右之外,其它地区一般都在1000~1250毫米左右,逐年之间变化较小,降水是比较充沛而稳定的,气候也是比较湿润的,贵州高原的年雨日数一般都在170~180天左右,贵阳在年雨日数最多的1929年,竟高达259天。在贵州高原上,不论哪一个地区,一年之中也不论哪一个月份,雨日数一般都在10天以上,这一事实反映了贵州高原普遍多阴雨天气的一般气候特征。
日照
贵州高原多云雾,多阴天,多雨日,因而日照大大偏少,贵州高原的年日照时数,一般在1200~1400小时左右,大概只有黄土高原的一半,平均每天只有4小时的日照时间,从全年的日照时数来看,贵州高原是全国最少的地区之一,这是它气候上的一个不足之处。
热量
贵州高原的日照时数虽少,但热量条件还是比较优越的,以无霜期来说,高原西部稍微短些,大约在225天左右,其它地区一般都在270天以上,热量条件最好的高原南部地区,则长达335天以上,几乎全年都是生长期。高原上的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20℃之间,冬季一月份的平均气温一般在6摄氏度以上,南部更高一些在7~8℃以上,夏季七月份的平均气温通常在14~26℃之间,总的来说,贵州高原的气候冬季比较暖和,夏季比较凉爽。 在云南省境内,以哀牢山界,大体上可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哀牢山之西为我国著名的横断山脉区,哀牢山之东即为云南高原。云南高原的地形地势,自北向南和自西向东逐渐降低,高原中央的海拔高度一般在2000米左右,整个云贵高原,加为地理位置偏南、地理纬度较低,所以都属于亚热带高原。云南高原的气候条件优越而又奇特,它的地理纬度偏南,使它具有低纬度亚热带的气候特色,但是它的海拔高度较高,又使它不完全同于亚热带的气候。高原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大大的丰富了云南的自然景观和它的气候状况,使云南高原的气候别具一格,另有特色。从温度特征来说,云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总的可以说是:夏无酷署,冬无严寒,温度适宜,四季台春,一年之中分不出明显的四季变化。昆明在我国的气候中更一向享有春城的美称。高原上平均气温大致在15-22℃之间,四月份的平均气温一般都比十月份高,也就是说春温高于秋温,春季多晴朗天气,秋季多阴雨天气。比降水特征来说,云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在一年之中也分不出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而嗵划为干、湿两个季节,每年从十一月份至第二年的四月份是干季,从五月份到十月份是湿季。五月份的雨量比四月份的雨量要多出3~10倍左右,而十月份的雨量比十一月份的雨量也要多出3~10倍左右,因而有四月是“干季尾”,五月是“湿季头”,十月是“湿季尾”,十一月是“干季头”的说法。
云南高原每年从五月起开始进入湿季,从五月至十月的半年湿季里。云南各地在雨量、雨日和阴天日数方面都比干季半年(十一月至四月)显著增多。例如昆明湿季雨量为980.4毫米,雨天是98天,阴天日数是114天,晴天日数只有16天,而干季的雨量是109.8毫米,雨日是25天,阴天日数只有31天,晴天日数是97天。云南高原基本上是半年湿季,半年干季。干、湿季节气候上的一种显著差异,显然是我国冬、夏季风进退变化的结果。
人体影响
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古代西藏医学和有关文献资料中,人们对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就有了较为客观、正确的认识。研究还认为,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虽有不利的一面,但藏族人民世代生活在高原气候环境中,长期的高原生活,世居藏族适应和顺应了高原气候环境,使他们健康地生活在西藏高原。随着藏族人民生活的改善,人们的预期平均寿命也不断提高,所以,只要人们对高原气候环境有一正确认识,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养生健身方法,就能更好地适应高原气候环境。
一、藏医学对气候环境与人体健康影响的认识
地域不同,气候环境不同,对人的健康和寿命的影响是有差异的。
①西藏的古人很早就对这一现象有了认识,藏医最早的文献《月王药诊》中就有气候环境对人体影响的描述,认为在过冷的地方容易患“隆”病。藏医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也认为“严寒凌烈为朗域,炎热干燥赤巴域,润腴潮湿培根域”。这就是说,地理气候不同,人的生活习惯不同,易导致的病症也会不同。在龙树著的《佛说养生经》中,对自然环境与人的健康长寿论述认为:“自然界的土、水、气等元素,也都甘淳美味,其所形成的食物,涵养人体。”“人体是一个小天地,小宇宙,宇宙间的一切,都会在人体上反映出来。因此,宇宙天地间的任何变化也都会影响人体,而人体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也都会影响和作用于其周围的环境。”
②还认为,凡多风的处所,则富于隆的因素,热地则富于赤巴;而温地多培根。为了身体健康和人体内食物精微、血液、脂肪、骨骼、骨髓和精七要素,以及粪、尿、汗三种秽物的平衡,就要注意饮食、环境、居住环境及生活制度等。比如,在选择居住环境上,就必须考虑是否合适于自己的体质。凡隆体质的人,就不宜居住于多风的地区,免于加重隆的因素而患病,凡赤巴型的人则忌住热带的地方;同样的道理,培根型体质的人,不宜居住在潮湿之地。而有混合型体质的人当然更要注意选择居所的各种条件了。另外,对一般居住条件则要求不潮湿,居处应通风,最好用地毯防湿。
③《佛说养生经》中还认为,由于高原气候特殊,特别要注重因时间、季节之差异而调整饮食,以讲求养生之道。例如,春季由于培根占优势,处在支配地位,因而应多吃麦食、青稞、炙肉、蜂蜜,即性轻、油少、味涩的食物,饮料以蜂蜜、酒、葡萄酒、姜水、红糖水为宜。此季忌食过多酥油油脂。在盛夏季节,宜食大米、酥油及肉,少食麦芽糖,可少饮酒、酪酱、井水、凉奶加糖等,忌食咸味、酸食,更不宜吃胡椒等。
④从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来说,藏医学对环境与人体健康现象的认识,贯串了“人与天地相应”的大系统思想,即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规律与人类的关系中去考察和认识健康现象,从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反应方式上去认识人体健康与否,从而就把人体、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三者在健身理论的认识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二、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利弊
西藏高原气候的特点是气压、气温低,空气稀薄,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必然产生影响。在古代,人们就对高原气候对人体影响有了认识,祖国医学《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适寒凉者胀,……西北之气,散而寒之”等语。说明西北高寒,对人体的影响。
⑤藏医最早的医学文献《月王药诊》中也有对高原气候对人体影响的论述,强调认为在过于寒冷的地方容易患“龙”病(由于气候所致的病)。
⑥《卫藏通志》中对西藏高原低氧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有了更详细的说明:当时把受到高原低氧的影响的病症等称之为“瘴、瘴气、瘴历、烟瘴、葛仓(即头痛之意)”。清乾隆56年派大臣福康安进藏时,向当地居民询问过唐古拉山的情况,答曰:“该处山高,阴寒凝结,即成瘴历,雪后瘴气更甚”。认为高原低氧、气候寒冷会加重高山反应。1792年廓尔喀兵犯后藏,被福康安派兵击退,后廓尔喀的降文中记述“去年抢扎什伦布寺,……回来时雪山上染瘴气死者二、三千人”,这就把高原低氧气候加上疲劳造成对人体的影响直到死亡说得很清楚了。
⑦日人安辉著的《西藏通览》一书中记载有“隆吐海拔3876米,空气稀薄,人马有登者,数步一休”,生动记述了高海拔地区对人马的影响程度。
近现代随着高山探险的广泛开展,人们对高原气候对人体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专家、学者认为,高原低氧气候环境可以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诱发某些疾病或加重病情。尤其属于世界第三级的青藏高原气候独特,变化无常,这种高原性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西藏高原许多疾病的发生确实与高原低氧气候有直接联系,如天气突变,空气稀薄,寒冷可以引起关节痛加剧,久致关节僵直、变形、活动受限。寒冷的气候,由于日光少,人容易情绪低落,注意力难易集中,食欲和睡眠均出现一些障碍。突然出现的严寒会使人体发生一系列心理、病理变化。寒冷刺激一方面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末稍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左心室负荷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另一方面会引起血中纤维蛋白含量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凝血时间缩短,为血管栓塞创造了条件,寒冷还可激发冠状动脉痉挛。据医学实验,如吸入-23°C的冷空气,心电图便出现类似心绞痛改变。在雨雪增多,湿度增大,气候下降的条件下,常使人或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血压的患者感到胸闷、头胀、两眼发肿及全身不适。就1995年度、1996年度,甘南地区发生雪灾,造成人畜共亡的现象,更进一步说明,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相当高的高原条件下形成的气候。高原气候的主要特点是:(1)太阳辐射强而辐射差额小。由于高原的海拔高度大,大气层厚度、空气密度、水汽含量和大气气溶胶含量相应减少。所以,高原地区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大,其中紫外线辐射强度尤为显著;(2)温度日较差显著,可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高出1?2倍;(3)降水明显地受地形影响。一般迎湿润气流的高原边缘是一个多雨带,而背湿润气流一侧和高原内部,雨量较少。(4)风力大,多大风、雷暴和冰雹等天气。
青藏高原气温较怎样?
我们知道在中国国内拥有很多的地形特征,这些地形特征也就造就了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复杂的一个地形地貌,但这庞大的一个国家当中,我们肯定会派遣官兵去守望我们的边境地区,因为我国和其他国家的一个接壤之处,有着很多的国家,总会有一些不法分子妄图穿过这样的边境到达我国,那么守卫边疆成为许多边疆战士的一个任务。那么关于中国高原冬天气温究竟多少度?边防官兵如何保暖的?
一、中国高原冬天温度能够达到零下40多度。首先就是关于中国高原冬天的温度能够达到零下40度,可以和中国的最冷地区漠河进行一个对比,温度还是非常之低的,这对于这些官兵来说是一场极为苛刻的挑战。因为我们知道在高原地区海拔每上升100米,温度就会下降0.6℃,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根本是接受不了这样的温度,因为零下40摄氏度对于普想都不敢想这样的温度如果自己身临其境的话,自己肯定会被冻死。但是中国的这些边防官兵依旧坚持住了,而且每天还要穿着厚厚的衣服去进行边境巡逻。
二、边防官兵还有一定的热水和保温房。还有就是我们要知道,虽然说边防官兵们是非常之厉害的,但是再厉害的人也是由血肉所组成的,所以在边防地区,会有许多的一个边防部队在此驻扎,在这里进行建造边防塔,而在这样的一个房子当中,有边防官兵喜欢的热水,还有保温房。当边防官兵完成自己的执勤任务之后,就会回到房间当中洗一个热水澡,喝热水。
三、总的来说,边防官兵们还是非常之厉害。最后就是我们非常佩服边防官兵能够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完成一系列任务,守卫我国的每一寸土地,守卫我们的边疆大门。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及对我国的影响
张庆奎 200621059 气象学2班
一、大气干洁、太阳辐射强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干洁,太阳辐射通过的大气路程较短,所以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太阳总辐射量高居全国之冠,年总量在5000-8000MJ/m2。较同纬度东部地区大2000-3000MJ/m2。年总辐射量的分布趋势自东南向西北增多,藏东南地区小于5000MJ/m2,为低值区,藏北高原、阿里地区、柴达木盆地的年总辐射量可达 7000-8000MJ/m2,为高值区。
太阳总辐射力入射到水平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青藏高原直接辐射年总量在 3000一6000MJ/m2之间,与同纬度平原地区相比较高出2000-3000MJ/m2其在高原分布趋势与年总辐射量一致,藏东南为低值区;青海的柴达木盆地、藏北高原和阿里地区为高值区。尤为突出的是,在青藏高原多次观测1249.IW/m2、1259.5W/ m2等非常大的直接辐射强度值,这种现象在东部平原地区是绝对不会出现的,由于海拔高度的影响,高原大气干洁,水滴、气溶胶、火山尘埃等少,因此晴天条件下,散射辐射值较东部平原地区小,其年总散射辐射量1700-2900MJ/m2。散射辐射量的分布形式不同于年总辐射量和直接辐射量,这主要是因为散射辐射量大小除取决于纬度、高度外,与大气干洁状况、云量的多少等有关,所以散射辐射量的高值区出现在戈壁荒漠多风沙的柴达木盆地和阴云天较多的那曲、玉树,而低值区出现在海拔高、干燥少雨的阿里地区和藏北高原。 众所周知,太阳辐射对气候以及作物生长和产量都有重要影响。太阳辐射主要包括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三个波段。概括起来说,达到植物表面的红外辐射的能量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一半,其中仅有约0.5-1.0%用于光合作用。紫外辐射在总辐射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对植物的形状、颜色与品质的优劣起着重要作用。
尽管目前高原农耕措施和管理水平都很低,但冬小麦和青棵的单产能创全国最高纪录,可能与高原的橙红光、紫蓝光的辐射通量的百分比和辐射强度都高于其它地区有关。另外,通过计算表明,波长较短的波段,海拔越高时,其红外波段的能量越低。高原的紫外和可见波段的相对通量高于东部平原和西部干旱地区,尤以紫外波段更甚,而红外波段的相对通量低于东部平原和西部干旱地区。就各波段的绝对量而言,高原比东部平原要高得多,以紫外、可见、红外三个波段的能量为例,西藏高原分别是苏州的2.9、l.6和1.1倍。从太阳辐射资源来看,红外、可见光和紫外各波段太阳辐射4至9月的总量约占全年辐射总量的67%。也就是说太阳辐射资源主要集中在春末至秋初,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季节同步,这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紫外到辐射虽然在太阳辐射的总通量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在藏北、阿里地区观测到紫外辐射及其与总辐射的比值,与其它地区相比,都是较大的,那曲(海拔4500米)观测到晴天正午紫外辐射瞬时值达70W/m2,神仙湾(海拔5300米)为99W/m2,表明晴天时高原地区大气对紫外辐射的消光能力很弱。从总的趋势来看,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各波段辐射强度均有所增大,但各波段辐射强度占总辐射强度的百分比的变化则不一样,紫外波段将上升,可见光波段略下降,而红外波段将下降较多。
二、气温低、日较差大、年变化小
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低,构成了青藏高原气候主要特征。位于藏北高原和青南高原的可
可西里年平均气温在一4℃以下一等温线与等高线相重叠,自成一闭合的低温中心,为青藏高原温度最低的地区,也是北半球同纬度气温最低的地区,青藏高原有一半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O℃,其它地区如雅鲁藏布江、河汉谷地和柴达木盆地相对比较温暖,年平均气温在3一5℃。
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比同纬度东部地区大,日较差大表明这里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征。阿里地区、藏北高原、柴达木盆地等地的日较差约17℃左右,即使日较差较小地区如班戈湖、申扎、三江河谷、青海东部等地区其日较差也多为14℃左右。高原地区日较差的大小与地形、植被、于湿程度等有关,如柴达木盆地干燥,多晴少雨,白天日晒增温急剧,夜间地面辐射强,降温快,其日较差就比较大。而在多阴雨的藏东南地区,白天增温不高,夜间云层低,地面辐射相对较弱,降温少,所以昼夜温差较小。
青藏高原气温变化小,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各地年较差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年较差是北部大南部小,西部大东部小
青藏高原年较差比同纬度东部地区要小4-6℃以上。形成高原年较差小的原因是,夏季温度比较低,而冬季的温度不太低,尤其是在西藏南部地区,冬季干燥,太阳辐射强,局部地区增温比较明显,所以,冬季相对而言不太冷,导致气温年变化较小。
三、降水少、地域差异大
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自藏东南4000毫米以上向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冷湖逐渐减少,冷湖的降水量仅有17.6毫米,最多降水量约是最少降水量的200倍。以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巴昔卡为例,降水量极为丰沛,平均年降水达4500毫米,是我国最多降水中心之一。由于高耸的喜马拉雅山东西走向,以及缅甸西部的那加山南北走向,构成朝西南开口的马蹄形的地形,每当夏季从孟加拉湾吹来的温暖偏南气流冲入马蹄形的地形后,迫使气流转变成气旋性弯曲,这可以从马蹄形内台站地面风向频率看出,东北风和西南风频率几乎相等,形成季风辐合区,而巴昔卡正好地处西南气流转为东北气流的位置上,易造成丰沛的降水。溯雅鲁藏布江北上,深入高原腹地,降水急剧减少,而且沿雅鲁藏布江地区的降水可达400毫米,比流域两侧山麓一带降水多,雅鲁藏布江河谷地是西藏主要农区。
在喜马拉雅山北麓与雅鲁藏布江之间,有一狭长的少雨区,年降水量少于300毫米。由于喜马拉雅山的屏障作用,阻挡南来的暖湿气流北上,气流翻过高大山体,下沉增温,相对湿度变小,不易形成降水,为"雨影区",是西藏较为干旱的地区。东念青唐古拉山以北地区,降水较多,为400-600毫米。藏北地区受切变线、低涡天气系统影响,加上有利的地形条件,成为藏北多雨中心,气候比较湿润。雅鲁藏布江下游与怒江下游以西地区,是青藏高原年平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一般都在600-800毫米以上。黄河流域的松潘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700毫米。祁连山脉的东南部也是一个年降水量较多的地区,平均500毫米左右。其它大部分地区约在200-500毫米,高原东部的三江流域横断山地区降水偏少,在400毫米以下,其中尤以怒江河谷降水更少,是著名的于热河谷,出现具有亚热带干暖河谷特征的灌丛。被河流切割的地区,象吉隆、聂拉木、亚东等地,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年降水量也可高达1000毫米以上,随着高原抬升降水迅速减少。
四、高原气候带的特征
根据温度和水分指标,结合植被,考虑大地形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将青藏高原地区划分为高原亚寒带、高原温带、藏东南海拔较低处的亚热带山地和热带北缘山地,并依据水分状况又将高原气候带进一步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等13个气候类型区。这
里仅对高原气候带和藏东南山地亚热带、热带北缘气候的基本特征分述如下:
(1)高原亚寒带。大体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北、通天河河源以东,地域辽阔,包括西藏那曲至青海阿尼玛卿山、青海东南隅,平均海拔4500-4800米,>10℃期间天数少于50天,年降水量100-300毫米,是青藏高原主要牧区之一。由于高寒,种植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成熟。本区东部水分条件较好,在海拔较低处利用有利的局地环境和零星河谷地可种植青棵、马铃薯。但是本区西部多大风和风沙,是青藏高原多大风区,给牧业生产带来危害。应该指出的是,在高原亚寒带中,有一部分地区,如北羌塘、阿里北部和通天河河源以西平均海拔高度4800-5100米的地区,全年均不出现气温稳定通过>10℃的日数,气温日较差十分明显,为15-19℃,甚至可达23C℃以上。年降水量约100毫米,以固态形式降雪、霰、冰雹为主。这一地区具有高原寒带于旱气候特征,冬春多大风,酷寒,气候十分恶劣,无农作物,植被稀疏,贫瘠,目前几乎无开发利用价值。
(2)高原温带。西藏境内的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巴颜喀喇山东段一线,为高原温带与高原亚寒带的气候分界线,是青藏高原的一条重要的气候界线。这条界线南北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差异,从生产实践来看,此线以北,为广阔的高寒地区,以牧业为主,粮食作物如青棵、小麦等基本不能成熟,但此线以南粮食作物基本上能成熟。另外,这条界线大体上也是有无天然森林以及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高原温带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高山峡谷区,中喜马拉雅山以北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尼洋河、年楚河流域有较宽阔的河谷,还有青海涅水、黄河流域。这一带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平均海拔高度2700-3700米,>10℃的天数50一150k不等,年降水量400-600毫米。西部要比东部干旱,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农业区,主要作物有小麦、青棵、豌豆、油菜等,藏南谷地、柴达木盆地周边地区种植小麦能获得高产,局地小气候比较温暖可种植喜温作物,灌溉有明显增产效果。主要气象灾害是春旱和低温冻害。
(3)藏东南山地亚热带、热带北缘的气候。青藏高原东南隅海拔很低,气候异常温暖湿润,具有热带北缘、亚热带气候的特征,不同于高原气候。藏东南为喜马拉雅山南翼外缘低山地区,谷地多在1000米直至百余米为热带北缘山地。夏季受西南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寒冷气流受高大山体阻挡,气温远较同纬度地区高,全年日平均气温几乎均>10℃。这里气候异常温暖湿润,低处为热带常绿雨林、季雨林,可种植热带水果和经济作物,农作物一年三熟。这一地区气温等值线和降水等值线多沿雅鲁藏布江大峡弯谷地及其支流呈树枝状分布。背崩以南海拔500米以下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内、气候湿热,年均温在20℃以上,年降水量可达2500一3000毫米,具有热带、亚热带气候特征。有利的地形和环流形势,使区内的气温远远超出同纬度的气温,因而使该地区成为我国热带的最北地区。这里冬季十分温暖,比同纬度东部地区气温高3-5℃,干季降水虽少,但云雾绕绕,湿度大,有利于热带、亚热带作物为生长。本区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且春温低于秋温,表明该地区气候的海洋性程度十分明显。本区降水丰沛,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呈线性递增,最大降水高度约在海拔3500米处,南部降水量在2500毫米以上,湿舌沿雅鲁藏布江向北伸入高原,构成一个狭长的多雨带。由于降水日数多,平均降水强度大,暴雨时有发生,易酿成山地灾害。尽管本区气候资源丰富,但沿雅鲁藏布江大峡弯及其支流的谷地可耕地甚少,限制了热带、亚热带作物的种植和发展。
五、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雄踞在亚洲的中部,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它南起27°N,北止40°N,纵跨纬度13°;总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500米。地域之广阔,地势之高峻,是世界上其它高原所无法比拟的。如此
雄姿,不仅使它本身形成了非地带性的高原气候,而且由于它的存在,对北半球西风气流的东进、东亚的季风环流起屏障作用;同时它又对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大雨或暴雨的西南低涡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冬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南移。由于高大的青藏高原的存在,使三四千米以下的西风气流分成南北两支急流。北支在高原西北部形成西南气流,给高原北侧,新疆中部的天山地区带来一定的湿度。当这支气流再绕过新疆北部以后和南下的极地大陆气团汇合,转为强劲的西北气流,使我国冬季风的势力增强,并向南伸展得很远。南支气流在高原的西南部形成西北气流,使本来就很干燥的南亚西北部雪上加霜,更加干燥(在世界气候类型困上,那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当这股气流绕过高原南侧以后,又转为西南气流,掠过我国的云贵高原以后,继续向东北方向运动,直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股来自低纬度的暖性气流又往往是造成我国江南地区“暖冬”天气的重要因素。这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汇合东流,形成北半球最强大的西风带。这支西风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天气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卫星云图上所看到的过往我们上空的云,总是自西向东运动,其动力就是这股西风)。与此同时,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侧的四川盆地和汉中一带,恰在这南北两支气流之间,风力微弱,空气稳定,成为“死水区”,多云雾天气。在夏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北移,西风南支气流消失,夏季风迅速向北推进,气旋活动频繁,我国东部季风区自南向北先后进入雨季。到了10月以后,西风又逐渐南移,南支西风气流又重新出现,夏季风复退,冬季风又控制了我国东部南北。综上所述,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阻挡,我国大部分地区均能受到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如是那样,我国的气候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其次,由于青藏高原本身所产生的明显的热力作用,这种热力作用直接影响着东亚的季风环流。冬季,巨大的高原,因地势高,冰雪面积大,空气稀薄,辐射冷却快,降温迅速,成为一个低温高压中心。此中心一方面使高原南侧的西风南支气流得到加强;另一方面,这个低温高压中心又迭加在蒙古高压之上,更加强了冬季风的势力,使我国东部南北温差增大。夏季,青藏高原上为一热低压。这个热低压又强烈吸引着来自南亚地区的西南暧湿气流,使西南季风的势力加强,给江南北部、江淮地区送去大量的降水。特殊年份也能影响到川西、陇东地区。同时,在高原的高空,又常形成一个暖性高压。这个暖性高压在东移时,常给川、陕、云、贵各省带来干旱天气,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结束,转为伏旱。这个暖性高压,如果位置偏西,则长江中下游、川东和贵州多雨;而川西与华北少雨;如果位置偏北,则长江流域少雨干旱;偏南则长江流域多雨偏涝。 再其次,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它直接阻挡了我国西部地区对流层下部南北冷暖气流的交流。冬季,冬季风阻滞于高原以北,使我国西北内陆冷高压势力更强,并使冷空气南下的途径偏东;使位于高原南面的印度比其东西同纬度地区气温高而气压低,气温年较差小。夏季,青藏高原阻挡了西南季风深入北上,使大量的来自印度洋热带洋面上的暖湿气流只能大部停留在南亚的东北部和青藏高原的东南一隅;一部分掠过高原东南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进入我国的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加强了这些地区的降水过程,而我国西北地区则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干旱少雨。
另外,造成我国东部地区的大雨或暴雨的西南低涡,其涡源就在青藏高原。由于青藏高原热力作用的存在,它可以使高原上空的大气产生热力对流,这种热力对流能使高原上空的云泡汇集,成为云团、云区或云带,最后在南支西风急流的吹送下,以跳跃式的水平运动方式移出高原,造成我国东部地区的大量降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