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符号显示90米_标准天气预报符号
1.雾的天气符号的来历
2.天气预报倒8字是什么
3.雾霾符号有三点代表什么
4.初一地理测试题
5.初一期中考试题
雾的天气符号的来历
气象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网友都能看懂天气预报。常见的天气的气象符号也能形象地表现当天的天气状况,比如晴天是“太阳”,阴天是“云朵”,云朵下雨滴、雪花的数量分别表示雨量、雪量的大小……但是,还有一些罕见天气的气象符号确实很少出现在天气预报中,所以就出现了开篇那一幕。
秋冬雾霾天气多 这个符号你不可不认识
这个标识是霾,它以颜色区分雾霾的大小轻重,由**、橙色和红色分别代表轻度、重度和极重度污染,也就是说11月30日是轻度霾。
和常见的晴雨云标示不同,雾和霾的气象符号显得有些“难懂”:含水量高达90%的雾,气象符号为三条横杠,而含水量在80%以下的霾,则标示为躺倒的“8”,样子有点像数学里的无穷符号。含水量在 80%~90%之间,就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一般而言,主要成分是霾。
雾和霾傻傻分不清?教你肉眼区分
很多网友分不清雾和霾的区别,其实,从能见度上来说,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就是雾,能见度在1千米到10千米之间,称为轻雾或霭。而霾与轻雾相似,能见度小于10千米,且主要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组成。
另外,霾和雾还有一些肉眼看得见的“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霾则有可能厚达1千米至3千米。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或纯白色,而霾则是**、橙灰色。远处的光亮物体在霾中,常呈**或红色。此外,雾的边界很清晰,常常过了“雾区”就是晴空万里,但霾则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
见到这些符号切莫大惊小怪
除了霾,其实还有很多不常出现的气象符号。如云下横道表示雾,一道杠表示小雾,两道杠表示中雾,三道杠表示大雾。
“S”表示浮沉,“S”上带一个向上的箭头表示扬沙,带向右的箭头表示沙尘暴。
具体请参看上表。下次手机上再出现一些陌生符号,友情提示,并非手机坏了。
天气预报倒8字是什么
天气预报倒8字表示霾。
它以颜色区分,由**到橙色到红色分别代表以轻度到重度或者极重度污染,白天霾天气符号底是蓝色,夜晚霾天气符号的底是黑色的。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
雾霾主要来源于燃煤、机动车和扬尘。我国冬季降水少,所以雾霾多发生在冬季,无风时尤其严重
当气象观测员观测到某种天气现象时,即应在观测簿当日“天气现象”栏记入相应的符号,除少数现象外,并应同时记入其起止时间。以这些符号为基础,结合天气现象的强度、并存关系及某些特征,制定的可以填写在天气图上的一套符号叫填图符号。
扩展资料:
霾的成因
1、水平方向静风现象的增多,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增大了地面摩擦系数,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扩展稀释,并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高浓度污染。
2、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使城市上空出现了高空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污染物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从气温高的低空向气温低的高空扩散,逐渐循环排放到大气中。但是逆温现象下,低空的气温反而更低,导致污染物的停留,不能及时排放出去。
3、悬浮颗粒物的增加。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机动车辆的增多,污染物排放和城市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使得整个城市看起来灰蒙蒙一片。城市中机动车尾气以及其它烟尘排放源排出粒径在微米级的细小颗粒物,停留在大气中,当逆温、静风等不利于扩散的天气出现时,就形成霾。
百度百科——天气符号
雾霾符号有三点代表什么
雾和霾的气象符号,含水量高达90%的雾,气象符号为三条横杠,而含水量在80%以下的霾,则标示为躺倒的“8”,样子有点像数学里的无穷符号。
含水量在 80%~90%之间,就是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一般而言,主要成分是霾。
扩展资料:
雾霾组成成分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
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
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细颗粒物(PM2.5),也就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或橙灰色。
百度百科-雾霾
初一地理测试题
平 和 教 育 信 息 网
--------------------------------------------------------------------------------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动态>> 2007年1月-6月
中学地理七年级期末复习测试题
中学地理七年级期末复习侧试题
班级_________ 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50分)
1、有地图指向标的地图,其指向标的箭头指示的方向一般为 ( )
A.东向 B.南向 C. 西向 D. 北向
2、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 )
A. 赤道上 B. 北极点上 C. 南极点上 D. 本初子午线上
3、在1:500000的地图上,实地距离为20千米的两城市在图上的距离是 ( )
A. 5厘米 B. 4厘米 C. 3厘米 D. 2厘米
4、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
A .千分之一 B. 万分之一 C .十万分之一 D .百万分之一
5、有关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所有的纬线都是半圆状 B. 所有纬线长度都相等
C. 所有的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 所有的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6、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
A. 0°经线和180°经线的经线圈 B. 西经10°和东经170°的经线圈
C.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D. 西经90°和东经90°的经线圈
7、 地球赤道的周长约是 ( )
A. 40000千米 B. 6378千米 C. 50000千米 D. 60000千米
8、北京时间2003年1月2日19点小明在邹平给在布宜诺斯艾利斯(35°S、 59°W)工作的父亲打电话,语言表达正确的是 ( )
A、 爸爸,晚上好。注意防寒。B、爸爸,早上好。注意防暑。
B、 爸爸,晚上好。注意防暑。D、爸爸,早上好。注意防寒。
9.下列句子中,属于描述气候的是 ( )
A.阴雨连绵 B.冬寒夏凉
C.风和日丽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在一平方米的墙壁上绘制学校规划图,用下列哪个比例尺较为合适 ( )
A、 1:500 B、1:50000 C、1:100000 D、1:15000
11.下列关于经线或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纬线B.所有的经线都是长度相等的圆
C.所有纬线的长度都不相等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12、某山海拔200m山麓处气温为12℃时,山顶气温为6℃,那么,这座山的海拔高度约为:A.1000m B.200m C.1200m D.800m ( )
13、 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准确说法是 ( )
A. 顺时针方向 B. 逆时针方向 C. 自东向西 D. 自西向东
14、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
A.北冰洋 B大西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 )
15、 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 )
A. 亚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南极洲
16、全球大致划分为: ( )
A .四大板块 B .七大板块 C .五大板块 D .六大板块
17、澳大利亚所在的板块为
A亚欧大陆 B太平洋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 )
18、从纬度位置分析,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低纬度地区 B 中纬度地区 C 中、低纬度地区 D高纬度地区 ( )
19、人口问题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是
A 人口增长过快 B 人口向农村转移 ( )
C有些地区人口太少 D有些国家增长太慢
20.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 )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欧洲
21.有关人口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米内居民的人数
B.凡是沿海地区都是人口稠密地区
C.凡是降水多、气温高的地区都是人口稠密地区
D.世界上高寒地带、干热地带和湿热地带,人口都很稀少
22.有关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个国家人口的增长越快越好
B.一个国家人口的增长越慢越好
C.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环境、相协调
D.解决人口问题的有效途径是禁止人口生育
2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是: ( )
A .南极洲大陆 B.非洲大陆 C.美洲大陆 D.亚欧大陆
24、冬暖夏凉、各月降水均匀的气候是 ( )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5、下列关于人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各种人种一律平等
B、区别人种的主要根据是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
C、**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美洲和南极洲
D、历史上曾有大量的**人种被当作奴隶贩卖到美洲
二、判断题(10分)
1、所有东经的经线都在东半球 ( )
2、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 )
3、红海和非洲的东部裂谷地区不断扩张,未来将可能发展成新的海洋 ( )
4、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南、北极向低纬逐渐递减 ( )
5、赤道与两极地区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 )
6、从赤道到北极,依次经过的热量带是:热带——北寒带——北温带 ( )
7、在分层设色法中,蓝色越深,则代表海洋越深 ( )
8、一年中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叫年较差 ( )
9、冬雨夏干的是温带大陆气候 ( )
10、沿海与内陆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 )
三、填空题(13分)
1、具观察,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将降低________
2、地球平均半径是_________千米,表面积是_________平方千米
3、世界各种语言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_________, 使用范围最广的是__________
4、填下表
气候现象
新加坡终年高温多鱼,南极大陆终年冰雪
天津的年降水比新疆多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喜马拉雅山南侧降水比北侧多
主要因素
5、连线:
A 基督教 西亚、北非
B黑色人种 欧洲
C伊斯兰教 亚洲东部
D**人种 非洲南部
四、综合题 (每空1分,共21分)
②
①
③
④
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 ⑤
①
⑤
在图中填注:大西洋、北冰洋、
太平洋 印度洋。
⑦
②
(2) 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大洲名称:
⑥
④
⑥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⑦
⑤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
③
⑦_________
2.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
A: 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B: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C: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
(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 是______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地,位于西半球 的是_____地。
(3) B地位于A地的__________方向。
初一期中考试题
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她惟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去承受抽血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颤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还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21、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
答:
(2分)
22、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人物的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
答:
(3分)
23、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
24、第③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想象,具体描写男孩 “一番思考”,思考些什么? 100字左右。(3分)
答:
四、作文:(30分)
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作文。
1、生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令人憧憬的中学校园接纳了你,想必你一定有许多不凡的经历和感受要讲给同学和老师。请以“那一次,我 ”为题写一篇作文,讲述你的故事,倾吐你的心声,展现你的才华。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2、在人生的旅途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或给你愉悦,或催你奋进。一张邮票、一片枫叶、一枚书签、一首歌、一声问候……往往会唤起人们对美好往事的回忆。请写一篇文章,自拟标题。
要求:①标题中必须有“回忆”这个词。
②字数不少于50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