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葛第一小学:我们的校园716个字作文

2.郑州到长葛去哪个客运站坐车?

3.始祖山游记

4.历史探险队

长葛第一小学:我们的校园716个字作文

长葛市近30天天气_2020年历史天气长葛

大家肯定知道“全球变暖”这个全球性的问题吧,一听到“全球性”这个词我们就知道,这个灾难有多么地大和恐怖。</p>“全球变暖”就是我们所说的“温室效应”,如果全球变暖了,后果将不堪设想,比如:冰化了,海平面上升了,会淹没掉许多的城市,再比如南极冰架融化,动物们由于不能适应这天气就会面临绝种的灾难,还比如有些食物链会遭到破坏,一种动物会增多,而另一种动物会减少,这是我们人人都经历过的。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就是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能想象一下我们做的这些“傻事”是多么的危险,既然能导致全球气温迅速回升!“全球变暖”这个灾难既能为威胁到生物、植物,也能威胁到我们,就是我们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p> 据科学家们统计,从20世纪末到现在全球气温上升了0.6℃,你们要知道,下降0.1℃就已经很可怕了,何况是0.6℃!北极的冰川厚度也下降了40%,中国的许多地方都跌破了几百年来最高的温度记录,多么地可怕啊!现在我们居住的南京也跌破了历史记录:今年冬天一共下了7、8次雪,断断续续地,而且到了四月份春天似乎好像还没来,大家都还穿着大棉袄,然后到了五月份,气温猛烈回升,一下子到了30多度,好像根本就没有春天似的,一下子就到了骄阳似火的夏天,你说,这是不是有点反常啊?

地球的升温这么恐怖,有没有好的办法抑制温度上升呢?办法的确是有:地球的升温给植物们带来了好运,让它们能够更快地生长,所以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以及各种“温室气体”,能抵消掉“温室效应”。还有全球升温了,“液态水”也变多了,它能给绿色植物更多的营养,植物们就能更多地吸收“温室气体”了!如右图,这是美国科学家们研制出来的巨型空中森林,它能抵挡太阳光,吸收温室气体,看这种别出心裁的设计不错吧,既环保,又美观!

保护我们的地球,人人有责,不让“温室效应”威胁地

郑州到长葛去哪个客运站坐车?

郑州到长葛现在已开通了郑(州)许(昌)城际公交,你可以乘这趟车,安全快速便捷……

郑州始发站是位于京广路航海路口的客运总站,15分钟一班,乘郑许公交大概一个多小时到长葛,票价10元,长葛有两站,一个是增福庙站,可转乘长葛2路公交至市区,另外一站是黄河路口长葛大酒店站。

祝你旅途愉快!

长葛欢迎你……

始祖山游记

(之一)

? 去年十一月的一天,日近中午,天气晴朗。叮铃铃,一个电话。这是我的一个学生打来的。“赵老师,忙不?我们到户外走走,到始祖山一游。”我说:“快中午了。”他说:“没事,我们常下午去。饭后休息一会一点多出发。”这是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小张,现在是私企一机械厂的老板。中秋节前他与几位同学看望过我。我非常感激。这些学生待老师真好。

? 十三点多,他开车带着他爱人接着我和我夫人,从长葛西站上郑尧高速,新郑西站下,直奔始祖山。

? 停车后向游览区走去。

? 高高的牌坊上,书写着“黄帝文化游览区”。进入览区,我们沿着宽阔的水泥大道穿涧盘旋而上,注目四望,周围是深绿色的山。边走边看,小张介绍说,“现在,许多人都在寻根问祖,以孝当先。”我说“是啊,一路相隔的新郑拜祖大奠,每年阴历三月三成千上万人拜谒炎黄二帝,海外华侨争相竞往。泌阳盘古山每年三月三也是几十万人朝拜。向东几里的歌舞之乡、编衣织布的人文始祖之一葛天氏故里陉山常年香火不断。这都说明华人寻根问祖、不忘根本、返璞归真的优良美德得以发扬光、正在传承"。高速公路的这一边就是轩辕丘,始祖山。这里是可以大开发的。”这时,我们看到了景区管理处的排排房子,一边的水塘正在建设中。机器也在隆隆作响。

? 往前走,我们看到了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这里还有着光荣的历史记载。

? 突然,醒目的标牌指示着“黄帝屯兵洞”。小张解释说,“向前去绕弯太大,开车可以盘旋上到山顶。由这儿向上路近台阶多而陡。”“我说,就抄近路走吧…”。

? 往上一看,呀!!弯弯曲曲盘旋而上的台阶简直就是“天梯”,有不少行人正在来来往往。这天梯水泥建造。就连两边扶栏也全是水泥仿木质纹理建造而成。若不细看,你会以为真的木质栏杆。我们沿阶而上,不一会走的气喘吁吁。走走停停,歇歇再走。穿过两个、凉亭看到一片平坦地。前边有陡峭青石台阶。有一二百台吧?我突然想到我曾涉足的中山陵也是这样陡,台阶还多。好不容易爬到顶大家都累坏了。刚好这里有个小摊位。卖饮料、女人头上插的花什么。我们是带的有饮料,只坐在小摊贩备的小凳上歇歇。我问摊主离山顶多远,他说,“远呢,你们走的三分之一不到。”呀!这时我才感到登山多艰辛。“人生就这样,明明知旅游很艰辛还偏要去。走着呢又觉累。当你完成行程,回头感悟到的又是一种特殊的幸福。”这就是人生中旅游的感悟。这时我们看到前边有一建筑、甚是雄伟。问摊主人,说是要建“大雄宝殿”。没钱停了。我们走近看,立柱、骨架是都搭起来了。顶棚也都起来了,但仅是坯子成了。没有几十万是建不成这样的。真可惜。再往前走,都是青石条砌的台阶。小张对我说“这好是好,就是太单调。”我一看这石条都是凿锻而成,又经磨合。从外边咋运?抬上来的?我不由赞叹那些为景区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劳动者。他们默默无闻。我们连名字都不知道。

? 标牌显示:黄帝屯兵洞。走近看,一个小院,三面墙,一面靠山。小圆圈门上标着“黄帝屯兵洞”。院内立一士兵塑像,靠山的地方有一洞门,被大树笼罩,树枝上挂满了红布条。洞门上雕着五个篆字。门右边墙上有一石上雕刻着:黄帝屯兵洞是士兵训兽的地方,深10多米,洞两侧有雄,狮、虎、熊猛兽像。深处有黄帝风后大鸿塑像。看完出洞我们继续前行。

? 转过身去站在悬崖,脚下是山庄,小丘,小路,农田,我们拍下这一幕幕仙景。

正往前往,看到一石碑,这是一九九0年十一月新郑县副县长霍秀珍题写,嫘祖娘娘洞简介:位具茨山主峰风后顶东麓绝壁之上,洞外搭有十余米的铁梯可攀登。史书记:黄帝居轩辕丘娶西陵之女为元妃,她教百姓育蚕、治丝、织帛做衣服,从此天下百姓称他先蚕。古传,螺祖娘娘洞是织帛的地方。我们到洞看,洞门口介绍:洞里供奉的是黄帝元妃螺祖娘娘的塑像。因她教百姓育桑、养蚕、织帛,故此百姓无冷冻之患,人称“先蚕娘娘”。

? 前行是:“力牧峰”。不高的院墙,水纹状起伏。洞口三个字“力牧峰”。墙壁上、雕着简说,中、英文注。“当年黄帝为表彰作战有功的大将力牧,将其峰命为‘力牧峰’。这也是他的封地。"

? 好容易又爬到一个平缓地带。问摊贩说才七百台阶了。直上到顶两千多台阶。呀!咋办?已够累了。退也退不得,进也更加累?志伟问“老师咋办?”我夫人看了下边陡立。说“上,往上还能看着台阶不玄晕”。红说“伟:你下去开车到山顶接我们,别让老师,师母累着了。”听了红的话,我挺感激。伟下去开车了。我们继续上。走走停停,歇过再走。没有退路时,人就不再犹豫。看过一景又一景。卖东西的摊位一个又一个。前边的阁己经看到。就在山顶。转身东南看,闪闪发光。红说“那就是龙头。”

(之二)

上到山顶,小张电话联系:接住了我们。山顶好阔。很大一个停车场。有一牌坊。左边是“轩辕庙”国务院2006年5月25月命名的“全国重点文明保护单位”。右边是“中华文明始祖山”标牌。前望是“中天门”。

? “中天门”左边立着一块“拜祖纪念碑”。正面是“中天门”。要上去,中间是白色大理石雕刻的盘龙图案。两边是徒步登高的台阶。

我们从右边拾阶而上。进入院内,看到很大一个圆池,中心立一小圆石柱写着“天心”。围绕“天心”,用长条滑石排列成放射状光柱,真似霞光万道。“天心”是天之中心,中原之中,中州之中,五行之中,四面归宗,八面来朝之意。走过“天心”池,是轩辕祜,内边立一石牌,“巍巍具茨山,文明八千年”。东北角是高高楼阁。有小角门一一“朝阳门”可上。我们绕“朝阳门”而上。看到“黄帝迎日峰”。一边有石雕方位仪,有铁栏扶。我们在这合了影。向东看可以早早见到日出。向西转是“轩辕祠”。

? “轩辕祠”,两边对联是“始祖山吞云吐雾缔造东方大地,姬秀河含阴吸阳孕育炎黄子孙”。这祠内中天阁是记载黄帝功德的。高299米,西面看四层,东面看五层,南面看六层。是不同底座所致。是我国名山主峰上规模最大的建筑。进祠,西边是“人文始祖祠”,对联:“功大乾坤山,德高日月地”。院中立一“具茨山主峰风后顶”标柱。

“轩辕庙”,中国现在最古老的石庙之一。始建春秋时期。距今已有几千历史。历经汉、清修复。庙中供奉黄帝老年时期坐像。是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嫘祖宫”的对联是“功过千秋岁,德润四楼春”。有一小角门是通经碑林的。这里碑林是纪念历代为始祖山建造有功之臣的。

? 看完祠内各处,向南走下台阶。看到天中石才知这也是通向祠内一个门。

出了:“中天门”门口,才细看两边许多卖小吃、卖东西的。两边有帐篷,也有房子。我们走进停车场。这山顶停车场好大。会停几百辆车。回眸山顶,高高的电讯信号塔,巍巍的中天祠,浓绿的树木把个始祖山衬托得庄严,肃穆、神秘、多彩,让人神往。转身见到夕阳,一轮圆日西坠,我站在“奥迪”边,咔嚓嚓,伟为我拍照。留下了永恒的难忘的留念。

伟说,“老师,进山来必须品尝一下山味。走,到白龙潭饭庄去。”?

? 我们趋车下山,一路上,两边不少饭店。到山半腰绕道进入山涧,就在龙头的对面山涧。

? 这饭店房舍简陋,砖墙石棉瓦。吃饭地儿是钢架网棚,有十几张桌。有五六桌上有人吃饭。没有围墙。西边大树枝叉上窝着鸡,吱扎乱叫。伟报了饭。炒鸡蛋,炖柴鸡、炒肉丝、炒焖子、炒辣椒。…烙馍,手工面条。炖鸡是现杀现炖。要四十分钟。不一会,小菜上来了。炒柴鸡蛋喷喷香。真的很香。吃饭余,我问老板的父母,养多少鸡?他母亲说一次养三四千只,一年养三季。呀!不少呀!怎么养?她说就在沟里,一个人专业饲养,喂时一敲铃,鸡都飞过去。吃饱就散,就在山沟乱飞。养猪也是,散在山沟里两道山沟都是猪。多少只不好说。一人专门饲养。有时猪跑外边了,也有好心人送回。有一个母猪都生过二百多头。“怪不得猪肉很香。”一会儿炖柴鸡送上来了。喷香喷香。也就二斤多吧,贵是贵了点。真是好香。原汁原味。只有那些才能吃到的。

? 夜幕中我们细细品完了野味,开车亮着大灯下了始祖山。

今天的收获颇多:“浓浓的师生情意,重重的追踪寻祖的思绪,体味辛勤登山的艰辛,恭敬的尊祖敬先的情愫,仙境般的美景的赏识,返璞归真的美餐之飨,这才是始祖山游之真啼。”

赵志敏

:2018,02

?

?

历史探险队

斯科特探险队在历史上有哪些记录

“如果我们活下来,我会讲述一个故事,让大家知道我的伙伴们的 刚毅和勇气,一定会令每个英国人激动不已搜救人员后来在斯科特船长的尸体上找到一个纸条,也可以说,这就是他留下来的遗言。

从 纸条上的内容来看,他们正在经历着令人难以想象的磨难,正在与大自然进行抗争,最终离开了人世。 当发现这个纸条的时候,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每个人都对他 们的付出肃然起敬。

也许在南极探险史上,斯科特船长所带领的探险队的队员们的命运可谓是最为轰动的悲剧。为了纪念这位勇敢无畏而意志坚强的斯科特船长,近百年过去了, 专家们正竭尽全力,试图保护这位船长遗留下来的所有的东西。

因为科学家们知道,从这些遗物中,一定有许多的未解之谜深藏在里面, 等待着后人去揭开。斯科特船长所带领的探险队的离世,也带走了许多的探险成果。

科学家们只有从这些遗留下来的物品中,一点一点地研究、探索,才能够知道他们当年经历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船长探索南极的时候,在那里搭建了长 约15米(约合50英尺)、宽7。

6米(约合25英尺)的木屋,木屋内大约可容纳33人左右。另外,还有三处遗址也被后来的探险家们发现了。

已经将近一个世纪了,这位英国探险家所留下来的探险收获一小 木屋,还在经历着南极恶劣气候的考验,毅然饱尝着南极暴风雪的侵袭。 在1912年的1月份,斯科特船长乘坐“特拉诺瓦”号深人到南极 探险。

就是在这个小屋中,斯科特及其队员曾藏身于此,躲避南极刺骨寒风,不幸与另外的4名探险队员在饥寒交迫中死去。他们虽然在竞争中败给挪威的探险家罗纳德阿蒙森,但是,他们并没有留下遗 憾,他们的精神是值得后人尊敬的。

为了避免斯科特在南极留下来的木屋和另外三处遗址被南极的暴 雪永远掩埋,专家们决定采取保护措施,让这些成为留给后人的文物。

求三个中外历史冒险探险故事及人物,格式如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探险家的故事

(一)魏格纳的故事

魏格纳于1880年11月l日出生在德国柏林,从小就喜欢幻想和冒险,童年时就喜爱读探险家的故事,英国著名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成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为了给将来探险做准备。他攻读气象学。1905年,25岁的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博士学位。1906年,他终于实现了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加人了著名的丹麦探险队,来到了格陵兰岛,从事气象和冰川调查。为了找到更多的证据,1930年4月,魏格纳率领一支探险队,迎着北极的暴风雪,第4次登上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数人失去了勇气,只有他和另外两个追随者继续前进,终于胜利地到达了中部的爱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庆祝自己50岁的生日后冒险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踪迹。直至第二年4月才发现他的尸体。他冻得像石头一样与冰河浑然一体了。

(二)马可·波罗的故事

马可·波罗出身于旅行世家。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他俩于13世纪60年代因经商到了中国。1271年,两人再度出访,并带年轻的马可一起前往。他们到了中国,进宫觐见蒙古族统治者----元世祖忽必烈。他们在中国逗留了24年,经商发了大财。马可·波罗赢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受派遣远行中国各地,并到过印度、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等地。 (七)玄奘的故事

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的和尚。他从中国出发,旅途历时16年,行程达6·4万千米,途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北方等地。他的旅行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皇帝尚不允许中国人跨出国门到外界去旅行。

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险。危险来自恶劣的天气和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时,差点被箭射死。后来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国被投入狱中。为了逃命,他几乎冻死。

(八)古奇人--徐霞客

徐宏祖(1586-11),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一生钟情于神州山水。在“学而优则仕”的旧封建时代,他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从二十二岁开始,周游全国.

(九)历史选择了我 我选择了苦难――刘雨田

刘雨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探险家。1942年2月26日生于河南省长葛县,原是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局机关的一名干部。

面对外国人的挑战,年5月,他毅然舍弃一切,开始徒步万里长城。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跋涉完成壮举,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徒步万里长城的人。之后,他又徒步丝绸之路、黄土高原、新疆罗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昆仑雪山,考察神农架野人、喜马拉雅雪人、绒布冰川,沿喜马拉雅和雅鲁藏布江旅行,试登珠穆朗玛,三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等中国五大沙漠。

著名探险队

1865年,斯文赫定诞生于瑞典首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家庭和早年经历并没有任何与众不同之处,与众不同的,是它对所处时代的独特感受。那正是为19世纪地理大发现吞没的时代。

西方地理学界,也许可以说是整个知识界已向地图中的空白点宣战,征服极地的船队一支支驶出港湾,单枪匹马的无名之辈,因为测绘了一条热带雨林中的河流或标明某个处女峰的海拔高度可以一夜间扬名天下。呼吸领略了这样的氛围,使斯文赫定对未知世界有一种执著的迷恋。

所以,当19岁时(中学刚毕业)获悉有机会到 遥远的巴库做家庭教师,他就毫不犹豫的踏上了离乡之路。工作结束后,他以所有的薪金为路费,到波斯及中东进行了首次考察旅行。

1886年秋天,斯文赫定进入大学学习。 1890年4月,斯文赫定再次踏上远赴中东的征途。

作为瑞典王国外交使团的翻译,他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在国王支持下,开始了它在亚洲的第二次探险旅行。1890年12月,他由俄国进入中国新疆省,抵达中亚名城喀什。

1891年1月初,斯文赫定离开中国,返回瑞典。1893年10月16日,斯文赫定又一次离开故乡,前往亚洲。

1894年2月进入帕米尔高原,并在慕士塔格山脚了一段时间,曾试图攀登这个名副其实的"冰山之父"。1894年5月1日,抵达喀什。

1895年2月17日,斯文赫定走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由于经验不足、条件恶劣,经过苦苦支撑才被正巧路过的一支骆驼队搭救。 1899年,斯文赫定又在瑞典国王经诺贝尔的资助下,在新疆进行了第二次考察探险。

1900年,由于一个偶然机遇,他发现了楼兰古城。 1907年,斯文赫定第四次来中国,他的主要目标是西藏。

斯文特定再次踏上中国的大地,是1926年的冬天。这次他不是单枪匹马前往中国,而是带来了一支由瑞典人、德国人及丹麦人组成的探险队。

但考察还在筹备中,就遭到北京学术界的一致反对。经过近六个月的谈判,斯文赫定中原和北京的中国学术团体协会就即将进行的考察他成了协议。

协议的最重要部分是:本次考察由中国瑞典双方共同组成中类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另一些吸收了五名中国学者和四名中国学生;考察团采集和挖掘的一切动植物标本文物矿物质样品等等,都是中国的财产。 1927年5月9日,斯文赫定和徐炳旭率领一支空前规模的现代化科学考察队离开北平,前往中国西北。

1933年10月21日,斯文赫定等受当时南京中央政府铁道部门委托,对勘测考察修建一条横贯中国大陆的交通动脉的可行性。 一九三三年夏天,斯文赫定提出了优先考虑新疆的问题,其具体措施,首先是修筑并维护好内地连接新疆的公路干线,进一步铺设通往亚洲腹地的铁路。

把着眼点放在加强内地与新疆的联系上,这是自辛亥革命以来具有远见卓识、忧国忧民的中国政治家、学者一再强调的共识。 整个考察活动从1927年开始到1935年结束,这八年当中的经历、甘苦、成败得失,都忠实的记录在《亚洲腹地探险八年》当中。

关于著名探险家的探险故事

1901年8月,斯科特率领一支探险队远征南极,他们沿着和当年罗斯相同的路线,驶过罗斯海,在罗斯冰障西侧的罗斯岛登陆,并且在那里度过了南极漫长的冬夜,天气转暖以后,他们开始向南极大陆内地进军。1902年,他们经过一翻苦斗,来到了离南极点只有350公里的地方,胜利在望了,却遇到了极为恶劣的天气,食物和燃料也将耗尽,队员病倒,只好败退回来。

执着的追求使斯科特又做了8年的准备,1910年6月,他又率领一支65人的探险队离开英国直向南极。谁知,这时挪威极地探险家 阿蒙森也奔向了南极,他们谁能首先到达南极点呢?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探险竞赛"就这样开始了。

阿蒙森是挪威人,他小时候读过一本书,《约翰·富兰克林探险记》,这本书叙述了英国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乘船去北极探险的真实故事。小阿蒙森读了这本书以后深受感动,立志征服北极,到达北极点,登上难达之极。

阿蒙森长大以后,3次率队进入北极地区,还参加过南极探险。在漫长的北极探险生涯中,阿蒙森经常乘坐爱斯基摩狗拉的雪橇,并且学会了驯服这种狗的办法。这种狗在-50℃的低温中仍然活蹦乱跳。阿蒙森准备让这种狗拉着雪橇到达北极点。

1909年夏末,阿蒙森正筹备向北极点进军,猛然传来了美国人皮尔里到达北极极点的消息。阿蒙森当机立断,把予头指向南极,参加了南极探险的行列。

1910年斯科特率领的探险队到达罗斯岛,在埃文斯角登陆时,阿蒙森的小型南极探险队也来到了罗斯冰障另一侧的鲸湾。

阿蒙森探险队只有5个人,驾着由52条爱斯基摩狗拉的4架雪橇。他们在鲸湾建了营地,每向南一个纬度(110公里)便设一个仓库,存贮了大量的食品和燃料,为了防止迷失方向,他们每隔一段距离就在雪地上插一个标竿。

阿蒙森探险队进入南极腹地之后,遇到了重重困难。有一次,一架雪橇掉进了一条冰缝,费了好大力气才把它拖上来。在离南极点550公里的时候,出现了上坡路,暴风雪又不停,怎么办?阿蒙森决定,把活着的42条狗中的24条体弱的杀掉,由剩下的18条壮犬拖3架雪橇。只带两个月的口粮,向南极极点冲刺。“一定要赶到斯科特之前!”阿蒙森的队员们互相勉励着。1911年12月14日下午3点,阿蒙森探险队到达了南纬90度,站到了南极极点上,5个人的5双手共同抓住一根旗杆,把一面挪威国旗升到了极点上空。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他们唱起了国歌……。

当挪威探险队员在极地庆胜利的时候,斯科特的队伍还在暴风雪中挺进。斯科特是驾西伯利亚矮种马拉雪橇的,这种马适应不了南极的严寒,又都陷入雪中,一匹一匹地死去了,最后只好用人力拉雪橇。暴风雪、冻伤、体力下降,打击一个接一个地向斯科特袭来。1月16日,已经胜利在望了,队员却发现了挪威的旗子,显然,对手走到了他们的前边.这是极为沉重的精神打击,有的队员精神几乎要垮下来了。

“前进!”斯科特吼着。

1月18日,斯科特探险队到达了南极极点,他们在挪威人的帐篷里看到了阿蒙森留下的信.他们把英国国旗插在帐篷旁边,他们成了到达南极极点的亚军。

第二天,精疲力尽的斯科特队踏上归途,他们按照科学探险的惯例,仍然沿途收集各类岩石标本,书写探险日记。他们的口粮不足了,有的队员手指甲冻掉了,狂风咆哮着,两名队员牺牲了。

3月29日,斯科特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将坚持到底.但我们的末日已经不远了。这是很遗憾的,但恐怕我已经不能再记日记了"。

8个月后,搜索队找到了他们的帐篷和遗体,人们在斯科特身边发现了18公斤岩石和各种化石标本-他们在死亡将临的时候仍然 没有丢下科学,仍然为人类保留着科学财富!

你还可以到下面去看一看,有好多的:

哪里有各国历史上的探险家的探险记录

阿蒙森 挪威极地探险家,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

1872年7月16日生于奥斯陆附近的博尔格。曾在挪威海军服役。

1901年到格陵兰东北进行海洋学研究。1903~1906年乘单桅帆船第一次通过西北航道(从大西洋西北经北冰洋到太平洋),并发现北磁极。

在获悉R.E.彼利成功到达北极后,积极准备探测南极。1910年6月乘“前进”号(Fram)从挪威出发,1911年1月3日到南极大陆的鲸湾,1911年10月20日阿蒙森与4个同伴乘狗拉雪橇向南极进发,12月14日到达。

阿蒙森在南极进行了观测研究,于12月17日离开。1926年5月11日至13日,阿蒙森和美国探险家L.埃尔斯沃思、意大利航空工程师U.诺比莱从挪威乘飞艇到阿拉斯加,第一次飞越了北极上空。

1928年6月18日,阿蒙森在一次前往北极的飞行中失事亡故。主要著作有《南极》(1912)、《我作为探险家的一生》(1927)等。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6位神奇的探险家,他们的探险行动,也许改变了整个世界! 在今天看来,这些小故事和那些可怕的经历更像一部系列剧(其中的一些,确实被拍成了**或电视):无论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还是在干旱炎热的沙漠里,这6位无畏的探险家,勇敢地面对一切,最终发现了地球上那些原来没有人知道的地方。 如果你认为他们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有人与狮子搏斗,有人吞下老鼠……那么,如果有胆量的话,你也去探险吧! …… 庞斯·德·利昂:发现“阳光国度” 探险成果:发现佛罗里达 时 间:1513年 …… 曾经有一个传说,有一眼泉水叫做不老泉,第一个尝到不老泉的人,将得到财富、名誉和再次年轻的机会。

但问题是,没有人知道这传说中的泉水到底在哪里。 西班牙探险家庞斯·德·利昂从南美洲启航,一直走到土耳其岛和圣·萨瓦多岛,也没有找到。

虽然庞斯没有找到不老泉,但是,作为第一个踏上这片土地、并将它命名为“Pascua Florida”(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佛罗里达)的欧洲人,他的确获得了财富和名誉。 马克·波罗:走进中国 探险成果:最早考察中国的欧洲人之一 时 间:始于1271年 在中世纪,当其他小伙伴还沉迷于弹子游戏时,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问他:要不要同他们一起骑马从意大利旅行到中国。

现在,让我们看看真正不可思议的事吧:这个热爱冒险的17岁男孩,竟然毫不犹豫答应了! 马可说,在旅行中,他在沙漠里仿佛听到了死神的召唤。但是,当他到达庞大而辉煌的元大都(元朝首都)时,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为一切都那么神奇:可以买东西的纸(币)、色彩艳丽的纹身,像神话中独角兽一样的犀牛… 马可把这次旅行写成了一本很受欢迎的书《马可·波罗游记》。后来,就是这本书唤起了另一名意大利青年的冒险精神,他就是:克里斯多福·哥伦布。

佛迪南·麦哲伦:环球旅行 探险成果:进行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时 间:始于1519年 在佛迪南·麦哲伦的时代,人们相信地球是圆的,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通过环球旅行来证明这个事实。于是,证明地球形状这件事,就成了麦哲伦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怕的暴风雨几乎使他的船队覆没。由于食品短缺,他和他的队员们不得不拿船上的老鼠充饥。

3年过去了,只有5艘船胜利到达终点,就是这些船带回了第一批环球航行的勇士们。 大卫·立文斯顿:“闯”入非洲 探险成果:第一次考察了中部非洲 时 间:1841年至1873年 对于苏格兰博士、传教士大卫·立文斯顿来说,穿越非洲的沙漠、雨林和荒山,意味着实现了他自己的梦想。

他曾与狮子搏斗并差点失去一条手臂;他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并以英国女王的名字将它命名为“维多利亚”。 他在寻找尼罗河源头的路上失明了。

5年后,新闻记者亨利·斯丹在一个小茅屋前找到了立文斯顿博士,并提出了著名的口号:“立文斯顿博士,我想我做!”这句口号,激励了无数后来的探险家。 罗伯特·皮尔瑞:到达北极 探险成果:最早到达北极 时 间:1909年 罗伯特·皮尔瑞和他信赖的伙伴马瑟·汉森(另一个天才探险家),以及其他4名队员一起向北前进。

前往北极的途中,他们铲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着极其寒冷的天气,遭遇过漫无边际的大雾——那大雾仿佛是整个北美大草原燃烧冒出的黑烟。 当他们最终到达北极时,衣衫破烂的皮尔瑞激动万分,他挥舞着妻子亲手缝制的美国国旗,真实地感觉到自己正站在世界的顶端。

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和冒险家的资料谁有

迭戈·德·阿尔马格罗 西班牙冒险家(征服者)。

1524年至1526年间,组织了两支南美西海岸远征军;参加占领秘鲁(1533年),领导了远征智利(1535—1536年)。新殖民地大富翁之一。

1519年,西班牙人在太平洋岸边修建了一座城市,取名为巴拿马,由此开始向南海沿岸推进。关于在巴拿马西南的狭长地带上有个国家盛产黄金与奇珍异宝的传说经久不衰,在众多征服者心中激起尽快占领这个国家的欲望。

先后装备了几支远征军,但是历次远征都未取得成功——要么是用人不当,指挥不得法;要么是装备不足,保障不得力。 想深入大陆腹地的西班牙人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崇山峻岭、无法通过的沼泽地、茂密的热带森林,是征服者难以逾越的障碍,再加上英勇尚武的土著人的顽强抵抗。因此,西班牙人的南下企图一度陷于僵局。

当时,巴拿马有一个西班牙人,命中注定该由他来证明,有关这个太平洋沿岸国家神平其神的财宝传说到底有几分可靠。他就是跟随巴斯科·努涅斯·德-巴利博阿在南海上航行的弗朗西斯科·皮萨罗,一个精明图进的冒险家。

但是他没有任何装备,因此,他同另外两名冒险家结成同盟,那两个人同意用自己的钱装备一支远征军。其中一个人名叫迭戈·德·阿尔马格罗,另一个是艾尔南多·德·卢克。

皮萨罗是西班牙贵族的私生子,迭戈·德·阿尔马格罗干脆就是个弃儿。据传闻,1475年,他小时候在阿尔马格罗村被人找到,他就由这个村庄而得姓。

迭戈在士兵群中长大,还很年轻的时候就到了南美,为了黄金,他准备去干最冒险的事情。 这三个冒险者中最年轻的有50岁。

西班牙历史学家加西拉索·德拉贝加说,当巴拿马得知皮萨罗的打算时,他同他的合伙人成为大家共同嘲笑的对象,尤其是对艾尔南多·德·卢克,大家开始叫他疯子艾尔南多。 三位合伙人很快达成协议,并且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分工,德·卢克同意提供装备舰船并支付士兵薪金所需的大部分经费;阿尔马格罗把自己的全部积蓄砸到地图上,他负责领导远征军的训练;皮萨罗只有一柄长剑,负责直接率军出征去发现去占领。

第四名非正式合伙人是巴拿马地方官佩德罗·阿里亚斯·德阿维拉,冒险家们许诺给予他未来所获战利品的四分之一,只要他承诺不对远征军发起的活动加以阻挠。 好不容易有一条船装备妥当。

1524年11月,弗朗西斯科……。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探险故事?急

(一)魏格纳的故事魏格纳于1880年11月1日出生在德国柏林,从小就喜欢幻想和冒险,童年时就喜爱读探险家的故事,英国著名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成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

为了给将来探险做准备。他攻读气象学。

1905年,25岁的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博士学位。1906年,他终于实现了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加入了著名的丹麦探险队,来到了格陵兰岛,从事气象和冰川调查。

为了找到更多的证据,1930年4月,魏格纳率领一支探险队,迎着北极的暴风雪,第4次登上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数人失去了勇气,只有他和另外两个追随者继续前进,终于胜利地到达了中部的爱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庆祝自己50岁的生日后冒险返回西海岸基地。

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踪迹。直至第二年4月才发现他的尸体。

他冻得像石头一样,与冰河浑然一体了。(二)马可·波罗的故事马可·波罗出身于旅行世家。

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他俩于13世纪60年代因经商到了中国。

1271年,两人再度出访,并带年轻的马可一起前往。他们到了中国,进宫觐见蒙古族统治者----元世祖忽必烈。

他们在中国逗留了24年,经商发了大财。马可·波罗赢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受派遣远行中国各地,并到过印度、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等地。

(三)麦哲伦的故事死亡剥夺了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荣誉。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

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接着几名船长密谋反对他。

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 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

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

(四)阿蒙森的故事阿蒙森在探险史上获得了两个“第一”:第一个航行于西北航道;第一个到达南极。 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险队开始远航寻找西北航道。

整队人马在深入北极圈的威廉王岛上安营扎寨,度过了两个冬季,并在马更些岛上又度过了一个冬季。他们于1906年9月完成了到达太平洋的航行。

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的“弗拉姆号”船离开挪威,前往南极。1911年10月20 日,他赶在他的英国竞争对手斯科特船长前,从罗斯冰架东端的基地出发,于1911年12月14抵达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