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防治水稻热害?

2.育秧时遇高温天气,如何避免秧苗被热死呢?

3.高温高湿季节导致水稻稻瘟病难防难治,怎样才能够有效的防治好稻瘟病?

怎样防治水稻热害?

高温天气水稻管理方案_高温天气水稻管理

在我国,水稻热害主要发生在早、中稻开花期和早稻灌浆期。开花期热害主要影响颖花的开放、散粉和受精,正常授粉被扰乱,花粉活力减弱,导致空壳率增加。灌浆期热害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空壳率增加,实粒率和千粒重下降。灌浆前期受害瘪粒(空壳)增加,实粒减少;后期受害,千粒重下降。高温热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为了更好地防范与防止此类病害,现将水稻热害的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选择耐高温品种,合理布局

生产中合理筛选应用抗高温能力较强的品种。早稻亦可选用抗高温能力较强的品种同早熟高产品种合理搭配,利用抗高温能力较强的品种以减少对灌浆结实的伤害。利用早、中熟高产品种避开高温季节,并应适当增加基本苗数,确保单位面积的足够穗数,以取得大面积平衡增产。此项措施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灵活运用。

2.适期播种,避开高温天气抽穗开花

要根据水稻品种的全生育期以及当地的气候特点,调整播期,以避开高温天气抽穗扬花。一般说来,7月中旬至8月上旬的盛夏季节,容易发生高温热害。因此,各地播种期的安排应以抽穗期及避开盛夏高温,又保证在安全齐穗期以前抽穗,且不影响后茬作物种植为原则。

3.田间管理

(1)合理施肥施穗肥要早,看苗情,适当施肥。一般孕穗期后,每667m2追施尿素15~20kg。水稻扬花时,喷施浓度为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667m2施50kg,可有效地降低热害程度。

(2)合理灌溉扬花期要浅水勤灌,日灌夜排,适时落干,防止断水过早,以改善稻田小气候,促进根系健壮,增强抗高温的能力。白天水层保持5~10cm,可降低田间小气候温度2~3℃。日灌夜排可增大昼夜温差,效果更好。盛花期前后喷灌,能明显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喷灌1次后,田间气温可下降2℃以上,相对湿度增加10%~20%,有效时间约2h,喷灌可降低空瘪率2%~6%,增加千粒重0.8~1.0g。

(3)喷洒化学药剂每667m2用硫酸锌0.1kg、食盐0.25kg或磷酸二氢钾0.1kg对水喷施叶面;或在高温出现前喷洒50mg/kg的维生素C或3%的过磷酸钙溶液,都有减轻高温伤害的效果。加强病虫害防治,特别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药物防治。

4.蓄养再生稻

高温热害发生后,对绝收田块可选择早熟品种,可将空壳的穗头割掉,蓄养再生稻。蓄养再生稻宜早不宜迟,可通过肥水调控等措施,促进再生稻早发、多发、早抽穗,以取得理想效果。

育秧时遇高温天气,如何避免秧苗被热死呢?

种植适龄丈母娘是水稻稳定、产量高的基础,为了确保水稻的苗种和秧苗,必须做好水稻秧苗管理。长江中下游早稻的插秧类型多种多样,插秧年龄或插秧生长期有差异。要根据当地插秧增长情况和树桩种植,加强秧苗分类管理,使秧苗下地。南方容易出现“春寒”天气,要及时用水调节温度,喷洒杀菌剂,保持田间温度,防止秧苗死亡。因此,为了培养强壮的苗子,要做好以下“四方”!

插秧期间受到低温伤害后,不仅降低发芽率,幼苗还会抑制生长,田间繁育会发生腐烂的秧苗现象,干旱插秧会发生各种枯病和枯病,严重的情况下,大量死去的秧苗尤其是根发育不良和道长的秧苗受到更多的伤害,还经常发生弱苗、小苗、不足苗、烂苗等问题

水稻秧苗受低温危害后,及时取膜、灌水、育苗等措施,气温变暖时换水保护秧苗,防止低温上根和气温变化过大,引起腐烂苗。气温正常后及时排水通风,提高幼苗根系活力。

晴天和阴天,膜最小的增温幅度大,中午和下午膜内温度容易上升到35以上,容易引起苗床,要注意天气预报,警惕最小的高温花苗。

通常白天最高气温在15以上的晴天从上午8 ~ 9点开始两边通风。

我省早稻机插比重比较高,机插对秧苗要求比较高,育苗期间温度太高,水分太多,要防止秧苗生长。

播种后,温室或最小的温度应保持在30-32,湿度应控制在90%-95%。发芽后温度下降到28-30。叶龄1.1-2.1,最佳温度约25,最高温度调节不超过28。叶龄2.1-3.1,适宜温度22-25。

塑料大棚插秧根据需要及时浇水,保持半面湿润,不变白,幼苗不晒叶子。

秧苗两端在通风前注入“水”,中间部分暴露痛风或全骨膜,先在浅水中倒入母版,然后揭膜,防止叶子枯萎或秧苗枯萎,灌水通风30分钟后进入半骨髓。下雨天挖沟。长期含水层灌溉会导致根的活力下降,甚至避免腐烂的秧苗。移植前3天,晴天放沟水蹲下,阴天放沟水熬树苗,使机器插上时能继续抬出秧苗。

早稻秧苗9英寸插秧播种量为每干粮120-150克,相当于每亩300-380公斤,播种密度是插秧传统湿润插秧播种量的5-6倍,因此插秧年龄不能太长。

适合插入早稻机械的标准苗子是叶龄3.5叶左右,苗高12-14厘米,1叶鞘长度不超过3厘米。基底叶之间的叶枕距离不超过1厘米。如果叶龄超过3.5叶,不及时移植,则叶伸展,树苗增大,植物拥挤,个体生长差异增大,秧苗质量明显下降。种植合格的机器,插入早稻幼苗,对温度和水分管理要求很高。同时,生产中经常遇到苗子,已经到了移植叶龄,但也有因低温梅雨天气而不能及时移植的情况。苗期温度管理到位,早期抑制幼苗生长过快,可以减少移植延迟的不利影响。

高温高湿季节导致水稻稻瘟病难防难治,怎样才能够有效的防治好稻瘟病?

稻瘟病是水稻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病害,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都可以发生,往往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造成灾害。水稻不同生育期感病,造成不同症状,常称为苗稻瘟、叶稻瘟、节稻瘟、苗瘟:当带病菌播种后就会引起苗瘟,苗瘟多发生在三叶前,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在湿度过大的时候,会产生灰黑色的霉层。

苗瘟大多数由母种带菌引起,当幼苗长到3叶期的时候较为常见。起先发生的的症状是在芽和芽鞘上出现较小的水浸斑,这时苗小很容易被人忽略。随后叶片很快变为褐色,易引起芽腐烂。稻瘟病病菌最适宜在温度23-28℃之间发育,而且在高湿的环境下有助于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成、飞散和萌发,当高湿度环境持续时间达到一昼夜以上时,有助于病菌侵入稻株,造成稻田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慢性型病斑 形状似梭形或纺锤形,病斑边缘呈红褐色,中间灰白色,两端有沿叶脉延伸入健部组织的褐色线条,称坏死线。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有灰绿色霉层。通过诱发诊断,被诱发的稻叶发生上述症状,说明被取稻叶的田间不久可能大量发生稻瘟病,应该立即取以下措施预防。每公顷用40%富士1号可湿性粉剂1500克加水500公斤田间喷雾。

稻瘟病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菜斑,经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和边缘褐色,外有淡**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在种植水稻过程中,氮肥施用过多,会造成水稻旺长、贪青,稻苗的抗病能力会相应减弱,容易患稻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