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饮酒文言文网名

2.当年国民党74师为什么覆灭

3.我想要些银杏树的资料

4.郯城后东庄蒋姓历史

5.山西太原到江苏昆山怎么走?

6.急求巢湖自然灾害历史记录

7.我国现在哪里的银杏树苗质量最好

8.求关于“孝”的古文,最好是叙事的古文故事.

饮酒文言文网名

郯城天气100天_郯城天气预报2345

1. 有没有讲喝酒的古文

1《将进酒》唐李白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译即“劝酒歌”。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用此题诗,为其代表作之一。

原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月下独酌》 唐李白

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 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 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 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 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 此乐最为甚。

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 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 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 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 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 乘月醉高台。

另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也有对饮酒的描述。等等好多。

愿对你有所帮助!

2. 有没有讲喝酒的古文

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2、对酒 清代: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译文:不吝惜很多钱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换酒也算得上豪迈。

革命者要充分爱惜自己的生命,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3、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宋代: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译文:手执酒杯细听那《水调歌》声声,午间醉酒虽醒愁还没有醒。

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时再回来?临近傍晚照镜,感伤逝去的年景,如烟往事在日后空自让人沉吟。 鸳鸯于黄昏后在池边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

一重重帘幕密密地遮住灯光,风儿还没有停,人声已安静,明日落花定然铺满园中小径。 4、清明日对酒 宋代: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译文:清明这一天,南山北山到处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

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凄惨地哭泣,如同杜鹃鸟哀啼时要吐出血来一般。 黄昏时,静寂的坟场一片荒凉,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夜晚,上坟归来的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

因此,人活着时有酒就应当饮,有福就应该享。人死之后,儿女们到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过阴间呢? 5、曲江对酒 唐代: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译文:我还不想回去,我就想守着一江流水,就守着这座被战争浪费的皇家园林。

我想多坐一会儿,即便时间的移动,使豪华的宫殿的位置变得朦胧难测,我仍想多看看,桃花如何追逐白色的杨花,它们如何争着抛弃这个世界。 黄鹂和白色鸥鸟,比赛逃离。

我也是厌世者,早已失去朝见皇帝的胃口。由于缺少异数,我纵酒,烂竽充之。

想隐居水边,可在水滨依然是王臣。现在老了,还说什么“事了拂衣去”。

3. 求一篇古文的名字

《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

有一次秦穆公外出,他的骏马丢失了。他亲自去找,发现一些人把他的马杀了,正在一起煮马肉吃。秦穆公对他们说:“你们吃的是我的骏马。”那些人都吓得呆呆地站着。穆公又说:“我听说吃骏马肉不喝酒会死人的。”就依次给他们喝酒。穆公的行为使杀马的人都面带愧色地散去。过了三年,晋国出兵攻打秦国,把秦穆公包围了。过去那些吃了骏马肉的人相互说:“这是我们出死力报答杀马吃肉反而得酒喝的恩情的时候了。”于是拼命打破了晋国的包围圈,穆公终于靠他们的力量解除了危难并俘虏了晋惠公,胜利而归。

这段故事叙述了秦穆公对偷杀骏马吃肉的人们,不仅不追究责任,还请他们喝酒,终于得到了好的报答。从而颂扬了秦穆公宽容豁达的精神。

作为国君,对百姓宽容豁达,一旦国家有难的时候,人民就会知恩图报,挺身而出,冒死献力;对百姓宽容豁达,是收拾民心的有效办法,得民心者得天下。

作为普通人,对人宽容豁达,一旦为难遭灾的时候,人们就会知恩图报,倾其所有,竭尽全力;对人宽容豁达是受人拥戴的有效途径,得人心者成大事。

注释:

(1)“秦穆公”,名任好,春秋五霸之一。

(2)“晋攻秦穆公”,这次战争发生于鲁僖公十五年(前5年)。

(3)“惠公”,晋君,名夷吾,文公之弟,比文公先回国,被立为国君。

4. 酗酒和嗜酒的文章是什么名字

酗酒和嗜酒的文章是《酒祸》。

《酒祸》将酗酒和嗜酒者造成的后果,以一言以蔽之,完全归咎于酒;并对当事者酒后的不良形象作了描述。笔者认为,应对酒的作用有个较全面、正确的评价;文中的一些现象,也应从饮酒者本身找其原因。

因为若能做到科学饮酒,则“何祸之有”?所以该文的题目至少应改为“酗酒之祸”较为妥当,“酗、之”二字不宜省略。 现将全文揖录如下,供参阅。

酒祸 诚曰:“酒是伤人之物,平地能生荆棘。惺惺好汉错迷,醉倒东西南北。

看看手软脚酸,蓦地头红面赤。弱者谈笑多言,强者逞凶半力。

官人断事乖方,史典文书堆积。狱座不觉办逃,皂隶横遭马踢。

僧道更是猖狂,寺观登时狼藉。 三清认作三官,观音唤用弥勒。

医卜失志张慌,会饮交争坐席。当归认作人参,丙丁唤作甲乙。

乐人唤笛当萧,染匠以红为碧。推车哪管高低,把舵不知横直。

打男骂女伤妻,鸡犬不得安宁。扬声叫讨茶汤,将来却又不吃。

妻奴通夜不眠,搅得人家苦极。病魔无计支持,悔恨捶胸何益。

” 皂隶:古代贱役。三清:道教所尊的三位最高尊神。

三官:道教所信奉的天官、地官、水官三种。弥勒:佛教大乘菩萨。

从上文可见,所谓“酒祸”的提法是古已有之,对酒的功用的评价,以及对如何饮酒问题的讨论,估计还将继续很长时间。

5. 求一篇古文的名字

应该是《自为墓志铭》,出自晚明文学家张岱。

原文: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常自评之,有七不可解。向以韦布而上拟公侯,今以世家而下同乞丐,如此则贵贱紊矣,不可解一。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独株守於陵,如此则贫富舛矣,不可解二。以书生而践戎马之场,以将军而翻文章之府,如此则文武错矣,不可解三。上陪玉皇大帝而不谄,下陪悲田院乞儿而不骄,如此则尊卑溷矣,不可解四。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单骑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夺利争名,甘居人后,观场游戏,肯让人先?如此则缓急谬矣,不可解六。博弈樗蒲,则不知胜负,啜茶尝水,是能辨渑、淄,如此则智愚杂矣,不可解七。有此七不可解,自且不解,安望人解?故称之以富贵人可,称之以贫亦可;称之以智慧人可,称之以愚蠢人亦可;称之以强项人可,称之以柔弱人亦可;称之以卞急人可,称之以懒散人亦可。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

初字宗子,人称石公,即字石公。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擐(女字旁)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梦忆》、《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傒囊十集》、《西湖梦寻》、《一卷冰雪文》行世。生于万历丁酉八月二十五日卯时,鲁国相大涤翁之树子也,母曰陶宜人。幼多痰疾,养于外大母马太夫人者十年。外太祖云谷公宦两广,藏生黄丸盈数麓,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岁,食尽之而厥疾始廖。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欲进余以千秋之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

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王无功、陶靖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曾营生圹于项王里之鸡头山,友人李研斋题其圹曰:“呜呼有明著述鸿儒陶庵张长公之圹。”伯鸾,高士,冢近要离,余故有取于项里也。明年,年跻七十,死与葬其日月尚不知也,故不书。铭曰:穷石崇,斗金石。盲卞和,献荆玉。老廉颇,战涿鹿。赝龙门,开史局。馋东坡,饿孤竹。五羖大夫,焉能自鬻?空学陶潜,枉希梅福。必也寻三外野人,方晓我之终曲。

6. 求该文言文的名字 康熙七年六月是七日戌时,地大震 于是客鍓下

公元1668年,即康熙七年间。

大清国清圣祖玄烨已从需要重臣辅助的8岁幼皇成长为初具韬略的少年国君。此时的满清王朝政治稳定,经济复苏,可谓国泰民安,欣欣向荣。

然而,在这繁荣的背后,在中国东部的大片地区,包括大气圈、地球圈、生物图在内的异常现象正愈演愈烈,一场旷古奇灾一触即发。 “史料记载,在郯城地震前4年即16年秋冬,在震中区的西部广大地区,包括山东的西部、河南、河北、江苏和安徽等省的部分县出现大面积干旱。”

管志光介绍说,“1665年旱情持续发展,遍及整个山东省,漫延到河南、河北、安徽和江苏等省。 这年山东省除胶东半岛麦收十分之二外,其他各地夏、秋绝产,千里赤地,草木皆枯,有的县出现了人相食的惨景。

而且这场特大旱灾一直持续到1666年底。” 到了郯城大地震的前一年(1667年),持续了3年的大旱一反常态,山东德州“霾雨河溢”,“莱阳大雨自六月起至八月止,稼伤过半”,济南地区“夏大雨雹,秋大水”。

到了大震当年,降雨连绵不断,时而暴雨成灾。如山东即墨“六月霾雨连绵,平地波涛泛涨、田禾淹没,死者甚众”。

随着气象的变化,大震之前的各种异常现象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而且范围很广,遍及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如大震前的小震活动、出现热异常。

《地震》诗里说热得人连气都喘不过来:“炎热猛东首,便便但喘息。”大震前日月星辰异常,地表水异常,地生白毛,短者一二寸,长者尺余,地声、地光频发等。

1668年7月25日晚8时(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 经过地壳应变能量的高度积累以及由此引发自然界的物理异常变化达到极限,大地震终于在山东省的郯城、临沂、临术三县交界处找到了突破口。

随着一道呈黄紫色云状的火光由南迤北,大地发出骇人的雷鸣声,强烈的地震如万马奔腾而来,其巨大能量势如破竹,涤荡了地面上的一切:建筑物像孩子手中的积木一样坍塌,粗壮的桥墩像纸糊一样,脆弱得不堪一击,大地突然间像波浪一样起伏不定,更有甚者,有些地方像被魔杖点中一般,平地喷砂射水,高达数丈。 刹那间,一阵阵热浪夹裹着腾空而起的烟尘迅速弥漫了夜空。

人们眼睁睁地看着地面被撕裂,家园被摧毁,亲人被吞噬,不禁惊恐万状,蜂拥逃生。一时间大人的喊叫声、妇孺的呼救声和伤者的呻吟声汇成一片凄凉哀绝的声浪,令人撕心裂肺。

“这就是山东郯城8。 5级强烈地震时最悲惨的一幕。”

管志光介绍说,“这次地震是中国大陆东部板块内一次最强烈的地震,地震释放的能量约是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的11倍,是我国境内发生的3次8。

5级(含)以上特大地震之一(另外两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地震、1950年西藏察隅8。

5级地震),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20余次)的8。5级(含)以上特大地震之一。

地震波及范围很大,南至浙江、江西,北至河北北部、辽宁,西至山西等省,东至隔海的朝鲜半岛,总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当时我国东部410个州县至今仍保留有520多条关于这次大地震的记载,其中郯城、临沂、临术、莒南、莒县、沂水、新沂、宿迁、赣榆、邳州等遭受极严重的破坏,山东大部、江苏和安徽北部150余县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 地震、地陷、喷水冒砂、山崩是郯城大地震震害的主要特征,而且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广。山东省大部分地区和安徽省北部,面积在174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面变形,其中山崩达15处之多。

变形带延伸南北长达120公里,其中强破裂带大致北起莒南县板泉,南到郯城县归义茅茨,长约70公里。 据专家调查,有23个州县记载了这次大地震的地裂、山崩等自然面貌破坏惨状。

另据史料记载,大地震前,震区东边的地壳很久以来一直在上升。原来海里的一个小岛,由于海岸上升,后来竟与陆地连成一片。

地震发生时,由于地表大面积升降,平地大面积被溢出来的地下水淹没,而苏北赣榆县海滩猛烈隆起,致使黄海海水退30里。 强烈地震的冲击和大面积的地面变形,使震区的建筑物遭受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

郯城,“房屋倒塌一空”,“震塌房屋数十万间”;其中城楼、县治、学宫、寺庙、村落一时俱倒塌如平地。据史料研究表明,郯城、临沂、莒县三地,无论从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种类、数量还是破坏程度等方面都是受灾最为严重的。

这次大地震死亡人口之多,也是历史上较为罕见的。从历史记载的资料来看,郯城、沂州、莒州三地死亡人数最高。

这次地震惊动朝野,康熙命户部速行详议,分别蠲赈。发免山东沂州等40州、县、卫年租多寡不等,银二十二万七千三百有奇,并遣官赈济。

当年国民党74师为什么覆灭

孟良崮战役是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中国***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以27万人对抗国军约45万人。,三天时间,解放军以少敌多,在国军重兵云集的地区将74师全军覆灭,并且拿下了敌方上将张灵谱首级,宣告胜利。

据了解,国民党74师是当时国民党五大主力军之一,装备美械装备,是甲种装备师,也是蒋介石指定的典范不对,但却在这场战役中被全部歼灭,其中到底有什么惊人的真相呢?中国历史网(www.lishi.com)小编这就来为大家揭晓。

孟良崮战役国民党74师全歼真相

1947年3月,蒋介石集中兵力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企图先占领陕北和山东,再占领华北和东北,进而占领全中国。在山东战场,集重兵40余万,由顾祝同坐阵徐州指挥,分别由汤恩伯、王敬久、欧震组成3个机动兵团,沿临沂至泰安一线,齐头北进,企图一举歼灭华东野战军主力于沂蒙山区。为粉碎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陈毅、粟裕精心布阵,开始与之斗智斗勇。当时,进攻山东解放区的国民党军各部相当集中,为避免在进攻中被分割歼灭,采取了“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方针。

为了调动国民党军队,迫使其分开,以便在运动战中将其各个击破,在1947年4月初到5月初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粟裕先后制定了5次调动国军的计划,指挥部队时南时北,忽东忽西,诱使其往返行军里程达1000公里以上,极大地消耗、迷惑了国民党军,终于导致第一兵团汤恩伯判断失误,认为陈毅、粟裕在他们强大军队的连续挤压下,已变得惊慌失措,不敢应战。于是,命令所辖各部发动全线进攻,以74师为主要突击力量,由淮阴出涟水,进入鲁南之临沂,担任开路先锋,向蒙阴进攻。为保证74师行动安全,汤恩伯还把黄百韬整编第25师、李天霞整编第83师置其左右,翼护其行。74师很快就占领了郯城、新泰、蒙阴,于5月11日从垛庄占领黄鹿寨、三角山、杨家寨、孟良崮,前锋直指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所在地坦埠。由于国民党军队拟对华东野战军实施中央突破,担当中路主攻的74师态势势必稍形突出,这样就将原来在一条线上齐头并进的整编第25师、整编第83师稍微落在了后面,为华野围歼74师造成了有利战机,但在战役发起前此两翼部队距74师皆不到10公里。

粟裕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情报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战局发展,决定以中央反突破对付国军的中央突破,采取正面反击、两翼楔入、断其退路和阻击各路援军的战法,将74师从国军重兵集团中割裂出来予以围歼。战机难得,稍纵即逝。决定围歼74师是陈、粟在很短时间内定下的决心,5月11日晚摸清74师动向,5月12日中午正式下达了围歼74师的作战命令。

华东野战军以第1、第8纵队楔入整编74师的左右邻结合部位,迂回穿插,抢占芦山,以第6纵队赶至垛庄封闭合围口,断其退路以第4、第9纵队实施正面突击,而以第2、第7、第3、第10纵队分别阻击、箝制莱芜第5军、新泰整编第11师、河阳第7军和整编第48师。此时,第74师师长张灵甫很快明白了粟裕要围歼自己的计划。

不过,当时解放军对其虽已有合围之势,但张灵甫凭其74师32000人的兵力及该师丰富的作战经验,只要向左或右方转进,便可与国民党军83师或25师靠近会合,因该师与这两个师都只相距不到10公里。一旦与其中一支会合,张灵甫的危险便会解除,粟裕指挥的解放军便不会那么容易能围歼74师了。更何况,国民党军40余万兵力大都在周边lOO多公里范围内,随时都会开过来。

因此,在发现粟裕部队对其有合围之动向后,张灵甫不但没有迅速撤离,面对险情,他反而作出了“将计就计”的决策,将部队拉上了就近的孟良崮,主动让解放军来包围自己。张灵甫幻想让74师做一个“钓饵”,在解放军10多万大军围住他的同时,周边的40多万国民党军则从外面又反包围解放军。

张灵甫相信,周边几十万国民党军,近则只有不到10公里,远也不过100多公里,他们开到这孟良崮,最多不过是一两天的时间。而凭74师的强大军事实力与孟良崮的险要山势,在此坚守一两天不成问题。他认为,只要四面的国民党军一围过来,他的74师不但能解围,更能实现“中心开花”的效果,使国民党军创造出在孟良崮围歼陈毅、粟裕的华东解放军的大捷奇迹。

可见,张之主动被围,目的在于牵制粟裕主力,使外围黄百韬、李天霞等部40余万军队对解放军形成更大的反包围。因为从距离上来看,两天之内,其援军完全可以到达孟良崮。

张灵甫将部队一拉上孟良崮,这场战役的性质及其意义就发生了重大变化。蒋介石立刻明白了张灵甫“中心开花”的用意,看清了这是个同陈毅、粟裕统率的华东解放军决战的绝好时机,他高兴地说“抓住山东共军主力,实为难得之良机,务必奏奇功于一役。”于是,他一方面命令张灵甫坚守阵地,吸引解放军主力,另一方面严令孟良崮周围的10个整编师,特别是李天霞、黄伯韬的部队尽力支援整编74师,以期内外夹击,聚歼华东解放军于孟良崮地区。

从上可见,华东野战军在陈、粟精心指挥下,高度机动,与国民党军“耍龙灯”式周旋,终于创造出包围74师的有利战机。

尽管担当中路主攻的74师态势稍形突出,以至于给华东野战军包围创造了一个机会,但张灵甫在发现粟裕的意图之后,完全可以并且有时间向国民党军25师或83师靠拢而跳出重围,可他却不退反进,主动被围,则是为了打个“中心开花”的大歼灭战,实现围歼华东野战军的目的。

久经战阵的张灵甫或许自大,但决不至于犯下孤军深入的大错。后来粟裕就曾明确指出“张灵甫乃百战名将,怎么能犯那样低级的错误?张的所谓孤军深入,实为深谋远虑的诱攻之策。”“战机不是自然地出现的,而是通过我军的指挥得当,广泛机动,诱使敌人因应而动创造出来的。”

作为当时指挥歼灭74师的主帅,这话说得最明白不过了。在后来的若干文章中,把华东野战军捕捉孟良崮战机,说成是整编第74师孤军冒进、送上门来的。这种说法是不符合战场实际的,既没有反映华东野战军将领的预见和战役决策,也没有反映国民党军的动向和“中心开花”作战意图。上述说法,可能是由于不了解创造和捕捉战机过程的缘故,是从解放军通常采用的传统战法出发来臆想战场情况,这未免是削足适履,而且也把张灵甫想得过于愚蠢。

攻坚战,阻击战,沂蒙战场无处不在血战解放军,王牌军,孟良崮上未见蒋家援军

陈毅、粟裕原想在运动中歼灭74师,却没料到张灵甫主动受围,还上了孟良崮,坚守待援。危险与战机同时产生。摆在华东野战军面前便一下子只有两种结局了:不是赶紧消灭74师,就是被74师粘住,反遭周边围过来的40多万国军的重创。战况到了这个阶段已很显然,粟裕的华野10余万人虽然围住了张灵甫的74师3万余人,但是自己又被40余万国民党军战略包围。如果攻坚不下,国民党军“中心开花”图谋得逞,后果将不堪设想!这种严峻战势说明,歼灭74师,绝非易事。要取得战役的胜利,既取决于围歼74师能否迅速解决战斗,又取决于阻援部队能否挡住援军。这就要求,解放军必须在国民党援军到达之前,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歼灭74师。

战斗于5月13日打响,经过14日、15日两天的生死激战,解放军虽攻下了孟良崮主峰一旁的一些山头,但张灵甫的主力尚在主峰顽守,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孟良崮上已躺下了数以万计血肉模糊的尸体。而攻山的解放军各纵队的伤亡也相当大,并且补充都出现了困难。加以周边国民党军队向孟良崮进发的情况,也令我军军心很有些紧张。因此,华东野战军总部与下属纵队一些指挥员提出:久攻不下,又是如此境况,是否忍痛从孟良崮撤退,以保大军不落入包围圈。亲临前线指挥所进行指挥的粟裕,自然透彻明白当前战势的严峻:获胜与战败这两种可能,都已接近了胜负概率的临界线,此时,惟一能让战局偏向胜利或失败的因素,就是对战双方的军心了,而其中最重要的却又是指挥官们的决战信心与指挥效率。

在这一关键时刻,粟裕果断下令:任何人不得言撤退!陈毅也宣布了追究失职者责任的“撤职、查办、杀头”的三大战场纪律。并严令各纵队务必不顾一切牺牲,限在24小时内攻上孟良崮,歼灭74师各纵队伤亡多少人,战役结束后,保证给予补足建制;同时,打破解放军为躲藏国民党军飞机、坦克历来只在夜里打大仗的传统,16日白天也继续进攻。

诚然,74师上山不得地利,孟良崮通体花岗岩,根本无法修造工事,守山士兵都暴露在解放军射界不说,这满山的怪石亦成了攻山者绝好的掩体,使得守山方没有开阔的射界,这是历来守战之大忌。兼之张灵甫的74师,赖以称霸的美式多为水冷式,可孟良崮上多石无水,其火力优势发挥不了。至于那些汽车、重炮、坦克,都带不上山,就更是一堆陈列品。

因此,所谓孟良崮险,对于74师来说,并不是像有人说的什么“易守难攻”,而是“易攻难守”。但张灵甫如果想实现“中心开花”,就必须上山,必须主动让其32000人马受解放军围攻,因为他那战术的整个核心要求,就是寄希望于周围40多万国民党军队能够在两天之内围攻过来,这样,不仅能使他的74师轻易解围,更能使国民党军获得一次消灭华东野战军的大捷。因为,按常理推断,近不到10公里,远也就100公里的各路国民党军队,一两天内完全能够到达。因此,张灵甫此役的成功与否,不在于74师上山,主要在于那40多万国民党军两天内会不会开过来。一旦用于反包围的国民党援军不到位,张灵甫本人及其战术便只有死路一条。

然而,直到16日下午74师被消灭之时,除了国民党83师师长李天霞在蒋介石严令威迫下,派该师中战斗力最弱的57团象征性地“来援救”外,整个孟良崮就再没有其他国民党军队的影子了。张灵甫按常理推断,只要他坚守一两天,周边国民党军是无论如何都能开进来的,他也的确死守了近三天。然而,就是他守到第三天时,国民党整编第5军被牵制于莱芜;整编11师被阻蒙阴西北;整编65师、整编25师被阻击于曹庄、蛤蟆崮、界牌;第7军、整编第48师被拒于留田、鼻子山。就是近在不到10公里的83师与25师都没有赶到,从而使解放军不仅有时间攻上孟良崮,全歼74师主力,而且还有时间在已撤出战场后,因清点被歼的敌人人数不够32000人(74师兵员数),又重返战场,再抓获躲藏的散兵7000余人,然后,解放军才浩浩荡荡从容撤走。

综上可以看出,尽管74师上山不占地利,但是面对10余万大军的围攻,还是坚持了近三天。因为按张灵甫原来的设想,只要74师能坚持两天,援军就能到达,“中心开花”的目的就能实现。而74师上山坚持两天的目标完全已经达到。由此可见,张灵甫是否上山关系不到国共双方这场战役的成败,是国民党援军两天多没有开过来,导致74师覆灭,导致张灵甫及其战术的失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74师的覆亡,非因74师上山,也非74师不能战。

把74师失败的责任一股脑地推到了死去的张灵甫身上,这是74师覆灭后,顾祝同、汤恩伯等为推卸责任在国民党军事检讨会上的做法。

援军矛盾重重,作战互不协调,救援无力人民参战支前,军民顽强奋战,共谱凯歌

只要国民党援军能够两天内开到孟良崮,74师就不会亡。很少有人提出异议。那么为什么增援不力?是哪些因素导致援军不能到位呢?

关于这个问题,时任国民党国防部第三厅厅长的郭汝瑰在日记中写道:“余以纯军事立场觉得此次失败十分怪异。盖74师左右翼友军均相距五六公里之遥,何以竟三日之久不能增援?”“各部队如此不协调,战斗力如此之差,除失败而外,当无二路。”在这里,郭汝瑰看到的也只是国民党援军自身的原因。

国民党军队自身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将领之间矛盾重重,作战互不协调,军官们大都把自己所辖的部队看成是升官发财的资本,各部队很难做到休戚相关、同舟共济。83师师长李天霞见张灵甫被围于孟良崮却暗自高兴,不但不救,反而率83师后撤。在蒋、汤的严厉命令下,才派一个连冒充旅部,进入沂水西岸佯装支援。后来在蒋介石的严令威迫下,才派出距离74师最近的57团增援,但又亲自打电话暗示该团团长,一旦情况紧急就马上后撤。黄百韬开始对救援74师也不甚热心,经蒋、汤再三催促,才派出部队支援,尽管后来25师不遗余力地执行蒋的命令,尽力支援74师,但那时解放军已完全控制了战略要地天马岭,25师援军被阻,寸步难行。由于多数国民党军官以保存势力为重,各打各的算盘,尽管蒋、汤一再严令增援,各路援军却不能及时赶到孟良崮救援。

国民党援军不能及时增援74师绝不单纯是国民党自身一方面的原因。国民党援军开不过来的另一重要的原因应该从解放军、从解放区人民对此次战役的全力支援方面来找。

与国民党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解放军方面上下一致,万众一心。各参战部队紧密配合、精诚团结。当时4个纵队打援,各阻援部队为堵住国民党军队的增援,不惜一切代价,顽强抗击,浴血奋战,凭借既设的野战工事,打退国民党军队一次又一次冲锋,在74师未被歼灭前,没有让援军靠近孟良崮一步,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是攻坚部队和阻援部队密切配合的结果。正如陈毅在孟良崮战役总结会上所说“伟大的歼灭战,离不开主攻和阻击,这往往是歼灭战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千千万万解放区人民的无私支援在这其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解放区人民人力、物质的有力支援,使解放军把绝大部分兵员放在作战第一线,既保证了完成阻击各路援军的任务,又使得解放军集中全力在不到三天就歼灭了74师。

当时解放军包括阻援部队在内的9个纵队、给养,主要依靠解放区百姓的支援。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下,解放区人民开展了空前规模的支前运动,他们以惊人的毅力,保证了数十万大军的物资供应。数以万计的大车、小车、担子和担架队川流不息地奢向前线,送物资、救伤员。诸城、滨海、蒙山、沂中、胶南、吴桥等地组织了千百支运粮队、担架队。运粮队的独轮车每车装粮均在200斤以上。人民群众自备干粮,再饿也不动军粮、自备蓑衣、席子,以备遇雨护粮。不论风雨阴晴,不怕敌机扫射,各地运粮队几乎没有完不成任务的。担架队和护理队则出入战场,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在此战役中,有7.6万随军民工,15.4万二线民工,69万临时民工参加支前。人民的支援巩固和加强了解放军在战役中的优势地位,对阻挡国民党各路援军及对整个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如陈毅所说“战争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事实证明,像这样规模巨大、人马众多的战役,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无私援助,要取得战役的彻底胜利是不可能的。

其次,除从人力、物资上大力支援外,人民群众还坚壁清野,开展游击战,积极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地方武装在国民党援军所到之处,庄庄放枪,处处埋雷,使国民党军队无落脚之地。人民群众在国民党援军进攻时,空室清野,疏散资财,埋藏粮食,并严密封锁消息,使国民党军队无法得到粮食和情报。战役开始后,鲁中、鲁南、滨海地方武装和游击队,积极配合主力部队阻击援军。鲁中地方武装训练了1000多名爆破能手,组织了60多个爆炸破袭队,带着大批地雷分别在蒙阴、沂水、大汶口、新泰、青州等地配合主力作战鲁南地方武装则向临滋公路出击,并斩断了临郯公路,不仅将鲁中前线国民党军队的大补给线切断两条,而且钳制国民党25师1个旅,师两个旅,20师1个旅,共4个旅不能增援孟良崮。

可见,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要想阻挡住国民党各路援军的进攻,取得这场战役的完全胜利,是难以想象的。

张灵甫在孟良崮将计就计而布下的“中心开花”战术,并非毫无根据。所以不能实现,是因为他看到的只是战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张灵甫久经战阵,一向过于自信,认为74师是战无不胜的“精锐部队”,又处于居三岛临下的有利地形,各路援军又比较靠近。但他却忽视了国民党军队自身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忘记了军队内部矛盾重重,不能协调作战的通病,更没有看到***的将领们运筹帷幄、解放军战士顽强奋战及其解放区广大人民群众对***军队的无私支援。

由此看来,74师的覆灭应该从该师被围和被歼两个方面考察。74师先是被围,继而被歼。被围是华东野战军将领陈、粟运筹帷幄,精心指挥,创造并及时捕捉了战机。但张灵甫在发现粟裕围歼自己的意图之后,完全可以并且有时间向周围国民党军靠拢而跳出重围,可他却不及时突围,反而主动被围,则是幻想打个“中心开花”的大歼灭战,实现国民党军围歼华东野战军的目的。74师被歼,不是因张把军队拉上了山。74师的确在山上坚持了三天,达到了坚守两天的目标,只是由于援军没有在三天之内到位。而国民党军队不到位的主要原因除了自身的某些因素外,还因为解放军阻援部队的顽强奋战和解放区人民的人力、物质、军事上的大力支援。

由此来看,国民党74师被全部歼灭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

第一:74师被围

被围是华东野战军将领陈毅和粟裕对此次战局的精心指挥,并且创造了绝佳的抓捕实际。但张灵甫在发现被围后,却不及时突围,反而主动被围,幻想来个中心开花的大歼灭战,结果可想而知。

第二:74师被歼

在孟良崮战役的三天时间里,国军援军并没有准时到位,也是导致74师被围剿的主要原因,也因为解放军战士们得到了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持。

然而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战俘反水

张灵甫曾经把涟水被俘共军编入74师,这件事情也被蒋介石知道了,亲自制止张灵甫这样做,但被张立即驳回,硬是把他们编入了74师。

多年后,当时负责汤兵团政治保卫、安全情报工作的特务头子毛森回忆说,关键时刻,共军俘虏的反水,是造成74师失败的原因。

网上有说,留在垛庄的辎重兵,正是这些共军俘虏。这些被俘共军有多少?据毛森说是两千,但也有说是六百的。

我想要些银杏树的资料

银杏——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

名称:银杏

英文名:ginkgo?gingko

别名:白果,公孙树、鸭脚树、蒲扇

分类: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纲:银杏纲?

目:银杏目?

科:银杏科?

属:银杏属

银杏(ginkgo?gingko.,拉丁名Ginkgo?biloba)别名:白果,公孙树、鸭脚树、蒲扇,属裸子植物。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的种实核果。银杏是一种孑遗植物。和它同门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灭绝。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银杏生长较慢,寿命极长,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寿命达到千余岁,现存3500余年大树仍枝叶繁茂果实累累。是树中的老寿星。在山东日照浮来山的定林寺内有一棵大银杏树,相传是商代种植的,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了。

银杏树高大挺拔,叶似扇形。冠大荫状,具有降温作用。叶形古雅,寿命绵长。无病虫害,不污染环境,树干光洁,是著名的无公害树种、有利于银杏的繁殖和增添风景。适应性强,银杏对气候土壤要求都很宽范。抗烟尘、抗火灾、抗有毒气体。银杏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春夏翠绿,深秋金黄,是理想的园林绿化、行道树种。可用于园林绿化、行道、公路、田间林网、防风林带的理想栽培树种。被列为中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松、柏、槐、银杏)。

濒危类别:稀有

保护级别:该物种已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浙江省西天目山为中国自然保护区之一,区内野生状态的银杏应严禁采伐。对海拔1000米陡峭岩壁处一株由茎、干基部再生树干的“五代同堂”古银杏,已垒石加固。中国各地零星的银杏古树,亦应加强保护;许多省区已有栽培。

[编辑本段]栽培要点

银杏实生繁殖。种胚有休眠现象。冬季或层积后早春播种。待苗高1米以上即可栽植。作行道树宜选用雄株。亦可用扦插及分蘖法繁殖。为促进提早结实、和培育良种无性系,可用芽接或枝接法繁殖。

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能活到一千多岁.?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的种实核果.银杏原遍布于全球,第四纪冰川之后,仅留存于中国亚热带山区.现在的银杏分布大都属于人工栽培区域,主要大量栽培于中国、法国和美国的南卡罗莱纳州。

种植方法

1.播种育苗种子宜采收颗粒大,树龄在80年左右的母树最好,采收的种子去皮阴干。南方可以秋播,北方以春播为宜。苗床宜选用透水性较好的沙质壤土。

2.利用萌蘖繁殖苗木在2月前后(北方化冻后)挖取基部半边带根的萌枝条,栽在苗圃里,直径1厘米至4厘米均可。此法容易成活。约10年左右即可开花结果。

3.扦插育苗在5月至6月份选用当年生软枝,剪成10厘米至15厘米,上留3叶至4叶,插入士中一半经常喷水,保证叶片不干,约一个半月至两个月即可生根。

4.苗木移植银杏直径在5厘米以下可以裸根种植,6厘米以上一般要带土培。裸根栽植的苗木,当年是缓苗期。而带土坨的苗木当年能生长。小苗成行栽好后用水漫灌。而大树栽植,最好是栽前将坑中灌满水,待坑中水渗完后,将大树植入坑中捣实,让坑中的水返上来滋润根部。下次浇水宜在坑边挖引水沟盛满水,让水慢慢渗透到银杏的根部。千万不要大水漫灌,很多人移栽银杏不活的主要原因不是干死的,而是泡死的。因为银杏的根系呼吸量大,大水漫灌,使根系缺氧窒息而发不出新根,根系逐渐腐烂。有些银杏即使死了,它的叶子还能展开,甚至第二年、第三年还能发芽,但是叶子很小,待它体内的营养耗光了,它才不发叶了。这就是银杏的“假活”现象。而有些银杏种下后第一年不发叶,甚至第二年也不发叶,如果掐皮,会发现皮是新鲜的,枝条也不干缩,这种树不一定是死的,说不定第三年就能发出叶子来。这种现象又称为银杏的“假死”现象。确定银杏假死还是假活,不能光看叶,重要的是看根。所以购买大苗,特别是从外购进的假植苗,一定要看根是否发黑,如果是,说明这苗是假活苗,再便宜也不能要。新鲜的苗应该是根的木质部发白,根皮略呈红色和木质部紧贴。

5.苗木的管理

(1)银杏成活后无须经常灌水,北方地区,化冻后发芽前浇一次水,5月如果天气干旱,可浇一次水,因为这是银杏—年中的生长高峰期。到了秋天,8月中旬是银杏一年中第二个生长高峰期,可浇一次水,两次灌水都可结合施肥进行。

(2)施肥:苗圃地施肥可在春、夏两季进行,春季在两行间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5000斤至10000斤,然后用小型旋耕机旋耕一遍,使肥均匀捣入土中,大苗可开放射状沟数条,将有机肥和表土拌匀填入沟中,春季施肥如果量大,一年一次即可,量小则在8月中旬补施一次。

(3)修剪:银杏一般不用修剪,因为银杏新梢抽发量少,即使是苗圃里的苗木,也应尽量地保持多的枝叶,以利其加速增粗。将要出售苗木的前一年,将1.8米以下的枝条剪去,经过一年的生长,可将剪口长满,表皮光滑,枝干直立。

(4)中耕:适当中耕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条件,中耕对银杏的须根起到了修剪作用,可以刺激更多的须根萌发,中耕的次数春秋各一次即可。

(5)防病治虫:银杏的病主要是幼苗期的立枯病。大田里苗木的主要虫害是金龟子幼虫(蛴螬)。幼苗期注意通风排湿,疏松表土,喷施波尔多液,防止立枯病。防治蛴螬的办法是尽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在施肥时,全园喷施一次3911农药500倍液,然后旋耕一遍,将喷施过药的肥料,旋进土里。另一种办法是将麸皮、米糠等拌湿后,拌上敌百虫药,用桶装两天,让其充分吸收了农药后,撒进地里,然后中耕。还有一种办法是每隔10米左右,埋一堆枯草,枯草上经常浇些水,每隔两个月掀开枯草,下面会有许多蛴螬,集中杀灭。

(6)结果树的培养:银杏为雌雄异株,异花授粉,所以结果树应配置授粉树,银杏的授粉能力很强,在微风下顺风25公里都是有效的授粉区,雄树和雌树的区别是:雌树枝条轮生明显,枝条平展生长,叶色浓,而雄树枝条直立互生。银杏果园种植的间距为4米×6米,实生苗生长速度快,选取胸径3厘米至4厘米的苗木,截头进行嫁接,一般用枝接,接穗选用3年生,皮色有光泽,并带有3个至6个短枝,结果颗粒大的优良品种为好。嫁接后3年至4年即可挂果。

[编辑本段]常见病害

银杏干枯病?

症状:病菌侵入后,在光滑的树皮上,产生光滑的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以后病斑继续扩大,患病部位渐见肿大,树皮出现纵向开裂。春季,在受害树皮上,可见许多枯**的庞状子囊抱子座,直径l一3毫米。天气潮湿时,从子囊抱子座内会挤出一条条淡**至**卷须状分生抱子角。秋季,子座变枯红色到酱红色,中间逐渐形成子囊壳。病树皮层和木质部间,可见羽毛状扇形菌丝体层,初为污白色,后为黄褐色。感病枝干的病斑蔓延,逐步使树皮成环状坏死,最后导致枝条和植株死亡。?

病原:银杏干枯病,又称银杏胴枯病。病原为子囊菌纲、球壳菌目真菌。该病菌亦能侵染板栗等林木。?

发病规律:病原菌由伤口侵入,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器在病枝中越冬,待温度回升,便开始活动。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3月底至4月初开始出现症状,并随气温的升高而加速扩展,直到10月下旬停止。分生孢子借助雨水、昆虫、鸟类传播,并能多次反复侵染。全国各主要银杏产区均有分布,常见于生长衰弱的银杏树。?

防治方法:?

①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性。这是防治银杏干枯病的关键措施。?

②重病株和患病死亡的枝条,应及时清理销毁,彻底清除病原。?

③及时刮除病斑,并用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0.1的升汞水、1%硫酸亚铁溶液、石灰涂白剂涂刷伤口,以杀灭病菌并防止病菌扩散。

[编辑本段]银杏品种

银杏品种按照种核形状划分为,长子类、佛手类、马铃类、梅核类、圆子类等五大类别。

银杏栽培品种类型划分

栽培品种类型、代表品种

核用品种?家佛指、马铃3号(魁铃)、大金果、洞庭皇、大梅核、海洋皇

叶用品种?高优Y-2号、安陆1号、WL43号

观赏品种?叶籽银杏、金带银杏、多裂银杏、垂乳银杏

雄株品种?G♂~12#、嵩优1号、广西早花

材用品种?豫宛9#、直干银杏S-31号

银杏的种子品种是各银杏产区多年来选育出的传统优良品种,如泰兴佛指、洞庭佛手、郯城金坠、马铃、郯城圆铃等等。

部分良种介绍于下:

安银1号大马铃:种核平均每千克268粒,出种率28%,出种仁率78%。树冠投影面积产量为每平方米2.7千克。味甜,有糯性,极丰产品质上等。

大佛手:江苏省洞庭山一带的主要地方品种。种核卵状长椭圆形,长约2.88cm,宽约1.73cm,每千克300—350粒,味甜,有糯性,极丰产,品质上等。

大园铃:为山东郯城银杏产区主栽品种。果实圆球形,熟时棕**被薄白粉,并具半透明油脆,种实单粒重11.8-15.7g,千克粒数-85粒,种核卵圆形,单粒重2.97-3.75g,千克粒数266-366粒,出核率25%,出仁率78%,种仁质细性糯味香清甜,品质上乘,丰产。

小园铃:为江苏大丰林业基地的特产,不但常年供应果实,用于绿化的银杏树非常多有几万株之多,是全国银杏基地保护地之一。

[编辑本段]经济价值

银杏又名白果,属于干果类,其经济结果年限可达数千年之久。在诸多的干果中,银杏的经济价值排名第三。白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食用和药用。中国白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银杏叶、果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尤其是防治高血压、心脏病重要的医药原料,银杏叶中提取物可以“捍卫心脏,保护大脑”。已知其化学成分的银杏叶化学提取物多达160余种。主要有黄酮类、萜类、酚类、生物碱、聚异戊烯、奎宁酸、亚油酸、蟒草酸、抗坏血酸、a-已烯醛、白果醇、白果酮等。白果的药用主要体现在医药、农药和兽药3个方面。

银杏在宋代被列为皇家贡品。日本人有每日食用白果的习惯。西方人圣诞节必备白果。就食用方式来看,银杏主要有炒食、烤食、煮食、配菜、糕点、蜜饯、罐头、饮料和酒类。明代李时珍曾曰:“入肺经、益脾气、定喘咳、缩小便。”清代张璐璐的《本经逢源》中载白果有降痰、清毒、杀虫之功能,可治疗“疮疥疽瘤、乳痈溃烂、牙齿虫龋、小儿腹泻、赤白带下、慢性淋浊、遗精遗尿等症”。明代江苏、四川等地曾出现了用白果炮制的中成药,用于临床。功能敛肺定喘,主治痰哮喘咳、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等症。

银杏外种皮含有大量的氢化白果酸和银杏黄酮。银杏有调节呼吸器官的作用,外种皮水溶性成分具有较好的镇咳祛痰作用,其作用性质与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类似。由于银杏含有银杏酸,对于结核杆菌、皮肤真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疗肺结核、皮肤病等;外种皮醇类中间体对22种临床常见致病真菌的抑制有效率为81%。0.1%的氢化白果酸抑制25种种临床致病真菌的有效率为92%。银杏叶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银杏叶,性味苦甘涩平,内含双黄酮,经实验和临床证明,它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对于冠心病、高血压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等单位于60年代用银杏叶研制出舒血宁针剂,经试验对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银杏的外种皮提取物对苹果炭疽病等11种植物病菌的抑制率达88%-100%。醇提取物对丝棉金尺蠖3天内防治率达100%,同时可防治叶螨、桃蚜、二化螟等害虫。据《民间兽医本草》记载,银杏制剂可治家畜劳伤吊鼻、肺痈咳喘、肺虚咳嗽、尿淋尿血、母畜白带等症。山东牧畜医站研制的定喘汤,治疗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治愈率达95%。银杏叶也可以作为农药使用。将1kg叶加水20kg,煮沸30分钟,然后泡2-3天,取其药液喷红蜘蛛、菜青虫防虫率达90%以上,而且无残留。

利用银杏果叶的有效化学成分和特殊医药保健作用加工生产保健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正引起国内外研究、开发、生产单位的重视,各国众多企业竞相研制生产以银杏为原料的天然绿色产品,替代对人体健康有较大副作用的合成化学品。江苏大丰银杏基地有10公分以上2万株利用银杏叶研制的银杏叶饮料、银杏桃果汁、银杏啤酒、银杏茶等保健品已在市场上流通。江苏省邳州市在银杏叶的种植和加工提取物(GBE)生产方面处于先进行列。银杏及银杏叶被用于制作健康枕头,《枕头记》中记录:精选三龄以上银杏叶等名贵中草药配制成银杏叶健康枕.淡淡幽香,能改善人体呼吸,提高睡眠质量,长期使用可以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疾病.防止成年人因血管老化引起的高血压、脑中风、糖尿病等,可使成年人尤其在中老年时期维持正常的心脏输出量以及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天然物质,使人尽可能保持正常的细胞生命周期。

银杏树干通直,木材是制乐器,家具的高级材料。银杏木材优质,价格昂贵,素有“银香木”或“银木”之称。银杏木材质具光泽、纹理直、结构细、易加工、不翘裂、耐腐性强、易着漆、掘钉力小,并有特殊的药香味,抗蛀性强。银杏木除可制作雕刻匾及木鱼等工艺品,也可制作成立橱、书桌等高级家具。银杏木具共鸣性、导音性和富弹性,是制作乐器的理想材料。可制作测绘器具、笔杆等文化用品,也是制作棋盘、棋子、体育器材、印章及小工艺品的上等木料。在工业生产上,银木最适宜制作X线机滤线板、纺织印染滚、机模及脱胎漆器的木模、胶合板、砧板、木质电话等。

银杏是公认的绿化、美化环境和具观赏价值的经济林木。银杏树姿雄伟壮丽,叶形秀美,寿命较长,病虫害少,最适宜作庭荫树、行道树或独赏树。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银杏夏天一片葱绿,秋天金黄可掬,给人以俊俏雄奇、华贵典雅之感。因此古今中外均把银杏作为庭院、行道、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银杏利用于作街道绿化时,应选择雄株,以免种实污染行人衣物。中国各城市最早用银杏作行道树的当推丹东市,有三条街路两侧为百年银杏。

注意事项

银杏叶不能与茶叶和菊花一同泡茶喝。?银杏内含有大量的银杏酸,银杏酸是含有毒性的,一般买来的叶子未经过深加工和提取,里面的银杏酸含量高达3000-4000ppm,特别银杏酸是水溶性的,一泡水不但没有吃到里面的银杏黄铜和银杏内脂等有效物质,反而效果是相反的,里面有毒!?在药品方面,特别是医院用药的银杏制品里面允许略含10ppm的银杏酸!

[编辑本段]生态价值

人类对银杏生态价值的认识较晚,银杏价值的最高层次--生态价值,无价之宝!?银杏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从栽培角度上看,银杏属于果树--干果;属于林木--用材树种、防护树种、抗病虫树种、长寿树种及耐污染树种。银杏适应能力强,是速生丰产林、农田防护林、护路林、护岸林、护滩林、护村林、林粮间作及"四旁"绿化的理想树种。它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优质木材、叶子和种子,同时还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治虫害、调节气温、调节心理等,是一个良好的造林、绿化和观赏树种,对我国大江南北农林种植结构调整、平原农区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绿化环境

银杏抗病虫害,被公认为无公害的种树,是观赏绿化最理想树种。公园,园林,住宅小区,行道两旁,城市绿化,栽植银杏,可谓"一劳永逸"。

二、净化空气

银杏具抗污染、抗烟火、抗尘埃等功能。可在工业区、住宅小区、城镇、人口密集地、休间小区、等按一定比例种植银杏树,形成银杏林区,银杏林带,自然净化空气,减少大气层悬浮物含量,提高空气质量。

三、保持水土

银杏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功效。在森林被伐,水土流失,风沙侵蚀地带,栽培银杏防护林区、防护林带,护路林、护岸林、护滩林、防沙林等,以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1996年贵州省普定县把栽培银杏,发展银杏产业为该县脱贫致富之路。该县水土流失严重,即使一把土也要种上一棵玉米,满地都是石炭岩沙。为防水土流失,农民改种银杏,既改善生态环境,又有经济收入(银杏叶卖给加工厂),当今,银杏已作为大别山,大巴山,沂蒙山等老、少、边地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即种银杏,改善生态环境,又形成产业经济,一举多得。

四、防治虫害

银杏有杀死农作物病虫之功能,尤其对棉花、叶螨、桃蚜、二化螟虫等尤其有效。在农业区周围种植银杏,为作物虫害天敌,以保护农作物。

五、调节气温

银杏树具冬暖夏凉特异功能。盛夏时节,掌心触摸银杏树干,手感冰凉,触摸其他树干(柳树),掌心觉热。据测定,盛夏时节,阳光直射大气气温高达40.20C时银杏树下为35.30C,大气气温与银杏树荫下温差为4.90C,而垂柳温差仅为2.30C,银杏调温能力为柳树之2倍多。因此,营造银杏林区,银杏林带,形成规模,造成小区气候,对农田,居住区均有调节气温改善气候的不可小视的良好影响。

郯城后东庄蒋姓历史

郯城县

编辑

同义词 郯城一般指郯城县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临沂市南部,地跨北纬34°22′—34°56′,东经118°05′—118°31′。

南部临近陇海铁路,为江苏省邳州、新沂、东海三市县所环绕,北半部与临沂市临沭、河东、罗庄、兰陵四县区接壤。

县境东西最大横距41.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2.3公里,总面积1189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0.77%。

[1]

截至2011年,全县下辖1个街道9个镇3个乡2个开发区,总人口97万人。

2014年,郯城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7.2亿元。

[2]

中文名称

郯城县

外文名称

The County Of Tancheng

别 名

中国银杏之乡、中国杞柳之乡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山东省临沂市

下辖地区

李庄、马头、港上1街道12乡镇

*** 驻地

郯城县郯城街道人民路29号

电话区号

0539

邮政区码

276100

地理位置

山东省最南端,与江苏相邻

面 积

1189平方公里

人 口

97万 (2013年)

方 言

郯城方言

气候条件

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

郯国故城、银杏古梅园、麦坡地震址、马陵古战场遗址、郯子公园等

机 场

临沂机场

火车站

郯城火车站

车牌代码

鲁Q

行政代码

371322

GDP

257.2亿元(2014年)

现任领导

县委书记:刘纪民,县长:刘连栋

特色小吃

马头烤牌、糁、沓煎饼、盐豆子等

目录

1 历史沿革

2 行政区划

3 地理环境

? 地质

? 地貌

? 河流

? 气候

4 自然资源

? 土地资源

? 水资源

? 矿产资源

? 生物资源

? 药材资源

5 人口民族

? 人口

? 民族

6 经济

? 农业

? 工业

? 固定资产投资

? 贸易

7 社会事业

? 医药卫生

? 文化事业

? 教育

? 科技

? 城建

? 城市公交

8 历史文化

9 旅游

10 交通

? 铁路

? 公路

? 机场

? 港口

11 特产小吃

12 著名人物

13 城市荣誉

历史沿革

编辑

山东省 郯城市 古地名:臧

郯城建置,始于郯国。

其建成公元前十一世纪。

战国时期,周威烈王八年(公元前418年),郯国为越所灭,其境入越。

周显王十四年(公元前355年),楚灭越后,其地又归楚。

直至秦统一六国,郯国之名不复存在。

秦行郡县制。

境地先属薛郡后为东海郡且郡治所在地,并在楚汉间有一短暂时期亦称郯郡。

属秦末增置十郡之一。

其辖境北近临沂,南至长江以北的扬州、秦州,东濒东海,西南到洪泽湖一带,为本县建置盛期之一。

汉承秦制。

郯为县、郡和徐州刺史部治所。

王莽代汉,东海郡地一度成沂平郡。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县建置更趋复杂。

先是三国魏黄初年间(220—226年),东海郡称东海国,郯县隶属关系仍旧。

但,徐州刺史部治所,自郯移设彭城(今江苏徐州)。

晋初,复称东海郡,郯县属之。

晋惠帝时,又改称东海国。

隋,改郡为州。

开皇初,郯郡废,郯县隶泗州。

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州为郡,泗州改称下邳郡,郯县又隶下邳。

唐,武德元年(618年),又行州县。

武德四年(621年),郯县属泗州。

贞观元年(627年),省入下邳,称郯城乡。

“郯城”作为政区名,始见于此。

元和间(806—820年),复置县时,遂以乡名为县名,称郯城县。

而后又省入临沂县,仍称郯城,隶属河南道沂州。

郯城县自唐后期省入临沂县,历经五代十国、宋、金直至元前期,未再复县,其县原治所称“郯城”。

在此长约500年的时期内,境域所属,随临沂县而易。

元末,郯城县复置。

[3]

明代,郯城县隶山东布政司兖州府沂州。

下辖政区为4乡45社。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兖州府之沂州划归直隶州。

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府,郯城县隶沂州府。

其下辖政区,清前期为4乡32社;中后期为4乡45社。

民国2年(1913年),裁府置道,郯城县隶济宁道,下辖5区48保。

民国14年(1925年),山东省由四道改为十一道,郯城县属琅琊道,辖区依旧。

民国17年(1928年),道废,郯城县直属山东省 *** ,其辖区改为5区44乡。

民国25年(1936年),郯城县隶属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区更为7区45乡。

翌年,其辖区又为5区45乡。

1938年春,日本侵略军侵占郯城。

1939年11月,八路军一一五师解放郯西之马头镇。

1940年1月,又攻克郯城。

与此同时,郯城县抗日民主 *** 成立,隶属鲁南行政专员公署。

同年10月底,郯城复为日军侵占。

1941年2月,由于形势变化,县 *** 撤销。

1942年4月,马陵办事处(县级政权)建立,隶滨海专署。

1943年,郯城大捷后,马陵办事处改称郯城县人民 *** ,隶属关系未变。

同年10月,县 *** 隶属滨海专署二行署。

此间1941—1944年,根据斗争形势需要,在郯城县东部及西部增置了临沭、赵镈(苍山)二县。

1945年4月,郯城县人民 *** 隶属滨海行署二专署,下辖10区2镇。

1947年2月,郯城县为 *** 占领,人民 *** 政区同1945年, *** *** 政区按民国初年设置,后改为23乡2镇。

1948年11月8日,郯城县全境解放,隶属鲁中南行署第六专署。

1950年5月隶属临沂专区公署。

1956年1月,郯城县人民 *** 改称郯城县人民委员会。

1968年2月,又改名为郯城县革命委员会。

1981年6月,复名为郯城县人民 *** ,隶属临沂地区行政公署。

[3]

1994年12月至今,隶属山东省临沂市。

[2]

行政区划

编辑

2014年郯城县行政区划图

1994年11月10日,撤销杨集乡、黄山乡,设立杨集镇、黄山镇。

1995年12月18日,撤销高峰头乡、庙山乡,设立高峰头镇、庙山镇。

1996年7月3日,撤销港上乡、沙墩乡,设立港上镇、沙墩镇(鲁政函民字[1996]32号)。

1997年6月4日,司家乡更名为清泉乡(鲁政函民字[1997]25号)。

2000年,郯城县辖11个镇、11个乡。

2000年12月29日,撤销十里乡、归义乡,将其并入郯城镇;撤销大尚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红花乡;撤销清泉乡,将其并入泉源乡;撤销高册乡,将其并入马头镇。

即郯城县由11个镇、11个乡调整为11个镇、6个乡:郯城镇(归义乡、十里乡)、马头镇(高册乡)、重坊镇、李庄镇、褚墩镇、杨集镇、高峰头镇、庙山镇、黄山镇、港上镇、沙墩镇、胜利乡、新村乡、花园乡、红花乡(大尚庄乡)、泉源乡(清泉乡)、归昌乡。

(括号内的为被撤并的乡镇)

2011年3月,原辖褚墩镇、黄山镇划归临沂市罗庄区管辖;

街景

2011年8月,撤销李庄镇、沙墩镇,合并成立新的李庄镇;

2011年8月,撤消新村乡,设立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经过乡镇整改合并后,郯城县辖1个街道(郯城街道)9个镇(马头镇、李庄镇、重坊镇、杨集镇、庙山镇、港上镇、胜利镇、高峰头镇、红花镇)3个乡(花园乡、归昌乡、泉源乡、)2个开发区(郯城经济开发区、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

[4]

地理环境

编辑

地质

郯城麦坡地震断裂带遗址

郯城县地处沂蒙山南麓,当沂沭河断裂带南延部分。

断裂带东侧两条断裂:昌邑——大店断裂、安丘——莒南断裂,均较清晰明显;西侧两条断裂:唐郚 ——葛沟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则隐伏于第四系复盖层下,并向西南延伸。

这四条断裂走向基本平行通过县境,构成大型北北东向构造带。

这一构造带晚期新构造活动中又被北西西向断裂所切错,致使区域地质更趋复杂。

[5]

地貌

郯城马陵山之战遗址

郯城县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临郯苍平原腹心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地面平均比降为二千五百分之一,海拔26~58米。

山区面积183.3平方公里,占郯城县总面积的14.1%,主要分布于东部马陵山一带,其次是西北部零星残孤山丘。

[5]

河流

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沂河、沭河、中运河水系,流向多为自北向南,均为季节性河流,郯城县主要河道45条,全长620.7公里。

沂河、沭河纵贯县境,为过境主要河道。

其次还有分沂入沭水道、五里河、新涑河、武河、武河行洪道等;苏鲁边界出境河道有老墨河、白马河、沙沟河、浪清河、郯新河、柳沟河、黄墩河、黄泥沟等。

基本具备承接客水、排泄内涝的功能。

[5]

气候

县境属暖温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依照气候学上之物候现象和气温变化划分四季,各季不等长。

冬季最长153天,夏季次之92天,秋季最短57天,春季为63天。

冬季寒冷少雨,为半干旱气候,夏季炎热多雨,为湿润性气候,春秋季为温暖宜人的半湿润气候。

但随着地球大气趋于变暖和污染加剧,县内气温增高,降水减少,日照率降低。

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3.1~13.7度之间,南部高于北部。

气温的变化明显。

县内降水量的特点是南部多于北部,中部最少。

[5]

自然资源

编辑

土地资源

1999年调查,郯城县土地总面积为196.8万亩,其中农用地面积139.3万亩,占郯城县土地总面积的71%。

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120.2万亩,人均1.4亩,园地面积12.0万亩,人均占有0.08亩。

非农用地面积57.5万亩,占郯城县土地总面积的29%。

[6]

水资源

境内水资源丰富。

降水为地表水的主要来源,年降水量比较充沛集中。

汛期易发生洪涝,而春秋又常出现干旱天气。

河川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过境水的利用量较小。

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富集程度很不均匀。

[6]

矿产资源

郯城县因其在大地构造上的特殊地位,地层比较齐全,构造十分复杂,拥有得天独厚的成矿条件,矿产资源丰富。

据资料统计,金属矿有铁矿,非金属矿有煤、金刚石、重晶石、石灰岩、建筑黄沙、建筑石材等。

铁矿:境内铁矿主要集中在县境中部十里乡小埠岭一带,故名“小埠岭铁矿”。

截至2010年,该矿C级储量为162.8万吨,开采品位平均50%,最高可达%。

另有东北方向距该矿一公里处的马屯矿区,储量为18.5万吨。

上述两区内矿石皆属自熔性磁铁矿,具有品位高、熔点低、有害成分少、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埋藏浅、易开采等优点。

金刚石:为境内代表矿种之一。

截至2013年底,中国已发现的四颗特大金刚石中,有二颗出自郯城县境内。

一颗是1981年8月在县内金刚石矿所发现,重124.27克拉,在四大钻石中位居第三,取名“陈埠2号”;另一颗是1937年秋天在李庄镇金鸡岭发现,重281.25克拉,为中国钻石之最,比位居第二的“常林钻石”几乎重一倍。

[6]

生物资源

境内生物资源丰富,除人工栽培植物和人工饲养的动物外,野生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且有较强的适应性。

动物:截至2010年,县境内动物有600余种,主要有鱼类、爬行类、鸟类、兽类和昆虫类。

随着人口的增长,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无计划的捕杀,野生动物日渐减少,有的已经绝迹或接近绝迹。

郯城银杏林

植物:县内植物种类繁多。

截至2010年,郯城县高等植物有121科7种,其中野生植物89科660种,栽培植物104种。

各类植物中,林木树种中以杨、柳、槐多见,银杏、板栗最具代表性;药材有毛莨等百余种。

小麦、水稻、玉米则为境内主要栽培植物。

[6]

药材资源

境内中药材资源丰富,截至2010年,境内出产中药材300余种,以植物材为多,动物材和矿物材种类不多,产量也较小。

植物材:羊蹄(土大黄)、天门冬、太子参、牛膝、白芷、何首乌、地榆、防风、黄芩、葛根、山药、百部、百合、半夏、香附、茅根、元胡、杜仲、远志、枣仁、柏子仁、芫条花、柴胡、丹参、桔梗、苍耳、茵陈、鹅不食草、瓜蒌、兔丝子、紫苏、薏芯仁等。

动物材:土元、地龙、金蝎、刺猬皮、桑螵蛸、蝉蜕、蜂房、夜明砂、蛇蜕、僵蚕等。

矿物材:云母、钟乳石、朱砂、代赤者石、磁石、青蒙石等。

[6]

人口民族

编辑

人口

街头小品

1959年,郯城县总人口即达47.93万人;1969年,郯城县总人口为63.16万人;1979年,郯城县总人口增至74.86万人;1989年,郯城县总人更达85.09万人;1999年,郯城县总人口已达96.45万人。

建国50年,本县净增人口55.09万人,净增率达136.5%。

此人口数字为建国前186年间所增人口的16.8倍。

若以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数字338770人计算,郯城县1953—1999年46年间,即净增人口57.58万,净增率148.1%,更为建国前186年间所增人口的17.2倍。

1497.6降至1312平方公里。

[7]

2010年,郯城县总人口92万人。

2011年,郯城县总人口92.7万人。

人口分布密度:从空间分布看,与山河相间之地貌特点一致,呈随山河走向疏密分布之特点。

马陵山绵延东境南北60余公里,约占郯城县总面积12%,此山区为县内人口密度最小地区,沂沭河川流县地腹心40~60公里不等,其干流两岸1公里之内为县人口最为稠密区,山河之间或两河之间涝洼地区,其人口密度介于二者之间。

从性别构成比来看,郯城县男女性别比为106.19:100。

[8]

2012年年末,郯城县总户数25.9万户,总人口94.1万人,非农业人口23.3万人,男性48.5万人,女性45.6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6.4:100。

出生人口9733人,其中男性5328人,女性440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15‰。

[9]

民族

19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汉族548233人,占总人口的99.52%; *** 28人,占0.48%;其它有壮族6人,朝鲜族4人,满族2人,哈尼族1人。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汉族7884人,占总人口的99.54%,比19年普查增长39.40%,年均增长1.86%; *** 3481人,占0.45%,比上次普查增加31.46%,年均增长1.53%;其它民族为满族13人、壮族5人、朝鲜族4人、蒙古族1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郯城县有17个民族。

其中汉族871079人,占99.52%;比1982年普查增长13.88%; *** 4094人,占0.46%,比1982年普查增长16%;其它民族为蒙古族7人,朝鲜族3人、苗族11人、藏族2人、彝族10人、壮族7人、布依族4人、满族22人,侗族1人、瑶族2人,白族2人,哈尼族3人,傣族1人,傈僳族1人,土族1人。

[7]

2011年,郯城县汉族占99.54%; *** 占0.45%;其它民族为满族、壮族、朝鲜族、蒙古族。

经济

编辑

城市夜景

郯城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等,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瘦肉猪生产基地县。

是银杏、板栗、琅琊草、葱蒜姜椒等优质基地。

郯城县为全国四大银杏产区之一,有“天下银杏第一县”的美誉。

县内定植银杏700万株,其中百年以上大树2.8万株,年产银杏200万公斤,银杏生产已成为郯城县经济的支柱产业。

工业已形成了包括化工、造纸、机械、煤炭、建材、纺织、食品、印刷等行业的生产体系。

2010年,郯城县生产总值达到190.4亿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13%,其中一产增加值23.9亿元,增长3.6%;二产增加值92.5亿元,增长13%;三产增加值74.7亿元,增长15.2%;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2.2:48.6:39.2。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70.5亿元,增长25.05%,实现增加值82.8亿元,增长16.6%;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4.8亿元,增长24.6 %;地方财政收入5.63亿元,增长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3亿元,增长1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55元,增长11.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08元,增长14.9%。

[10]

2012年,郯城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4.84亿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11.5%。

其中,一产增加值23.52亿元,增长4.3%;二产增加值100.74亿元,增长9.5%;三产增加值90.58亿元,增长15.9%;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0.9:46.9:42.2。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5.2亿元,增长18.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9.4亿元,增长22.8 %;地方财政收入6.39亿元,增长1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8亿元,增长1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96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69元,增长13.85%。

[9]

农业

2005年,郯城县粮食总产61.92万吨,增长23.5%,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新增银杏绿化覆盖面积6万亩、杞柳5000亩、琅琊草2000亩,无公害蔬菜12万亩。

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523家,农业龙头企业248家,其中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家和12家。

各项支农政策全面落实。

降低农业税2个百分点,农民减负2437万元。

发放粮食直补资金和良种、农机具购置补贴1526万元。

实施“百万农户致富”工程,发放贴息贷款1.46亿元,扶持致富项目7.4万个。

[11]

2012年,郯城县粮食总产量76.1万吨,单产515.5公斤,第8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年畜牧业发展良好,猪存栏35.8万头,出栏51.5万头,肉类产量达到5万吨。

[9]

工业

2005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0.3亿元、增长71.7%;利税11.49亿元、增长82.52%;税收2.8亿元、增长36%;完成工业总投入26.7亿元,新上投资过500万元的项目126个,其中过亿元的7个;有5家企业实现税收过千万元,其中恒通化工1.53亿元;郯城县工业产值利税率达12.7%,高出全市5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降低6.2个百分点。

累计投入744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50万元。

新发展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比重达到24.8%,提高了13个百分点。

郯城县新增省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3个、总数达到8个,有60家企业通过山东省QS质量安全认证,20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德兴食品公司标准化示范项目通过国家级验收。

顺利完成了县纸板厂、黄山煤矿改制工作。

[11]

2012年,郯城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244家,亏损企业2家。

工业总产值377亿元,增长19.1%,其中轻工业173家,实现产值245.3亿元,增长18.6%;重工业71家,实现产值131.2亿元,增长19.8%。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5.2亿元,增长18.7%。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工业耗电量13.33亿千瓦时,增长27.8%。

高新企业比重上升,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88.1亿元,占规模工业企业生产总值比重23.37%,同比提高0.95个百分点。

新凯电子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仁和制药、博士乐液压被评为临沂市企业技术中心。

24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家为国有,145家为股份合作经济,14家为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其它经济成分为82家。

民营工业企业产值367.6亿元,增长19.2%。

三大主导产业全年实现产值280.7亿元,增长17.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4.5%。

全年新建55个招商项目中有45个属于三大主导产业。

郯城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17家,亏损企业2家,有工作量的建筑业企业15家,签订合同额6.86亿元,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亿元,同比增长15.6%;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2万平方米,实现营业收入4.3亿元,营业利润6960万元。

全年建筑行业平均从业人员202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11人,持证上岗人员987人。

[9]

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郯城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9亿元,增长44.8%。

工业总投入26.7亿元亿元,新上和技改投资过500万元的项目126个,其中过亿元的7个。

2004年确定的工业重点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

县啤酒厂由河南金星集团成功重组,总投资3亿元,建设年产20万吨规模。

[11]

2012年,郯城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266个,完成投资额104.3亿元;房地产完成投资额4.8亿元,合计109.4亿元,同比增长22.8%。

按行业构成划分:一产项目8个,完成投资额1.75亿元;二产项目144个,完成投资额65.6亿元;三产项目114个,完成投资额41.85亿元,其中房地产完成投资4.8亿元。

房地产企业投资完成4.8亿元,同比减少3.3%。

销售面积为28万平方米,销售金额为9.2亿元,每平方均价3283元,同比分别增长29.1%、61.4%、25%。

[9]

望采纳

山西太原到江苏昆山怎么走?

走路?开车?坐火车?飞机?

自驾

1从起点出发,在太原市城区行驶7.4公里,进入G108/太榆路

点击查看详细道路信息

道路详细信息1.1从起点出发,朝西方向行驶385米,过弘易信贸易公司约100米后右转进入G208/平阳南路

1.2沿G208/平阳南路行驶431米,稍向右转走匝道,右转

1.3行驶6.4公里,进入G108/太榆路

2沿G108/太榆路行驶1.0公里,稍向右转走匝道(经武宿A收费站(太原)),进入太旧高速

3沿太旧高速一直向前行驶,从济南/青岛出口离开,进入青银高速

点击查看详细道路信息

道路详细信息3.1沿太旧高速行驶113.7公里(经旧关收费站(平定)),进入石太高速

3.2沿石太高速行驶71.0公里(经井陉西收费站),从济南/青岛出口离开,进入青银高速

4沿青银高速行驶267.1公里(经鲁冀收费站(清河)),从济南/泰安出口离开,进入京沪高速

5沿京沪高速一直向前行驶,过西存坎约150米后稍向左转进入锡澄高速

点击查看详细道路信息

道路详细信息5.1沿京沪高速行驶608.6公里(经鲁苏省界收费站(郯城)),进入宁通高速

5.2沿宁通高速行驶66.8公里,过西存坎约150米后稍向左转进入锡澄高速

6沿锡澄高速行驶57.0公里(经江阴大桥收费站(靖江)),从苏州/上海出口离开,进入沪宁高速

7沿沪宁高速行驶78.3公里,到达终点

急求巢湖自然灾害历史记录

巢湖志

一、洪涝旱灾

从历史资料考察,洪涝旱灾成因基本上受气候因素、暴雨及长江高水位以及工程措施、人为因素影响。

本市受季风影响大,因此有年内降雨分配不均衡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降雨量在夏季(6~8月)最多,占年降雨量的50%。春季(3~5月)次之,占年降雨量的30%。秋冬两季雨水较少。夏季是农作物生长需要大量水份的季节,少雨年份塘坝水库蓄水量供不应求,容易发生干旱。如1978年降雨量473.3毫米,塘坝水库大部分干涸,发生了特大干旱。多雨或突降暴雨年份,又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本市易受洪涝灾害主要是圩区。圩区地面高程在7~8米之间,与巢湖及其他河流的水位紧密相关,而巢湖水位又受长江水位的影响,汛期长江水位常高于巢湖水位,湖水不能下泄长江,圩区就经常处于高出地面的外水位压迫之下;特别是有些圩堤堤身单薄低矮,沟塘率低,蓄洪能力小,排涝能力低,遇大暴雨,内外夹攻,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如建国后的1969年、1980年、1983年都是由于长江、巢湖水位高,暴雨强度大而造成了洪涝灾害。

本市塘坝水库工程蓄水容量小,排灌和蓄水工程整体配套和管理不相适应,抗御水、旱灾害能力较弱。山、丘、圩实现沟、渠、路、林配套的较少,渠系建筑物和交叉建筑物配套工程远达不到规划要求。有些河道淤塞,宣泄不畅,河、湖滩圈圩相应减少了滞洪能力。

据省水利设计院《安徽省水旱灾害史料整理分析》一文载,本市属于庐州府区、江淮大区。根据近500年历史上水旱发生次数综合统计,发生水灾185次,重现期2~3年;发生旱灾190次,重现期为2~3年。灾害发生大都在夏秋季节。水旱年际连续发生的机遇,连续水出现机遇较多,约20年出现一次;连续旱、先涝后旱、先旱后水出现的机遇均约30年出现一次。以近500年系列作统计,特大水年和大旱年(包括特大旱年)的重现期均为70~100年左右。一般水灾的重现期约4年左右,一般旱年重现期为6年左右。从建国后的灾害资料分析,本市大的洪涝灾害出现周期一般是10年左右,如1954年、1969年、1980年、1983年的洪涝出现;旱灾出现平均是2~3年一次,一般大旱平均4~5年出现一次,较大的旱灾出现周期约10年左右,如1958年、1966年、1978年。较大的洪涝灾害和旱灾是交替出现的。连续旱灾出现在1958年和1959年,1978年和1979年。

(一)历史上洪涝旱灾纪实

清道光十一年(1831)大水。

清道光十三年(1833)大水,饥民载道。

清道光十四年(1834)旱、蝗。

清道光十八年(1838)大水。冬大雪,压折房屋、竹、树。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八月雨冰雹,禾皆受伤。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大水,没田、庐、人、畜,有入市深丈余者。

清道光三十年(1850)大疫,东黄山一带出姣百余尾,腥水伤禾极广。

清咸丰六年(1856)庐郡蝗旱,米价腾贵,野有饿殍。

清同治五年(1866)大水,各湖圩溃,……十六州县蠲免旧欠三年银米。

清同治八年(1869)大水。

清同治十年(1871)风灾、虫害。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五月大雨,江水骤长数丈,庐州府属之无为州、和州、巢县、含山大小各圩,淹没殆尽。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大旱。

清宣统二年(1910)大旱。

中华民国14年(1925)全年均旱。

中华民国15年(1926)旱、蝗。

中华民国20年(1931)大水灾,客水特大,堤、坝、圩尽溃,人、畜、屋、禾均遭巨灾,长江为四十年最大洪水,水灾之重,实为百年未见,巢县被水淹田23.35万亩。

中华民国21年(1932)大旱灾、蝗虫灾,田禾枯搞,收成大减。

中华民国23年(1934)大旱,被灾田亩38.04万亩,被灾人口26万余人,损失稻谷152.1536万担。

中华民国37年(1948)遍涝。

其中以民国20年(1931)洪水灾害最为严重,受灾面积广,时间长,损失大,洪水位高达11.30米。民国23年(1934)为特大旱灾,沟塘干涸,田地龟裂,禾苗枯死。

(二)建国后洪涝旱灾

1949年年降雨量大,江水倒灌,山洪汇集,夏秋两季共淹掉圩口240个,震圩40个,淹没田约19.18万亩,其中圩田约13.31万亩,重灾民4.8970万人,轻灾民5.2260万人。

1954年,全年降雨量1604毫米。4月份降雨量104.5毫米,5月份达263.5毫米,6月份降雨达257.1毫米,7月份达483.6毫米,8月份降雨50.6毫米,均偏多。仅5~8月的降雨量就达1054.8毫米,接近或超过正常年景的全年降水量。4月20日水位开始上涨,江水倒灌,加上山洪暴发,四周河水下泻,6月底水位高达11.32米,大部圩堤溃漫成灾。7月份水位达11.30米,23日全部圩堤溃破,25日铜城闸溃缺。8月份最高水位达12.93米。堤溃破后皆陡涨水1米以上,比1931年最高水位高出0.91米,比1949年最高洪水位高出1.66米。全县淹没良田约18.52万亩,滩田及内河港汊低田淹没9万亩(包括山洪淹没2.5万亩,江堤溃决后淹没的约1.27万亩在内),共计受淹约27.52万亩。有约4.1万户、16.52万人(包括城镇4535户、约1.9万人口)受灾。受淹房屋约4.87万间,倒塌冲毁房屋约1.34万间。淹死11人,抢险和倒墙打伤8人。家禽家畜溺水死亡甚多。当年粮食减产8148.7万斤。

1958年5月1日起,久晴不雨。银屏、凤凰两地历时90天,黄山、柘皋、炯炀、槐林、半汤等地持续103天未下透雨。此间,全县均降雨量99.1毫米,比上年同期少613毫米,全年降雨量只有8毫米。天气酷热,室外温度达40℃以上,最大蒸发量10毫米,一般在7~8毫米。5月下旬起,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到6月中旬,全县普遍受旱,面积达12.32万亩,占实种面积的12.3%,其中水稻约9.13万亩,旱作物约3.19万亩。此后旱情逐渐加重,禾苗枯黄、塘坝开裂、井底断泉。最大受旱面积达87.33万亩(水稻57.28万亩占实种面积的94.5%,旱作物30.05万亩)。成灾面积75万亩,减产达达5125万斤。全市2058个村庄,约18.65万人饮用水发生困难,方集乡孙家长村100多户,淘米洗菜用水要到4里外的山涧去挑;团山乡界墩村等30个村庄的400余户,也到3里外去挑水。

1959年从6月3日至8月底共88天未下透雨,受灾面积67万亩,成灾面积58万亩。

1961年,春季到秋季干旱,受旱面积52万亩,比较严重的有巢北的青岗、赵集、柳集、方集、分路、庙岗、凤凰、歧阳等乡。当年全县粮食歉收。

1969年,梅雨季节雨量偏大、降雨集中,仅7月14日至18日5天降雨350.9毫米,其中7月15日1天降雨120.7毫米,连续大暴雨致使江湖水位猛涨、7月25日,巢湖闸水位11.8米,山洪暴发。全市受灾面积22.1万亩,无收面积21万亩,减产约1.03亿斤,受灾人口达15万。

1978年是百年来见的夏连秋旱,年降雨量仅有473.3毫米,年蒸发量为1540毫米,降雨少,蒸发多,绝大部分塘坝水库干涸。受灾面积31万亩,成灾面积29万亩。受灾24.43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42%;其中受特重灾人口约12.2万人,占受灾总人口的50%。

1980年,从6月中旬到9月上旬,裕溪河出现25年未遇洪水,巢湖发生10年未有过的水情。80天中阴雨42天,多降暴雨,雨量2毫米,8次暴雨过程,先后出现4次洪峰,一次比一次高。9月2日,裕溪河水位11.35米,超过1969年最高洪水位12厘米。第四次洪峰时,巢湖闸水位11.54米,接近1969年最高洪水位,且水位11米以上持续32天。整个汛情具有1954年的持久性和1969年的紧张性。

汛期漫堤成灾圩25口,受灾面积9.10万亩,溃破圩20口,淹田1.31万亩,洪水钻山淹1.99万亩;淹没集镇6个,村庄21个,房屋5698间;计受灾3086户、约1.36万人;倒塌草屋11间,瓦房1379间,淹没排灌站58个,机房127间,电机33台,柴油机3台。

1983年,5月中旬开始连日阴雨,峏山前圩和坝镇43联圩部分低洼田受淹。6月下旬以后,连降大到暴雨,山洪暴发。自6月25日至7月17日累计雨量428毫米,占年平均降雨量的40%,最大日雨量129毫米。7月5日,巢南部分地区6小时最大雨量106毫米,湖、河水位迅速上涨。7月26日巢湖闸最高水位12.29米。7月14日凤凰颈闸外最高水位14.52米,均超过1969年和1980年的最高洪水位,警戒水位持续时间长达2个半月。大小圩口险情不断出现,出险的涵闸陡门有605处,险埂要段576处,圩堤渗漏376处,塌堤溜坡554处。7月19日、27日两次受6级以上西南风,8月23日凌晨2~6时受6级以上西北风的袭击,中垾联圩、南大圩等大圩口险情加重。全县共破圩83个,淹没农田约5.2万亩,占圩口总面积的34.7%;钻山淹约4.14万亩,洪水冲毁面积1.51万亩,其它受淹面积约4.37万亩。受淹集镇、村庄436个6568户,房屋约1.27万间,受害群众2.07万人;淹没电灌站218座、机房236间、电机100台。

8月份以后,又出现夹秋干,受旱约4,1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约1.93万亩,经济作物约2.23万亩。

二、地震

本市及邻县无为县是几组断裂交汇处。这几组断裂是:北北东方向的郯城——庐江深断裂带和下扬子断裂带;北东方向的滁河断裂和巢湖市——香泉断裂;北西方向的桥头集——东关断层;北东东方向的高林桥断层和东西方向的照明山断层。

根据卫星照片分析,桥头集——东关断层、高林桥断层、照明山断层都是些较新、活动较激烈的断层。1585年,在高林桥和照明山断层交汇处附近发生了六级地震;在巢湖市——香泉断裂上,温泉颇为发育。

著名的郯城——庐江深断裂带,是中国东部年代最老、活动历史最长、现在还在活动的断裂带。对它的地震地质特征,本市尚无研究。年9月25日,断裂中南端——花塘乡西南三户梅发生了两次有感地震。

我国现在哪里的银杏树苗质量最好

在广东,湖北,湖南等地的都比较好

银杏(Ginkgo Liloba L.)银杏科,银杏属,俗称白果,公孙树。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美洲,与动物界的恐龙一样称王称霸于世,至50万年前,发生了第四纪冰川运动,地球突然变冷,绝大多数银杏类植物濒于绝种,唯有我国自然条件优越,才奇迹般的保存下来。所以,科学家称它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目前,浙江天目山,湖北大别山、神农架等地都有野生、半野生状态的银杏群落。毫无疑问,国外的银杏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入的。

银杏为著名的“活化石”。中生代侏罗纪银杏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白垩纪晚期开始衰退。第四纪冰川降临,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绝大部分地区灭绝,野生状态的银杏残存于中国浙江西部山区。由于个体稀少,雌雄异株,如不严格保护和促进天然更新,残存林分将被取代。

银杏是中国特有而丰富的经济植物资源。利用银杏果叶的有效化学成分和特殊医药保健作用加工生产保健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正引起国内外研究、开发、生产单位的重视,各国众多企业竞相研制生产以银杏为原料的天然绿色产品,替代对人体健康有较大副作用的合成化学品,从而为中国的银杏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无比广阔的前景,迅速提高了银杏的利用价值及其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影响,为社会创造了就业和财富,为人类带来了健康和长寿。

形态特征

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一5枚成簇生状,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在宽阔的顶缘多少具缺刻或2裂,宽5-8(一15)厘米,具多数叉状并歹帕细脉。雌雄异株,稀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的叶腋;雄球花成葇荑花序状,雄蕊多数,各有2花药;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两叉(稀3一5叉),叉端生1具有盘状珠托的胚珠,常1个胚珠发育成发育种子。种子核果状,具长梗,下垂,椭圆形、长圆状倒卵形、卵圆形或近球形,长2.5一3.5厘米,直径1.5一2厘米;假种皮肉质,被白粉,成熟时淡**或橙**;种皮骨质,白色,常具2(稀3)纵棱;内种皮膜质,淡红褐色。

生活习性

野生状态的银杏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水热条件比较优越。年平均温15℃,极端最低温可达-10.6℃,年降水量1500--1800毫米,全年雾日可达248天。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pH值5--6。伴生植物主要有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金钱松Pseudolarix kaempferi (Lindl.)Gord.、榧树Torreya grandis Fort.ex Lindl.、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蓝果树Nyssa sinensis Oliv.、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天目木姜子Litsea auriculata Chien et Cheng、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 Oliv.、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 Maxim.、交让木Daphniphylklum macropodum Miq.、毛竹Phyllostachys Mazel ex H.de Lehaie 等。银杏寿命长,我国有3000年以上的古树。初期生长较慢,蒙蘖性强。雌株一般20年左右开始结实,500年生的大树仍能正常结实。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动展叶,4月上旬至中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叶。

适于生长在水热条件比交优越的亚热带季风区。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pH值5~6。一般4月上旬至中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叶。寿命长,中国有树龄3000年以上的古树,雌株一般20年左右开始结实,500年生的大树 仍能正常结实。?

保护价值

银杏为银杏科唯一生存的种类,是著名的活化石植物,又是珍贵的用材和干果树种,由于具有许多原始性状,对研究裸子植物系统发育、古植物区系、古地理及第四纪冰川气候有重要价值。叶形奇特而古雅,是优美的庭园观赏树。对烟尘和二氧化硫有特残的抵抗能力,为优良的抗污染树种。种子作干果。叶、种子还可作药用。该物种已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保护措施

浙江省西天目山为我国自然保护区之一,区内野生状态的银杏应严禁采伐。对海拔1000米陡峭岩壁处一株由茎、干基部再生树干的“五代同堂”古银杏,已垒石加固。全国各地零星的银杏古树,亦应加强保护;许多省区已有栽培。

栽培要点

实生繁殖。种胚有休眠现象。冬季或层积后早春播种。待苗高1米以上即可栽植。作行道树宜选用雄株。亦可用扦插及分蘖法繁殖。为促进提早结实、和培育良种无性系,可用芽接或枝接法繁殖。

银杏--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能活到一千多岁,是树中的老寿星. 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的种实核果.银杏原遍布于全球,第四纪冰川之后,仅留存于我国亚热带山区.现在的银杏分布大都属于人工栽培区域,主要大量栽培于我国、法国和美国南卡罗莱纳州。

银杏的分布

中国的银杏资源主要分布在山东、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湖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省的60多个县市。江苏省邳州市在银杏叶的种植和加工提取物(GBE)生产方面处于全国先进行列。中国有成千上百个用银杏果叶机器提取物为原料,研究开发保健食品,医药品、化妆品的科研、生产和教学单位,银杏的产品琳琅满目,银杏的科学研究论文不计其数,银杏的产值已在中国各银杏产区的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例,银杏的资源和深加工产品市场在国内外竞争激烈。

银杏的价值

植物学家常把银杏与恐龙相提并论,并有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称。银杏属于干果类,在诸多的干果中,银杏的经济价值排名第三。白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食用和药用。

食用白果,养生延年,银杏在宋代被列为皇家贡品。日本人有每日食用白果的习惯。西方人圣诞节必备白果。就食用方式来看,银杏主要有炒食、烤食、煮食、配菜、糕点、蜜饯、罐头、饮料和酒类。

白果的药用主要体现在医药、农药和兽药3个方面。明代李时珍曾曰:“入肺经、益脾气、定喘咳、缩小便。”清代张璐璐的《本经逢源》中载白果有降痰、清毒、杀虫之功能,可治疗“疮疥疽瘤、乳痈溃烂、牙齿虫龋、小儿腹泻、赤白带下、慢性淋浊、遗精遗尿等症”。明代江苏、四川等地曾出现了用白果炮制的中成药,用于临床。银杏外种皮含有大量的氢化白果酸和银杏黄酮。外种皮水溶性成分具有较好的镇咳祛痰作用,其作用性质与环磷酰胺及地塞米松类似。外种皮醇类中间体对22种临床常见致病真菌的抑制有效率为81%。0.1%的氢化白果酸抑制25种种临床致病真菌的有效率为92%。此外,外种皮提取物对苹果炭疽病等11种植物病菌的抑制率达88%-100%。醇提取物对丝棉金尺蠖3天内防治率达100%,同时可防治叶螨、桃蚜、二化螟等害虫。据《民间兽医本草》记载,银杏制剂可治家畜劳伤吊鼻、肺痈咳喘、肺虚咳嗽、尿淋尿血、母畜白带等症。山东牧畜医站研制的定喘汤,治疗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治愈率达95%。

银杏叶也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到目前为止已知其化学成分的银杏叶提取物多达160余种。主要有黄酮类、萜类、酚类、生物碱、聚异戊烯、奎宁酸、亚油酸、蟒草酸、抗坏血酸、a-已烯醛、白果醇、白果酮等。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等单位于60年代用银杏叶研制出舒血宁针剂,经试验对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同时,银杏叶也可以作为农药使用。将1kg叶加水20kg,煮沸30分钟,然后泡2-3天,取其药液喷红蜘蛛、菜青虫防虫率达90%以上,而且无残留。

银杏及银杏叶被用于制作健康枕头,《枕头记》中记录:银杏的种核俗称白果,品味甘美,营养丰富,医.食俱佳,也作药膳或入药,银杏的叶子.种皮和树根均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可入中药,精选三龄以上银杏叶等名贵中草药配制成银杏叶健康枕.淡淡幽香,能改善人体呼吸,提高睡眠质量,长期使用可以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疾病.防止成年人因血管老化引起的高血压、脑中风、糖尿病等,可使成年人尤其在中老年时期维持正常的心脏输出量以及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天然物质,使人尽可能保持正常的细胞生命周期,保持梦寐以求的青春活力。

目前,用银杏叶提取物配制的护肤、护发等方面的产品达50余种。此外,利用银杏叶研制的银杏叶饮料、银杏桃果汁、银杏啤酒、银杏茶等保健品已在市场上流通,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银杏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从栽培角度上看,银杏属于果树一干果;属于林木一用材树种、防护树种、抗病虫树种、长寿树种及耐污染树种。银杏适应能力强,是速生丰产林、农田防护林、护路林、护岸林、护滩林、护村林、林粮间作及“四旁”绿化的理想树种。它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优质木材、叶子和种子,同时还可以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农田小气候,是一个良好的造林、绿化及观赏树种,对我国大江南北农林种植结构调整、平原农区林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银杏木材优质,价格昂贵,素有“银香木”或“银木”之称。银杏木材质具光泽、纹理直、结构细、易加工、不翘裂、耐腐性强、易着漆、掘钉力小,并有特殊的药香味,抗蛀性强。银杏木除可制作雕刻匾及木鱼等工艺品,也可制作成立橱、书桌等高级家具。银杏木具共鸣性、导音性和富弹性,是制作乐器的理想材料。可制作测绘器具、笔杆等文化用品,也是制作棋盘、棋子、体育器材、印章及小工艺品的上等木料。在工业生产上,银木最适宜制作X线机滤线板、纺织印染滚、机模及脱胎漆器的木模、胶合板、砧板、木质电话等。

银杏还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银杏夏天一片葱绿,秋天金黄可掬,给人以俊俏雄奇、华贵典雅之感。因此古今中外均把银杏作为庭院、行道、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在我国的名山大川、古刹寺庵、无不有高大挺拔的古银杏,它们历尽兴沧桑、遥溯古今,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历代骚人墨客涉足寺院留下了许多诗文辞赋,镌碑以书风景之美妙,文载功德以自傲。无怪乎人们惊叹古银杏与古文化紧密地连在一起。

银杏气势雄伟,树干虬曲、葱郁庄重。选取姿势优美的银杏,加工制成盆景,将大自然中银杏的雄姿浓缩在盆盎之中,古特幽雅、野趣横生,清供案头,令人怡情怡目。

银杏树冠大荫状,具有降温作用。叶形古雅,寿命绵长。无病虫害,不污染环境,树干光洁,是著名的无公害树种、有利于银杏的繁殖和增添风景。适应性强,银杏对气候土壤要求都很宽范。抗烟尘、抗火灾、抗有毒气体。银杏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是理想的园林绿化、行道树种。可用于园林绿化、行道、公路、田间林网、防风林带以及机关、学校、工厂绿化的理想栽培树种。

银杏树的种植方法

1.播种育苗种子宜采收颗粒大,树龄在80年左右的母树最好,采收的种子去皮阴干。南方可以秋播,北方以春播为宜。苗床宜选用透水性较好的沙质壤土。

2.利用萌蘖繁殖苗木在2月前后(北方化冻后)挖取基部半边带根的萌枝条,栽在苗圃里,直径1厘米至4厘米均可。此法容易成活。约10年左右即可开花结果。

3.扦插育苗在5月至6月份选用当年生软枝,剪成10厘米至15厘米,上留3叶至4叶,插入士中一半经常喷水,保证叶片不干,约一个半月至两个月即可生根。

4.苗木移植银杏直径在5厘米以下可以裸根种植,6厘米以上一般要带土培。裸根栽植的苗木,当年是缓苗期。而带土坨的苗木当年能生长。小苗成行栽好后用水漫灌。而大树栽植,最好是栽前将坑中灌满水,待坑中水渗完后,将大树植入坑中捣实,让坑中的水返上来滋润根部。下次浇水宜在坑边挖引水沟盛满水,让水慢慢渗透到银杏的根部。千万不要大水漫灌,很多人移栽银杏不活的主要原因不是干死的,而是泡死的。因为银杏的根系呼吸量大,大水漫灌,使根系缺氧窒息而发不出新根,根系逐渐腐烂。有些银杏即使死了,它的叶子还能展开,甚至第二年、第三年还能发芽,但是叶子很小,待它体内的营养耗光了,它才不发叶了。这就是银杏的“假活”现象。而有些银杏种下后第一年不发叶,甚至第二年也不发叶,如果掐皮,会发现皮是新鲜的,枝条也不干缩,这种树不一定是死的,说不定第三年就能发出叶子来。这种现象又称为银杏的“假死”现象。确定银杏假死还是假活,不能光看叶,重要的是看根。所以购买大苗,特别是从外购进的假植苗,一定要看根是否发黑,如果是,说明这苗是假活苗,再便宜也不能要。新鲜的苗应该是根的木质部发白,根皮略呈红色和木质部紧贴。

5.苗木的管理

(1)银杏成活后无须经常灌水,北方地区,化冻后发芽前浇一次水,5月如果天气干旱,可浇一次水,因为这是银杏—年中的生长高峰期。到了秋天,8月中旬是银杏一年中第二个生长高峰期,可浇一次水,两次灌水都可结合施肥进行。

(2)施肥:苗圃地施肥可在春、夏两季进行,春季在两行间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5000斤至10000斤,然后用小型旋耕机旋耕一遍,使肥均匀捣入土中,大苗可开放射状沟数条,将有机肥和表土拌匀填入沟中,春季施肥如果量大,一年一次即可,量小则在8月中旬补施一次。

(3)修剪:银杏一般不用修剪,因为银杏新梢抽发量少,即使是苗圃里的苗木,也应尽量地保持多的枝叶,以利其加速增粗。将要出售苗木的前一年,将1.8米以下的枝条剪去,经过一年的生长,可将剪口长满,表皮光滑,枝干直立。

(4)中耕:适当中耕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条件,中耕对银杏的须根起到了修剪作用,可以刺激更多的须根萌发,中耕的次数春秋各一次即可。

(5)防病治虫:银杏的病主要是幼苗期的立枯病。大田里苗木的主要虫害是金龟子幼虫(蛴螬)。幼苗期注意通风排湿,疏松表土,喷施波尔多液,防止立枯病。防治蛴螬的办法是尽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在施肥时,全园喷施一次3911农药500倍液,然后旋耕一遍,将喷施过药的肥料,旋进土里。另一种办法是将麸皮、米糠等拌湿后,拌上敌百虫药,用桶装两天,让其充分吸收了农药后,撒进地里,然后中耕。还有一种办法是每隔10米左右,埋一堆枯草,枯草上经常浇些水,每隔两个月掀开枯草,下面会有许多蛴螬,集中杀灭。

(6)结果树的培养:银杏为雌雄异株,异花授粉,所以结果树应配置授粉树,银杏的授粉能力很强,在微风下顺风25公里都是有效的授粉区,雄树和雌树的区别是:雌树枝条轮生明显,枝条平展生长,叶色浓,而雄树枝条直立互生。银杏果园种植的间距为4米×6米,实生苗生长速度快,选取胸径3厘米至4厘米的苗木,截头进行嫁接,一般用枝接,接穗选用3年生,皮色有光泽,并带有3个至6个短枝,结果颗粒大的优良品种为好。嫁接后3年至4年即可挂果。

注意事项

银杏叶不能与茶叶和菊花一同泡茶喝

银杏内含有大量的银杏酸,银杏酸是含有毒性的,一般买来的叶子未经过深加工和提取,里面的银杏酸含量高达3000-4000ppm,特别银杏酸是水溶性的,一泡水不但没有吃到里面的银杏黄铜和银杏内脂等有效物质,反而效果是相反的,里面全是毒!

在药品方面,特别是医院用药的银杏制品里面允许略含10ppm的银杏酸!

银杏品种

银杏:又名白果,公孙树,鹅(鸭)掌子,属裸子植物,是仅存于我国的“活化石”植物。其寿命长,适应性强,用途广,抗病力强,易管理,是可持续利用的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于一体的优良树种。

银杏叶、果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我国白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尤其是防治高血压、心脏病重要的医药原料,从银杏叶中提取的药物可以“捍卫心脏,保护大脑”是重要的药库,特别是叶片的化学提取物达160余种,其有效利用是当今世界最热门的话题,果是高级滋补保健品。银杏树干通直,木材是制乐器,家具的高级材料,树高大挺拔,叶似扇形。春夏翠绿,深秋金黄,被列为中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松、柏、槐、银杏)。是公认的绿化、美化环境和具观赏价值的经济林木。其经济结果年限可达数千年之久。现存3000余年大树仍枝叶繁茂果实累累,因此大力发展银杏生产是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的千秋大业。是极具优势的产业。为目前国内正在蓬勃发展的树种。现将部分良种介绍于下:

安银1号大马铃

种核平均每千克268粒,出种率28%,出种仁率78%。树冠投影面积产量为每平方米2.7千克。味甜,有糯性,极丰产品质上等。

大佛手

江苏省洞庭山一带的主要地方品种。种核卵状长椭圆形,长约2.88cm,宽约1.73cm,每千克300—350粒,味甜,有糯性,极丰产,品质上等,9月成熟。3元/株。

大园铃

为山东郯城银杏产区主栽品种。果实圆球形,熟时棕**被薄白粉,并具半透明油脆,种实单粒重11.8-15.7g,千克粒数-85粒.种核卵圆形,单粒重2.97-3.75g,千克粒数266-366粒.出核率25%,出仁率78%,种仁质细性糯味香清甜,品质上乘,丰产,9月成熟。3元/株。

求关于“孝”的古文,最好是叙事的古文故事.

01 孝感动天

舜,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 />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

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 />

03 啮指痛心

曾参,

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 />

04 百里负米

仲由,

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 />

05 芦衣顺母

闵损,

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 />

06 鹿乳奉亲

郯子,

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 />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

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 />

08 卖身葬父

董永,

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 />

09 刻木事亲

丁兰,

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 />

10 行佣供母

江革,

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 />

11 怀橘遗亲

陆绩,

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 />

12 埋儿奉母

郭巨,

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 /> 13 扇枕温衾

黄香,

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 />

14 拾葚异器

蔡顺,

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 />

15 涌泉跃鲤

姜诗,

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 />

16 闻雷泣墓

王裒,

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 />

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

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 />

18 卧冰求鲤

王祥,

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 /> 19 恣蚊饱血

吴猛,

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 />

20 扼虎救父

杨香,

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 />

21 哭竹生笋

孟宗,

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 />

22 尝粪忧心

庾黔娄,

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 />

23 弃官寻母

朱寿昌,

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 />

24 涤亲溺器

黄庭坚,

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回答者: 万俟龙 - 秀才 三级 3-20 13:04

查看用户评论(1)>>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了!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0 个人评价

50% (0) 不好

50% (0)

相关内容

关于描写人物的歇后语[越多越好/]

求关于“道德”“诚信”方面的小故事··越多越好!...

100分!! 谢谢!1 泡妞全过程秘笈 越多越经典 该...

茅盾作品的段落赏析越多越好啊(除了子夜)

我要找关于黄河的资料,越多越好啊!!!

更多关于孝 故事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故事

其他回答 共 1 条

古人有24孝,现孝感市有24孝馆。

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2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13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14 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5 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16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