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

2.都德的《最后一课》

3.午睡有什么好处午睡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4.德国有哪些城市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

德国萨尔布吕肯天气_德国萨尔布吕肯天气怎么样

勇气

白求在英国举行的那次相当拘谨的军人午餐会上,大家准也不认识谁。我坐在一个美国伞兵身边。他是第101空降临——一巴顿英雄部队的,约摸二十岁。像多数跳伞运动员一样,他长得比一般美国军人颀长些,而且肩膀很宽,看上去是个孔武有力的硬汉子。他胸前闪耀着的勋章缓带,比我记忆中任何将级官衔以下的人都要多。他开头有些怯生生的,不很健谈。但是过了不久,他的拘束消失了,给我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白求在大规模进攻开始的前一天(进攻法国前24小时),盟军向诺曼底空投了伞兵,这个年轻人就是其中之一。不幸的是,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天差不多亮了,老早已经在脑子里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没有找到,也见不到任何战友。他吹响了用以集合队伍的尖声警笛,却得不到任何响应。焦虑不安的几分钟过去了,他再吹一遍,还是一个人也没有来。他于是知道原定计划出毛病了,他现在是单枪匹马,完全陷落在敌人控制的土地上了。

白求他懂得,必须马上找个地方隐蔽起来。他着陆的地点,是在一个整洁的、收拾得挺漂亮的果园里的一堵五墙附近。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他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他总得碰碰运气啊。他朝那房子奔去,一边温习着寥寥可数的几句法语,那是专为应付这种紧急状况而学的。

白求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女人开了门。她长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她显然是刚从做早饭的灶间出来的,她的丈夫和她的三个小小的孩子——一个是婴儿,坐在一张高椅子上———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白求“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白求“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

白求“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他迅速地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旁边的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橱门。

白求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士兵来了。他们已经看到这个伞兵降落,而这一间又是附近惟一的房子。他们搜查得干净利落,转眼之间就找到了这个美国伞兵,把他从碗橱里拖

了出来。

白求那位仅仅是由于藏起美国人而犯罪的法国农民,在被拉出厨房的时候,想要招呼他妻子一声,但是一个德国士兵一拳打在他的嘴上,他就说不出话来了。德国人命令他

站到院子里,他并没有受到审讯,也不能向妻儿说一声再见,根本无所谓手续不手续,就被当场枪毙了。妻子呜咽,孩子放声大哭起来。

白求德国士兵知道怎样发落敢于掩护敌人的法国老百姓,不过对于如何处置他们的这个美国俘虏,却显然有一场争论。于是他们暂时把他推入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上。

白求棚屋后边有一个小小的窗口,由此望去,可以看到田野边缘的那片树林。那伞兵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白求德国人发现他逃走了。他们一边跑到棚屋后边来追他,一边向他开枪。子弹没有打中目标。不过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脱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白求他刚跑进树林——悉意经营的、没什么灌木和杂树的法国树林——就听到周围都是追兵,互相吆喝着。他们分散开来,正在很有次序地进行搜索。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看来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了。他没有什么机会了。

白求对,还有最后的一次机会。伞兵振作起来押了这一注。他拼命往回跑,避开一棵又一棵的树,离开树林,再次跑进田野。他跑过了棚屋,穿过院子,院子里还躺着那个被的法国人的尸体。这个美国兵又一次来到这户农家,敲响了房门。那位法国女人很快打开了门。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他们面对面地,站了也许一秒来钟。她没有向她丈夫的尸体看上一眼,一直看也不敢看他一下。她直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的到来使她变成了寡妇,孩子们变成了孤儿。

白求“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他问。

白求“哦,当然啦。快!”

白求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他在碗橱里躲了三天。法国农民的葬礼举行的时候,他是呆在那儿的。三天之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

白求德国人再没有来过这户农家。他们想不到需要再来搜查这间房子,因为他们不理解他们所要对付的这种人民。也许,他们理解不了,人类的精神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

度。两种勇气打败了他们——智胜他们的美国青年的勇气,和那位法国女人的勇气——她毫不犹豫地给了美国伞兵第二次机会。

白求我被这真实的故事里的两位主角迷住了。我常常想到他们,并把这个故事多次讲给美国驻法国和意大利的战士们听。不过我缺乏口才,总也不能圆满地表达出我对这两

位卓越人物的看法。直到全欧胜利日以后,当我准备回国的时候,碰上了一位空军将领,他才把我感受到的确切地说出来了:“青年伞兵有的是拼命的勇气。”他说,“在牢笼里,他看到了而且抓住了惟一的出路。他是个勇敢机灵的孩子。不过,那位法国妇女的勇气呢,是经常同你在一起,永远不会让你丢脸的。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幸福?”我惊奇地望着他。

白求“对,幸福。”将军重说一遍,“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

-----------------------------------------------------------

有个9岁的美国小姑娘,一天,大人告诉她,上帝创造万物,没想到她却脱口而出:“我拥有的一切都是中国制造的。”这是飞虎队王牌飞行员迪克·罗西讲述的一个小故事。用它来说明中美两国间日益紧密的经贸关系,是再贴切不过的了。然而,经贸关系的加强毕竟刚刚才载入中美关系史册。早在60多年前,两国人民在二战期间共同谱写了一首感人至深的友谊之歌。直到今天,特别是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这段深情厚谊仍屡屡被后人忆及,得到了广为传颂。

上世纪40年代初期,正当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时候,几百位像罗西一样的美国志愿者,在陈纳德将军(1893-1958)的领导下,组成美国志愿航空队奔赴中国抗日前线,同中国军民并肩战斗。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对日宣战,志愿航空队被并入美国空军,继续在华对日作战。这支驾驶着鲨鱼头形战机的航空队一直以“飞虎队”的威名著称于世。

今年9月,在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整整60年之后,90岁的罗西再次来到中国,同来的还有战友大卫·海沃德等。这虽不是他们战后首次故地重游,两位老战士却依然有感于中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我对你们的国家充满钦佩之情,”海沃德在北京饭店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激动地说。“你们在各个方面一直都做得很出色,在建设国家方面,在发展经济体制方面,在贸易关系方面,以及在各个时期同美国的友谊方面都表现不俗。”

海沃德表示,今天中国的城市同上世纪40年代相比真可谓是不可同日而语。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宽阔的大道、现代化的交通系统,都令他赞叹不已。

--------------------------------------------------------------

往事难忘

美国“飞虎队”老兵在武汉黄鹤楼撞响吉祥钟,祈祷世界和平。周国强 摄

罗西是1939年秋参加美国海军,开始接受航空训练的,那时他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机械专业,离毕业还有一年时间,他因而未能完成大学学业。1941年,罗西加入飞虎队,来到中国。

海沃德介绍说,日军袭击珍珠港,重创太平洋舰队之后,美国举国上下抗议声响成一片,很显然,几乎每个身强体健的美国人都会被征召入伍。他说,人们都将其视作一次机遇,因为志愿参军既能为国效力,又可以学到新本领。

“对我来说,我一直想学开飞机,所以当时我对自己说,这是个学开飞机的好机会,”他回忆道。“我觉得出国去中缅印地区肯定会是一段惊险的经历,后来证明确实如此。”

罗西补充说:“当我们知道我们要帮助中国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时候,我们都为此感到自豪。”

当时的客观条件极其有限,但美国志愿者同中国军民密切合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当时飞虎队的飞机是中型战斗机,一般只能飞行六七个小时,作战的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另外,飞虎队的战机也无法像今天的飞机那样在云层之上飞行。

海沃德说,恶劣的天气条件和落后的导航系统使飞虎队损失了不少飞机。飞机失事之前,机组人员不得不弃机跳伞,这种情况下,他们只有依赖当地的中国人才能重返基地。“上帝保佑,许多美国战士在中国人的帮助下返回了基地。”他说。

“那些日子里,我们非常非常依赖中国人民,”海沃德坦言。“他们为我们建机场,为我们提供食物,替我们守卫飞机。他们还专为我们开了一些小饭馆和裁缝店。”

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左)同飞虎队员们在中国昆明机场。新华

他说,尤其重要的是,中国人建立了一个被称为“中国网络”的空袭预警系统。该系统由大量人员、无线电设备、电话、电报线路等组成,向美国航空队提供至关重要的情报。

美国航空队的每一次胜利,都会得到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罗西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昆明、桂林的年轻人用鲜花、柑橘向他们表示谢意的情景。“那些事情你怎么都忘不了,它们会让你更加热爱中国人民,”罗西说。

海沃德还绘声绘色地讲述了飞虎队当年所取得的一次胜利。1944年4月,海沃德所在的中队得到情报,日军已在泰国清迈集结了大量战机,意欲空袭昆明。上级命令他们中队立即飞往清迈,在日机起飞之前,将其摧毁。据估计,日军对昆明的空袭一旦得逞,将会造成巨大伤亡和损失。这一次,飞虎队员们超常飞行了10个小时,成功得在清迈机场炸毁了日本飞机,粉碎了日军空袭昆明的计划,而“飞虎队”仅仅损失了一架战机。“我们使昆明免遭空袭,大家都觉得给中国人民帮了大忙,”海沃德说。

除了直接同日本空军作战之外,飞虎队还参与了空运军用物资的行动。空运航线跨越喜马拉雅山,穿梭在海拔3000到6000米的山峰之间,因而被称为“驼峰航线”,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艰险的一条航线。尽管如此,罗西到战争结束为止,至少在此航线上飞行了735次。

罗西回忆说,陈纳德将军离开重庆的时候,为他送行的当地群众人山人海,汽车无法开动,竟然被周围的人们一直推到机场。“这表明了他们的感激之情,”他说。“我想陈纳德将军生前从未忘记那一天,我们也不会忘记。”

--------------------------------------------------------------

铭记教训

二战结束后,罗西在加利福尼亚创立了一家名叫“飞虎航线”的货运航空公司,他在这家公司当了25年的飞行员。罗西现任美国飞虎协会主席,是美国王牌飞行员协会会员。

海沃德则选择了另一种职业生涯。战后他进入一所很有名的工科大学学习石油工程,并取得硕士学位,退休前一直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回首往事,海沃德由衷地渴望世界和平,呼吁各国之间应友好相处。他说,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得出的一大教训就是,应该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各国人民应该,也完全可能彼此友好。“据我观察,中国人一般都是很友好的,我们也愿意对你们以朋友相待,”他说。“双方都明白,和平相处当然要比反其反面要好得多。”

海沃德指出,美中两国在二战时期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独霸西太平洋地区的贸易,不允许任何其他国家参与。

“他们需要石油、纤维等资源,为得到这些资源不惜发动战争,尽管日本国内有些人也知道战争是不可能获胜的。美国当时有着巨大的工业潜力,我们最终战胜了他们,”他说。

海沃德同时表示,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明智,懂得如何通过贸易关系和人员互访来避免战争的爆发。

海沃德有3个儿子,4个孙子孙女。老人很乐于同亲人们分享自己在战争期间的种种经历。他告诉记者,2000年来中国的时候,他带上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那次中国之行令他非常满意,他的子孙们在中国过得也很愉快。

“我经常向他们讲起我那时的亲生经历和我从战友们那里听说的事情,”海沃德说。

此外,作为第22轰炸机中队协会的财务秘书,海沃德搜集了许多协会会员们提供的飞虎队故事,并出版了书籍和录像带。

满怀着对中美历史友谊的珍视之情,海沃德驳斥了关于当前中美关系的负面论调。“我感觉不到任何敌视,感觉不到任何关切。两国都是经济强国,发展态势都很好,”他最后说。

“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让友谊延续下去,我们同中国人是多年知交。我们又是贸易伙伴,同中国这样的国家进行贸易是件重要的事情。”

-------------------------------------------------------------

都德的《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说的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那天早晨上学”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这一部分描述了弗郎士在上学的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背景和弗郎士的身份、性格特征,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

小说先写弗郎士上学晚了,加之没有复习好功课,害怕挨老师的“训斥”,因而闪过想逃学的念头。这一独白式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弗郎士的稚气、贪玩,是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而后写了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景物的感受。他感到天晴日暖,听到林边鸟语,看到普鲁士军队在操练,而他认为“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然而他没有为之所动,而是“急忙向学校跑去”。这里一方面突出了弗郎士天真好玩的性格,而另一方面,也正是作者要强调的一面,就是突出了弗郎士的意志力,他终于战胜了想逃学的念头。

接着作者描写了弗郎士经过村政府时的心理活动,展示了他的性格的另一侧面,即对敌人的恨。当弗郎士看到不少人在布告牌前时,就立即想到:“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同时,想到“又出了什么事啦”?说明这个看来稚气的孩子的内心是爱憎分明的,统治者的罪恶行径他是牢记在心的。铁匠的话,他以为是和他开玩笑,讽刺他,所以他气急败坏地跑进了韩麦尔的院子。这说明他是有很强的自尊心的。铁匠的话也给读者造成悬念,为什么说“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吸引读者追读下文。

这部分,在直接描写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韩麦尔老师的严厉,这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主题,有烘托的作用。此外,作者独运匠心,安排了人们看布告牌的细节,巧妙地交待了故事的背景,而且对刻画性格、情节发展,有一举多得的效果。

第二部分从“平常日子”到“我将永远记住这最后的一课”。是小说的中心部分,主要写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按情节发展,又可以把这部分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平常日子”到“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写弗郎士跑到学校以后发现的种种不平常现象,渲染出一种严肃、悲愤的气氛。弗郎士看到教室里用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喧闹”,他走进教室,平日严厉的韩麦尔老师和蔼地说在等待他来上课,当弗郎士“稍微平静”之后,注意到韩麦尔老师今天却穿着只有“督学来校视察”或是“发奖的日子”时才穿的服饰;最使他“吃惊”的是课室里坐着许多本村的人,他们“个个看来都很忧愁”。这一切通过弗郎士不同心境,由粗到细的观察,一步紧一步地烘托了“最后一课”的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

再一层,从“我看见这些情形”到“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在这一层里,正面揭示了“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点明了主题。正当弗郎士对这一切不平常的情景感到奇怪的时候,韩麦尔老师说道:“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韩麦尔的话,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含义。普鲁士统治者禁止阿尔萨斯、洛林人民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方法奴役法国人民。韩麦尔老师在这种情况下,连连强调这一课无论是对老师对学生说来都是“最后一课”。这样,“最后一课”本身就是抗议侵略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在悲剧命运的打击下,弗郎士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爱国情、亡国恨一齐迸发出来。这是“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作者让它独立成段,是为了突出韩麦尔老师的话,在弗郎士感情上引起的共鸣和反响。听了老师的话,弗郎士的感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表现在他对这“最后一课”的珍惜,为“再也不能学法语”而无限惋惜,为过去“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而悔恨。其次他对于感到“讨厌”的书和严厉的韩麦尔老师在感情上也变了:书,“像是我的老友”;老师“责罚”自己的事,全都忘了;再就是,他刚才还迷惑不解的现象,豁然明白了:韩麦尔老师穿上节日盛装,村里的老人到学校里来,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是为了上这“最后一课”。这一段心理活动,表明了老师真挚深切的爱国热情,也通过弗郎士对老师的怜悯、尊敬和感激之情,表明了孩子的心灵上爱国意识正在成长。

最后一层,从“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到“我真永远忘不了”。这一层,写韩麦尔老师和学生在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下,在“最后一课”中认真教学的感人情景。

德国侵略者强行剥夺阿尔萨斯、洛林人民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和自由,激起了韩麦尔老师、弗郎士和全体学生、村里的老人们的悲愤和爱国热情。他们把法语和祖国视为同义语,爱法语就是热爱法兰西祖国。因此,他们对统治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都凝聚在这“最后一课”中。

弗郎士珍视这最后一堂法语课,并且把学好自己祖国的语言作为热爱祖国的神圣职责,因而产生了高度的学习热情。所以,当韩麦尔老师让他背书时,心里想的是“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当他一句话也拼不出时,心里想的不再是害怕挨老师的“训斥”,而是“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他有了羞耻感。弗郎士在学习文法时,他自信“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过去一个字也记不住的文法,现在觉得很容易懂。这使他自己都感到“奇怪”。当他听到学校屋顶上鸽子咕咕的叫声时,他想到“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联想,表现出弗郎士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和对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韩麦尔老师对祖国的深情和尽职精神,在“最后一课”中是极其感人的。这个平时严厉的老师,当弗郎士背诵不出分词规则时,他不再“训斥”他,而是沉痛地总结以往的教训:“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同时指出自己也有应该“自责”之处。总结过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珍视这“最后一课”。他针对侵略者禁教法语的阴谋,赞美法语的优点,强调掌握法语的重要意义: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段话,寓意深刻,语重心长,以此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法语,用它作为武器,为法兰西祖国的自由统一而斗争。韩麦尔老师的高度责任感,使弗郎士感到他“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感到他“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韩麦尔老师为了学生们上好习字课,还别出心裁地在字帖上用圆体字写:“法兰西”,“阿尔萨斯”,象征着阿尔萨斯和法兰西祖国永远在一起。使弗郎士感到“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韩麦尔老师忍受着离开服务了四十年的本乡的痛苦,认真地教好“最后一课”。

小说的最后一部分,从“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到小说结尾。写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正当每个人的炽烈的爱国热情都凝聚在“最后一课”中,而这感人的情景又激动着每个人的心的时候,教堂的钟声和普鲁士军队收操的号声,令人心碎地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韩麦尔老师此刻的悲愤和哀痛难以形容,他“脸色惨白”,到嘴边上的话,却哽住了,说不出来。于是,他“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法兰西万岁”这振奋人心而又含义深刻的两个大字。这几个光彩夺目的大字表达了韩麦尔老师的心声,也是法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的意志的集中表现。这样收尾,使小说的主题深化,同时收到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给读者以丰富想像的余地。

《最后一课》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杰作,不仅由于它在内容上表现了爱国主义思想,还在于它具有卓越的艺术特色。

艺术结构的简朴和紧凑。《最后一课》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以弗郎士作结构的中心线索,通过主人公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自然而生动地展示出来。小说从弗郎士走出家门、跑向学校,到“最后一课”结束,情节的发展层次清晰、紧凑、井然有序。作者把普鲁士侵略者颁布禁教法语令,作为情节发展和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异族统治者强行施教德语,表明它对阿尔萨斯、洛林人民的奴役加深了,激化了,这就更加激发了弗郎士、韩麦尔老师以及郝叟老人的爱国热情,他们崇高感人的形象跃然纸上。爱国主义的主题,也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充分揭示,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最后一课”的结束,情节发展到高潮,并急转为尾声,小说的主题进一步升华。结尾表明:“最后一课”结束了,然而它已经播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法兰西一定会重获解放。

出色的心理描写。这篇小说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是成功的。作者巧妙地用了多种方式描写了人物心理,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突出了主题。

小说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与心理活动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把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融为一体。这样使弗郎士所见到的景物、人物等都笼罩上一层感彩,它和那极其简洁的直接对心理活动的刻画相配合,协调一致地反映出弗郎士的心理状态。如:“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这样就把景物描写与直接写心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作为小学生的弗郎士那种因怕迟到而急于到学校去,而又为路旁景物所吸引,既留恋,又不敢再停下来观赏、玩耍的复杂心情。有许多地方作者是把心理描写和人物行动结合在一起的,如弗郎士进教室:“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这样的例子很多,从这些例子看出作者是多么自然、多么贴切地把人物的心理和行动结合在一起进行刻画的。

总之,这篇小说描写心理活动的段落很多,作者灵活地运用了多种心理刻画的方法。但无论用什么方法描写心理活动,都准确地把握住了弗郎士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征,非常真实,非常生动。

“烘托”和“重复”的手法的巧妙运用。作者为了突出主题和人物性格,独具匠心地运用“烘托”和“重复”的手法。为了突出爱国主义的主题,作者着意用烘托手法描绘了“最后一课”的庄严、悲壮的气氛。通过弗郎士在上学的路上和到学校以后的见闻,层层深入地描写了一系列不平常的景象。这些不平常的情况,就为爱国主义的主题,烘托了庄严、悲愤的气氛,突出了主题。同时为刻画弗郎士的性格作了巧妙的铺陈。作者还多次重复“最后一课”,每次出现这句话,用意不同,而意义却一次比一次深刻。这句话,像珍珠一样贯穿全篇连成一线,光芒四射,从而加深了主题,同时,对突出人物性格也有重要的作用。

选自《初中语文课文分析集》第一册,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午睡有什么好处午睡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众所周知,睡眠和饮食是养生的两大法宝。说到睡眠,就不能不提午睡。适当午睡,不仅有利于提高精神,还能降低冠心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但若是“睡错了”,危害也不小!

午睡有什么好处

缓解疲劳,血压降了

许多人都有午餐后疲倦的烦恼。英国学者就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发现每日午后小睡10分钟就可以消除困乏,其效果比夜间多睡2个小时好得多。适当午睡可以消除疲劳,恢复精神,从而降低血压。

增强记忆力

午睡可以令人的精力和警觉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午睡不但可以消除疲劳,还能增强记忆力。德国萨尔布吕肯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仅45分钟的午睡就可以使记忆力提高5倍。

提高免疫力

德国精神病研究所的睡眠专家发现,中午13点是人在白天一个明显的睡眠高峰。这时睡个短觉,可有效刺激体内淋巴细胞,增强免疫细胞活跃性。

预防冠心病

据研究显示,适当午睡可调节体内激素平衡,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一项希腊研究显示,每周至少3次,每次午睡30分钟,可使因心脏病猝死的风险降低37%。

另有资料证明,在有午休习惯的国家和地区,冠心病的发病率要比不午睡的国家低得多。这得益于午休能舒缓心血管系统,并降低人体紧张度。

坏心情,没有了

午后小睡可改善心情,降低紧张度,缓解压力,有效赶走抑郁情绪。

午睡要注意什么

午睡的时间和时长

在长时间连续工作的状态下,午睡是补充精力最方便、快速的方法,但若睡得过久,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在前一晚睡眠时间较为充足的情况下,若午睡时间超过1小时,人容易进入深度睡眠,可能造成睡眠惰性,似醒非醒,如:睡眼惺忪、昏昏沉沉、无法充分调动思维等,也会造成浑身无力,越睡越累的状态。

建议:20分钟左右的午睡时长最佳,13点左右最为有效,属于“快速充电式”午睡,有助于快速恢复身体能量,提高警觉度,快速、高效的投入工作。

午睡前注意事项

进餐后,肠胃蠕动会加快,体内的血液会大量集中到消化系统,使大脑供氧量下降,容易产生困意。

但若是餐后立马睡觉,对于消化系统而言,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诱发胃炎,也可能引起食物反流,引发反流性食管炎;也可能因为脑部供血不足而造成睡醒后头昏脑胀、四肢无力等症状。

建议:就餐后,建议在周边稍作走动或是站立,餐后20分钟左右再进行午睡。

午睡的最佳睡姿

午睡最好选择平躺方式。如果趴着睡,则对健康的危害非常大。

1.损伤眼健康

趴着睡时,眼球受压,眼压增高,时间久了就容易造成醒后暂时性的视力模糊;若眼压过高,也可能导致青光眼。

2.危害脊柱

人体正常脊椎从侧面看应是“S”形,但趴着睡时容易弯腰驼背,脊椎变成“C”字形,加上头部下靠,会造成腰椎、胸椎、颈椎的压力分布不均,损害脊柱。

3.影响呼吸

含胸驼背不利于打开肺部,呼吸受阻,会造成缺氧,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等人群更容易造成呼吸困难。

4.引发肥胖

伏案而睡,肚子似蜷缩状,挤压在一块,也会加重消化不良的症状,食物无法及时转化成能量,会引发肥胖。

建议:在家时,尽量在床上午睡,或是躺椅上。但对于办公人士,午休时可在脑后垫靠枕,呈半卧位,以减小心肺、面部压迫。

四类人午睡要注意

低血压人群

夏季天气较为闷热,午睡时血压会相对降低,对于低血压人群尤为不利,可能造成呼吸困难。

过于肥胖人群

肥胖人群一般饮食量较大,而人在睡眠状态下消化能力减缓,食物容易堆积,午睡时间过长,容易加重或引发肥胖。

血液循环差的人群

血液粘稠度高者、因脑血管病变常头晕者、血糖过高者不仅不适宜饭后立即睡觉,也不宜午睡过久,可能加重病情,甚至诱发中风风险。

睡眠障碍人群

对于晚上入睡困难者,如果午睡时间过长,晚上更不容易睡着,反复如此,更加伤害身体。

德国有哪些城市呀?

1、柏林

毫无疑问,排名第一的是拥有380万居民的德国首都柏林。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氛围。当然,这里有很多名胜古迹,包括勃兰登堡门和国会大厦。368米高的标志性电视塔拔地而起。

2、汉堡

汉堡是德国第二大城市,拥有近190万居民。位于易北河上的这座引人注目的北方城市拥有独特的海事风格和优雅的建筑,尤其是在宾纳尔斯特河沿岸。北方的天气并不总是那么好,但在旅游中还是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

3、慕尼黑

慕尼黑是德国第三大城市,有150多万居民。传统和舒适的巴伐利亚塑造了这个南部城市。人们在大街上穿着传统服装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在世界上最大的公共节日啤酒节期间。当你游览慕尼黑时,丰盛的菜肴和优质的啤酒当然是必须的。

4、科隆

大约有110万人居住在莱茵河畔的科隆。慕尼黑啤酒节之于慕尼黑,科隆狂欢节之于莱茵兰人。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狂欢者走上街头庆祝。总的来说,快乐是科隆思想开放的人的标志。他们不仅为自己的狂欢节传统感到自豪,也为他们的地标科隆大教堂感到自豪。

5、法兰克福

法兰克福是德国的金融中心,人口超过75.2万。这座位于主河上的城市也因其众多的摩天大楼而被称为曼哈顿。而在这里不要错过市政厅,称为罗默,以及新建的老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