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东宁市的天气_东宁县天气
1.第二次世界大战
2.明朝有哪些州县
3.我是绥化地区的,哪位气象专家能帮我解答一下今年是旱还是涝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
阿登战役
1944年12月—1945年1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西线阿登地域(比利时东南部)实施的进攻战役。
战争进行到1944年秋,盟军已从三面逼近德国本土(其中东线为苏联红军,西线和南线为以英美为首的盟军),德军形势严峻,为扭转不利战局,决定集中兵力在西线发动一次使盟军猝不及防的攻势,夺回主动权。为此,从9月底,和他的最高统帅部十分秘密地着手制定西线最大的阵地反击战——阿登反击战。战役代号为“莱茵河上值更”。目的是:挫败美英军队,扭转西欧形势,使之有利于德国,以便抽出德军兵力去同苏联作战。德军在蒙绍、埃希特纳赫地段上突破盟军防线,在列日和那慕尔地域强渡马斯河,在战役第七天前出到安特卫普,分割并歼灭比利时和荷兰境内的盟军(加拿大第1集团军、英军第2集团军、美军第9和第1集团军)。
选择的反攻地点就是4年半之前德军突破法军防线的那一个崎岖不平的阿登山区。这个地区是的美第1集团军(司令员为霍奇斯)和美第3集团军(司令员为巴顿)的结合部,北侧由霍奇斯负责,南侧由巴顿负责,两个集团军之间大约85英里宽的防区由第1集团军所属的第5、第8两个军共6个师的兵力防守。认为该地区是“现有部队肯定能突破的地方……防线单薄,他们也不会料到我们会发起突袭。因此,充分利用敌人毫无防备的因素,在敌机不能起飞的气候下发起突然袭击,我们就能指望取得迅速突破。”要“决心不顾一切地推行这项”。
为实施这个,德国发布了关于建立“人民近卫军”的命令,应征年龄从16岁到60岁,很快召募大批新兵,在经过6至8周的短期训练后,调往西线,加入了攻击部队。12月初,德军共集结了25个师,,其中有7个坦克师。由“B”集团军群司令莫德尔元帅指挥。右翼是“党卫军”第6集团军(司令狄特里希上将),辖有第67军(第272、第326国民掷弹兵师)、“党卫军”第1装甲军(党卫军第1“阿道夫·亲卫队”、党卫军第12“青年”装甲师,第12、第227国民掷弹兵师,第3伞兵师)、“党卫军”第2装甲军(党卫军第2“帝国”、党卫军第9“霍亨斯道芬”装甲师)。共有4个装甲师、4个步兵师、1个伞兵师。大约有640辆坦克;中路是坦克第5集团军(司令曼特菲尔上将指挥),辖有第66军(第18、第62国民掷弹兵师,元首护卫装甲旅)、第47装甲军(第2装甲师、第26国民掷弹兵师、装甲教导师、元首掷弹兵装甲旅)、第58装甲军(第116装甲师、第560民掷弹兵师)。辖有3个装甲师、4个步兵师。大约有320辆坦克;左翼是的第7野战集团军(司令布兰登堡),辖有第80军(第212、276国民掷弹兵师)、第85军(第352国民掷弹兵师、第5伞兵师),共辖3个步兵师、1个伞兵师。其任务是负责掩护第5装甲军团的侧背,保障中央进攻。进攻集团计有官兵25万人,坦克和强击火炮900辆,飞机800架,火炮和追击炮2617门。德军为在阿登地域实施突破而集中了大量兵力兵器,但仍不足以达成战役目的。法西斯德军指挥部打算在进攻过程中从西线其他地段及德国本土增调部队到阿登地区。突击集团所需要的油料仅能保障到达战役纵深一半的行程。
盟军在西线共计有87个师,其中25个装甲师。然而美英军指挥部认为,阿登地域不适于进行大规模的进攻。因此在宽115公里的地段上与法西斯德军集团对峙的只有第12集团军群(司令官为O.布莱德雷)的美军第1集团军所属的5个师(83OOO人,242辆坦克,182门反坦克自行火炮和394门火炮)。从而导致了战役初期的不利局面。
德军在进攻前实施了“麒麟”的作战。组织了一支由党卫军特种部队及第150装甲旅两部分组成的,约2000名的会讲英语的突击队,由党卫军中校斯科尔茨(即1943年9月率领一小群伞兵,乘滑翔机突袭意大利北部的一座险阻的山顶,救出被意大利软禁的前墨索里尼的人)指挥。突击队乘坐美军的吉普车深入盟军防线内部,他们分成小队到处切断电话线,倒转路标,使守军的预备队走错方向,挂上红布条表示路上埋有地雷,尽其所能地制造混乱。美军被这少数德国兵的活动扰得惊恐不安。为搜索这些德国小队,许多交通线不能通行,50万美军士兵只要在路上相遇就互相盘问,几百名士兵在答覆问题时因使人感到怀疑而被拘捕,连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布莱德雷也不例外。12月16日,德第66军的一名军官,在从军部驾车去前线时被俘,随身携带的几份该的作战命令落入美军手中,从而使美军及时作出了反应。这一的第二步,即用一个完整的装甲旅,驾着美式坦克,穿着美军制服,长驱直入并占领马斯河桥的设想未能实现。
德军于1944年12月16日拂晓分三路开始突然进攻。密集的大炮对几乎所有的美军阵地猛轰,美军遭到突然袭击,损失很大,未能组织抵抗就纷纷退却。在中路,曼特菲尔的第5装甲集团军进展迅速,到17日,成功的用一个钳形攻势包围了美军第106师的两个团,并且迫使7000人以上投降,这是美军在欧洲战场上遭到的最严重失败。18日,曼特菲尔第5装甲集团军的先锋第47装甲军进抵公路交通枢纽巴斯托克。但第47装甲军只留下了第26人民掷弹兵师攻打巴斯托克,第2装甲师和装甲教导师却饶道前行,错过了不费力气占领巴斯托克的机会;右路进攻的狄特里希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也抵达昂布莱夫河上的一个渡口,挺进约30英里。其先头纵队“派佩尔战斗队”抵达并占领了马斯河渡口。然而,这只纵队在斯塔佛洛市过夜时,对近在咫尺的存有250万加仑汽油的美军的大燃料库及重要桥梁竟漠然视之,以致美军增援部队利用其设置障碍(燃烧汽油、炸毁桥梁),阻住了其前进的道路;左路布兰登堡第7集团军所辖的4个师均渡过奥尔河,其中第5伞兵师突至12英里处的维尔茨,在南侧为中路部队建起了一道壁垒,小有进展。至12月20日,德军的进攻部队已形成一支宽约100公里、纵深30至50公里的突出部,并继续向前推进。
直到17日早上,盟军主要司令官们才承认德军全面进攻已经开始,艾森豪威尔急调第82和第101空降师火速赶往巴斯托克——圣维特一线进行增援,阻止德军西进。加文将军指挥的美第82空降师被派往圣维特防线,而麦考利夫将军指挥的美101伞兵师则驰援巴斯托克。19日,艾森豪威尔在凡尔登召开高级将领会议,商讨对策。会议决定取南攻北守的方针。具体部署是:巴顿的美第3集团军北上攻击德军的突出部;德弗斯的美第6集团军向北靠拢保护巴顿的右翼;霍奇斯的美第1集团军必须顶住从北面和南面突入阿登地区的德军,扼住西去的咽喉要道,坚守阵地,并准备由北向南反攻,与巴顿的美第3集团军合围德军。
12月23日,天气好转,适于飞行,盟军航空兵开始积极行动。
12月22—26日美军第3集团军对敌军进攻集团的南翼实施了反突击。德军也在当天要求被围在巴斯托克的美军投降,但只得到麦考利夫两个字回答:“苯蛋!”这个美国俚语含意颇深,从此在二战史上传为美谈。当天,德军向巴斯托克发动进攻,但进展缓慢,直到圣诞节也未能拿下这个重镇。12月24日,巴顿的第3集团军摧毁了德第7集团军在左翼建起的保障中央进攻的屏障依托。紧接着,巴顿命令加菲将军的第4装甲师“拼命狂奔”,前去解救陷入德军重围的巴斯托克。12月26日凌晨,加菲的第4装甲师的第2战斗群杀开一条血路,突破了德军对巴斯托克的包围,与美军空降兵第101师的部队会合。次日,大部队沿打通的道路驶入城内,加强了该城的防御力量。
德第5装甲集团军之第47装甲军所属的第2装甲师和装甲教导师饶过巴斯托克,向北面的美军第1集团军进攻。塞勒斯是德军推进的顶点,距马斯河只有5英里。于是中部战线形成了一个凸出部(阿登战役因此又称为凸出部战役或凸角之战)。这时,天气已经好转,美军立即出动大批飞机对德军装甲部队进行猛烈轰炸,使其无法在白天活动,陷入困境。12月25日,德军第2装甲师与美第1集团军之第7军第2装甲师爆发激战,到该天结束,德军第2装甲师阵亡2500人,1050人被俘,损失81辆坦克(原有88辆)。是役美军第2装甲师获得了“活动地狱”的称号。26日,德军遂开始后退。
至12月25日,德军集团突破了战线,并向纵深推进90多公里。其先头坦克部队已抵迪南地域,距马斯河只有4公里。美英军指挥部为加强阿登地区的军队取了坚决措施,从战场其他地段向这里调来了若干个师。
至12月底,德军向马斯河的进攻已被阻止。但法西斯德军指挥部并没有放弃自己的。1944年12月31日夜,德军开始在阿尔萨斯的斯特拉斯堡地域进攻美军第7集团军。1945年1月1日德军出动1000多架飞机,对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境内的机场进行了突然袭击,炸毁盟军飞机260架。法西斯德军航空兵损失飞机约300架。但盟军的情况仍很严重,德军地面部队突破了马奇诺防线,向阿尔萨斯北部发起了进攻。1月3日,盟军转入反攻,巴顿的第3集团军由巴斯托克向东北出击,霍奇斯的第1集团军由北向东南出击。德军也在这一天对阿尔萨斯发动了最猛烈的攻势,从而展开了阿登战役中最激烈的战斗。双方血战了5天,最终德军仍未能拿下这个城市。
1945年1月6日丘吉尔向斯大林求援。苏军当时正在准备新的战略进攻,尚未就绪。但为履行同盟国义务,苏军比原定日期提前8天于1月12日实施了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由于苏军的进攻,指挥部被迫减少西线的积极行动,并把兵力从西线调往东线。1945年1月下半月至2月初,已调往苏德战场13个战斗力最强的师,其中包括6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8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以及其他技术兵器(这段历史一直被西方国家所回避,丘吉尔于1945年1月6日给斯大林的信和斯大林于次日给丘吉尔的回信都证明了此事,这两封信至今仍然保留)。
1月8日,终于下令德军撤退。1月12日,苏军在东线提前发动进攻配合作战,不得不从西线抽调兵力到东线作战。盟军迅速乘机推进。1月16日,霍奇斯的美第1集团军和巴顿的美第3集团军胜利会师,到1月28日,在英美军的追击下全部撤回到阿登的出发阵地。阿登战役中双方的损失(包括死、伤及失踪)为:盟军约7.7万人,德军约8.2万人。
点评:此战,德军的作战是一个非常好的,如果他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做后盾,如果不是两线,或许能够成功,但是他没有。德国在阿登地域进攻的失败,意味着德国领导集团妄想在西欧取得决定性军事胜利的冒险企图遭到破产,意味着他们迫使美英拒绝同苏联就彻底打败法西斯德国进行军事政治合作的计谋完全落空。阿登战役是西线作战进程的顶点。德军的大量兵力兵器被迫调往苏德战场,他们在阿登地域遭受损失以及缺少预备队(从1945年1月起至战争结束时止预备队都调去补充同苏军作战的军队)——所有这一切大大削弱了西线的德军,而促进了美英法军队在以后各次实质上是追击退却之敌的进攻战役中获胜。此次作战,德军伤亡81834人,损失战车324辆、飞机320架。盟军伤亡76890(包括1万人死亡,4.7万人受伤,2.3万人失踪),损失战车733辆、飞机592架。德军损失虽与盟军相当,但是盟军能轻易地补充他们的损失,而德军不能,而且德军已投入了他们最后的精锐部队,此后,德军在西线再也无力阻挡盟军的进攻了。
哈尔科夫战役
1943年2月2日—3月3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对德军实施进攻战役,是苏军1943年冬季在西南方向总攻的一部分。战役目的是粉碎哈尔科夫方向德军“B”集团军群基本兵力,解放哈尔科夫工业区。战役代号为“星”。
由于1943年1月苏军顺利实施了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什战役和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战役,德军库尔斯克方向和哈尔科夫方向的防御中出现一个400公里的缺口。2月初,追击德军的沃罗涅日方面军(第60、第38、第40、第69集团军,坦克第3集团军,空军第2集团军;司令为戈利科夫上将)当面德军是第2集团军和“兰茨”战役集群近15个步兵师和坦克师(司令为陆军元帅曼斯坦因)。其大部已遭惨重损失。沃罗涅日方面军未经战役间歇立即准备和实施哈尔科夫进攻战役。战役是在复杂条件下进行的。战役开始前,方面军所属部队已进行将近两个半月的进攻战斗,人员和军事技术装备严重缺额。全体人员已经疲惫,泥泞季节又已到来。方面军的后方正进行围歼德军9个师的战斗。
按照战役企图,第40(司令为莫斯卡连科中将)、第69集团军(司令为卡扎科夫中将)和坦克第3集团军(司令为雷巴尔科中将)由新奥斯科尔、瓦卢伊基地域向哈尔科夫实施主要突击,从西北面和南面迂回该市;第60集团军(司令为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中将)由卡斯托尔诺耶以西地域向库尔斯克实施突击。第38集团军(司令为奇比索夫中将)应向奥博扬发展进攻。正在实施顿巴斯战役的西南方面军(司令为瓦图京上将)第6集团军(司令为哈里东诺夫中将)应向巴拉克列亚、克拉斯诺格勒突击,从南面保障战役的实施。
战役于2月2日开始,沃罗涅日方面军坦克第3集团军、第69集团军和西南方面军第6集团军首先实施突击。2月3日,第60、第40集团军开始进攻。但苏军的进攻从一开始就遭到了很大困难,德军依托精心构筑的工事,进行了顽强抵抗,苏军正面的进攻一再被击退,并蒙受了重大伤亡。第60集团军与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为列伊捷尔上将)的第13集团军(司令为普霍夫少将,2月14日晋升为中将)协同,粉碎了德军在季姆河的抵抗,2月6日进逼库尔斯克,从北南两面迂回该市,2月8日晨解放该市,随后向利戈夫展开进攻。第40、第69集团军粉碎了德军在奥斯科尔河地区的抵抗,开始向西南方向发展进攻,从西北迂回哈尔科夫。第40集团军各兵团于2月7日解放了科罗恰,2月9日解放了别尔哥罗德,2月13日进至哈尔科夫北郊和西北郊。第69集团军于2月9日解放了沃尔昌斯克,2月14日开始在哈尔科夫东北郊战斗。坦克第3集团军从南面迂回哈尔科夫,2月5日日终前进抵丘古耶夫地域北顿涅茨河,但未能从行进间强渡该河。德军从哈尔科夫地域调党卫军第1“阿道夫·亲卫队”装甲师(司令为党卫军上将约瑟夫·迪特里希)来防守这一地区。但是,由于德军哈尔科夫集团受到被合围的威胁,于2月9日夜间开始将军队从北顿涅茨河地区逐渐撤至哈尔科夫。坦克第3集团军强渡北顿涅茨河,并在沿途以优异的逐次抵抗来阻滞苏军的前进,2月14日进至哈尔科夫南郊。2月15日,苏军第40、第69集团军和坦克第3集团军开始强攻该市,尽管德军在坦克方面占颇大优势(200辆对80辆)并激烈抵抗,各集团军仍于2月16日近12时解放了哈尔科夫。
沃罗涅日方面军在发展进攻中于3月3日前进至雷利斯克、苏贾、列别金、奥波什尼亚、明科夫卡一线。但是,苏军已逐渐陷入了曼斯坦因精心布置的陷阱中。德军在此之前已集中庞大兵力,于2月19日对西南方面军发起反攻。西南方面军向北顿涅茨河退却,暴露了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左翼。3月3日,沃罗涅日方面军由于没有预备队和无力进攻,遂转入防御。
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前进100—260公里,双方都损失较大。苏军在此战的特点是,在追击敌人过程中进行战役准备,未经战役间歇即以上次战役兵力开始战役,在宽正面上实施进攻。但是,在哈尔科夫方向进攻中取得的战果未能得到巩固,因为苏军没有强大的预备队。
苏军1942—1943年之交冬季的进攻和1943年2月月中前进至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扎波罗热两市接近地,造成了分割德军整个东线的威胁。德军统帅部指望通过撤退顿巴斯驻军、从西部调遣预备队和为转入反攻建立突击集团来挽救危局。它准备首先粉碎进逼第聂伯河的西南方面军,将其逐过北顿涅茨河,随后对哈尔科夫地域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实施突击,重新夺取哈尔科夫、别尔哥罗德。此后,拟从南面别尔哥罗德、北面奥廖尔,向库尔斯克总方向实施相向突击,重创在这一地域行动的苏军。
苏军在哈尔科夫的进攻一切都在按苏军的进行,但苏军已逐渐陷入了德军的陷阱中。在苏联进攻开始后,曼施坦因就开始德军的反击,他决定首先以撤退来拉长苏军的补给线,当苏军的兵力拉长以后,他将以精锐的第1党卫装甲军为主力,首先击破苏军西南方面军(第6、近卫第1、突击第5集团军、坦克第3和第5集团军,司令为马利诺夫斯基上将),然后再向北转,击破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为戈利科夫上将)。为了诱敌深入,德军放弃了许多地方,而为了能逐个击破苏军,也为了为集结兵力赢得时间,在北面的德军将作坚决地抵抗。在苏军不断进攻中,苏军的战线越拉越长,而德军却趁机完成了兵力的集结。预定由2月13日组建的“南方”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党卫军装第1甲军—党卫军第1“阿道夫·亲卫队”和第2“帝国”装甲师、“肯普夫”战役集群和“霍利特”战役集群,司令为陆军元帅曼斯坦因)实施反攻,该集团军群至2月18日前共辖30个师,内13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第4航空队实施支援。德军以党卫军第1“阿道夫·亲卫队”装甲师和“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为主力继续拖住沃罗涅日方面军,以党卫军第2“帝国”装甲师和党卫军第3“骷髅”装甲师为北集团,以第4装甲集团军第48装甲军(第7和第11装甲师、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为南集团。
2月19日,德军对顿巴斯西南方面军的右翼发起反攻,使苏军西南方面军遭到了重创,至3月2日,突击第5集团军(司令为波波夫中将)遭到了毁灭,迫使西南方面军在前几次进攻战斗中受到削弱的兵团于3月3日退至北顿涅茨河对岸。这就使沃罗涅日方面军的战役态势大为恶化,该方面军当时正以左翼军队实施哈尔科夫进攻战役。其左翼已成暴露翼侧。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指挥部变更了军队部署,在哈尔科夫西南地域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第40(司令为莫斯卡连科中将)、69集团军(司令为卡扎科夫中将),坦克第3集团军(司令为雷巴尔科中将)。当面建立了强大的军队集团(坦克第4集团军和“肯普夫”战役集群)。沃罗涅日方面军各兵团在前几次进攻战斗中也遭到很大损失,各坦克部队共有70辆坦克,没有预备队,油料、和武器装备不足,后方拉长到250—300公里。德军人员比苏军多1倍,炮兵多1.6倍,坦克多10.4倍,飞机多2倍多。
苏军为了挽救危机,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下令把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的坦克第3集团军和第69集团军转交西南方面军,他们从2月23日起,不断攻击德军左翼,但进展甚微。在击败西南方面军后,德军主力转向北方,首当其冲的第3坦克集团军立刻陷入包围之中。鉴于所形成的情况,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于3月3日停止进攻,在全地带转入防御。3月4日,德军坦克第4集团军对总共只有50辆坦克的坦克第3集团军实施突击。苏军虽进行了顽强抵抗,但无法抵挡德军强大的进攻。至3月5日,除了第6近卫骑兵军以外,坦克第3集团军基本被消灭。3月6日,德军开始了向哈尔科夫的进攻,德军将主要突击方向转移到第69集团军和坦克第3集团军的接合部,于次日在此将“劳斯”军投入交战。3月10日,第69集团军和坦克第3集团军之间出现了一个60公里的缺口。苏军由于兵力不足,无法封闭这一缺口。3月10日,德军从南面进逼博戈杜霍夫,从北面突向坦克第3集团军防守的哈尔科夫。3月14日,德军合围该市。苏军被迫放弃哈尔科夫,于3月17日凌晨突围,退至北顿涅茨河左岸。坦克第3集团军残部转隶西南方面军。从3月17日起,德军从西、南两面对别尔哥罗德展开进攻,并于3月18日夺取该市。
为了防止战线的彻底崩溃,3月6日,苏军高统帅部大本营中止了中在列宁格勒的进攻,将坦克第1集团军(司令为卡图科夫坦克兵中将)南下,集中在奥博扬地域。第64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附近调来,司令为舒米洛夫中将)和第21集团军(从中央方面军调来,司令为奇斯佳科夫中将)也被调至这些方向。由于这些部队最快也只能在3月下旬赶到,而当时哈尔科夫东面只有第1近卫骑兵军一个部队,但正是他们顽强地进行了3天的阻击战,使苏军得到了集结兵力的时间,在接下来的几天中,苏军得以投入了西南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预备队—第2和第3近卫坦克军和步兵第203、167、113师。此时,德军在集战后已疲惫不堪,由于兵力有限,缺乏预备队,德军不得不以击溃苏军进攻部队的同一支部队进行追击。至使德军连续作战,部队极度疲劳,德军的进攻越来越弱,随着苏军援兵的赶到和泥泞季节的开始,德军的进攻被迫中止。
由于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取了措施,从南面通向库尔斯克的方向得到了可靠的掩护。沃罗涅日方面军在防御交战过程中退却100—150公里后,于3月25日将德军阻于克拉斯诺波利耶、别尔哥罗德一线及沿北顿涅茨河至丘古耶夫一线,在此构成了所谓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南正面。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即将开始了(参见库尔斯克战役)。
点评:在整个哈尔科夫战役中,苏军共损失240030人,坦克和自行火炮1345辆,大炮5291门,飞机417架,德军也损失较大。德军曼斯坦因元帅使用诱敌深入的办法,重创苏军,从而暂阻止了苏军的进攻,对南方战线的暂阻稳定起了重要作用。苏军两个方面军的司令员戈利科夫和马利诺夫斯基在战役的最后阶段对德军企图的判断错误和对己方军队力量和能力估计过高,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战略预备队的作用在战役中显得尤为重要,苏军因没有强大的战略预备队而遭到沉重打击,德军也因没有强大的战略预备队而未能全歼苏军。苏联的西方盟国不顾苏联最高统帅部关于加紧作战的请求,在2、3月间实际上停止了在北非的积极行动,致使德军能从其他战区向东线调遣兵力,这也有颇大关系。
安齐奥战役
1944年初意大利战场上,盟军被阻止在德军“古斯塔夫”防线面前,尽管盟军以美军第5集团军、英军第8集团军和英军独立第5军组成的第15集团军群,由亚历山大上将指挥,共计19个师又4个旅,还得到近4000架飞机的支援,却无法突破德军C集团军群的坚固防线,该集团军群由凯塞林元帅指挥,下辖第10、第14集团军,共23个师,370架飞机。其中的第10集团军15个师防御“古斯塔夫”正面,第14集团军8个师则位于第10集团军北部,作为后援,并负责肃清意大利北部的游击队,保障交通线的畅通,同时警戒意大利北部海岸。
大名鼎鼎的“古斯塔夫”防线,从那不勒斯以北60余公里的地中海沿岸直至亚得里亚海边的奥尔托纳,横贯意大利,防线的中枢要点是高耸入云的卡西诺峰,这座陡峭山峰的脚下就是通往罗马的必经之路——六号公路,德军占据着卡西诺峰,就可以居高临下封锁六号公路,切断盟军向罗马的通路。整条防线到处都是构筑巧妙的混凝土工事和密布地雷的雷区,加上又是凭借着天险之利,绝对是易守难攻,因此盟军在1943年9月至1944年1月四个月中,付出了数万人的重大伤亡,依然没有取得突破。
亚历山大将军于11月制定了代号“鹅卵石”的作战,准备投入1个师在“古斯塔夫”防线北面的安齐奥海滩登陆,协同正面部队突破“古斯塔夫”防线。但由于盟军12月初对“古斯塔夫”防线发动的两次攻击均告失利,而且盟军正全力组织即将于1944年6月发起的诺曼底登陆,地中海战区的一些精锐部队和装备都被陆续调往英国,有鉴于此,美军第5集团军司令克拉克建议取消该,并随即得到亚历山大的批准。
12月1日刚结束德黑兰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觉得盟军在地中海集结着优势的海陆空部队,而诺曼底登陆要到次年6月才会发动,他实在不愿意足足半年的时间里,毫无作为,应此强烈要求盟军地中海部队取行动,攻占罗马,解放意大利全境,威胁德国南部。他与艾森豪威尔、亚历山大、坎宁安等地中海战区将领进行商议,就这样已经被束之高阁的“鹅卵石“又提了出来,在丘吉尔的坚持下,该的兵力由1个师增加到2个师。丘吉尔将其比喻成一只牙尖爪利的野猫,去撕开德国人柔软的下腹部,一举抓碎德国人的心脏!
但是当时盟军地中海战区并没有能够运输2个师的登陆船只,同一时刻里诺曼底战役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之中,登陆船只是战役准备的重中之重,而地中海战区是绝对不能影响诺曼底战役准备的,一时间,登陆船只似乎成为无法克服的困难。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仔细研究了登陆船只的使用,丘吉尔也向罗斯福请求增派登陆船只,在罗斯福的亲自过问下,盟军仔细协调了登陆船只的使用,推迟了56艘登陆舰离开地中海的时间,终于拼凑出了87艘登陆舰,勉强能够运送2个师,但这些登陆舰只能供地中海战区使用两天,随后就将调往英国——求战心切的丘吉尔接受了这一苛刻的条件。
1944年1月8日,丘吉尔批准了“鹅卵石”,以2个师在安齐奥实施登陆
安齐奥,这个小渔港位于“古斯塔夫”防线以北100公里,罗马以南45公里,在战前是周末的休胜地,海滩沙砾晶莹松软,四周树木掩映,却即将成为血腥残酷的战场!
盟军战役总指挥是刚接替艾森豪威尔就任地中海战区总司令的坎宁安海军上将,登陆部队是从美军第5集团军序列中抽调出的第6军,军长是美国陆军少将卢卡斯,下辖2个师、1个伞兵团和5个海军陆战营,共约5万人,其中由特拉斯科特任师长的美军第3步兵师和彭尼任师长的英军第1步兵师都是盟军的精锐之师,久经战阵,美3师经历过突尼斯战役、西西里战役和萨勒诺战役,英1师则参加过远征法国、敦刻尔克撤退和北非战役,而两位师长都是深受部下爱戴的,极富军事才干的将才!
海军由美国海军少将洛里指挥,共150余艘登陆船只和126艘军舰,分为两个编队,南部登陆编队由洛里兼任司令,由51艘运输船、5艘登陆舰、4艘火炮登陆艇、34艘步兵登陆艇、33艘其他舰艇和
明朝有哪些州县
明朝有哪些州县
明朝 1427个县。
明代在全国设置十五个省级单位,包括:北直隶 、南直隶 、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共十五个省级单位,为明朝稳定的统治区域,称为“两京十三布政司”(注意:明朝与今名称虽大部相同,但所辖地域有相当差别,不宜以今天的行政区划上溯);另外,明朝在1406年至1427年间曾设立交趾布政使司,后被废;南明时期,延平郡王郑成功在台湾设立承天府,下辖天兴、万年二县,另设澎湖安抚司,号为“东都”,后郑经改东都为东宁,并于承天府之上再设东宁总制府。
布政使司以下,改元朝的路为府,成为主要的二级行政区划,但是同时又有直属于省的直隶州,行政级别等同于府。府以下有属州和县,是主要的第行政区划,而属州还可能领有少数县,成为结构上的第四级,但相对重要性很小。直隶于省的直隶州下也领若干县,其级别相当于府属州或府属县,仍是第行政区划。所以州按性质不同是跨第二、第三两个级别的区划,而与府相比,无论属州或直隶州的治所所在地均不设县,即使原有县的也被并入州制。
都指挥使司方面,明朝共有16个都司、5个行都司、2个留守司。16个都司中,有13个都司与布政使司同名,其它3个分别是北直隶境内的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山东省的辽东都司。5个行都司分别是陕西行都司(治甘州卫,今张掖市)、四川行都司(治建昌卫,今西昌市)、湖广行都司(治郧阳卫,今郧县)、福建行都司(治建宁府,今建瓯市)、山西行都司(治大同府)。2个留守司是洪武年间设置的中都留守司(今凤阳县)和嘉靖年间置于承天府(今湖北钟祥市)的兴都留守司。此外,还有统辖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库页岛等地的奴儿干都司,在政教合一的青海、西藏地区设置有乌斯藏都司、朵甘都司,另有置于今甘肃、青海交界地区的哈密、曲先等卫,不过这些属于羁縻性质,与内地的都司、行都司性质不同。
疆域
明前期幅员辽阔,东起日本海、外兴安岭,南抵孟加拉湾、越南中部、马来西亚,北达戈壁沙漠、大兴安岭,西至印度次大陆、今新疆哈密,极盛国土面积达一千万平方公里。
北方
明朝前期,多次对北元和随后的鞑靼和瓦剌作战,并在与漠南一带设置四十余个卫所防卫,包括东胜卫、云川卫、官山卫、全宁卫、老哈河卫等,这些都是明廷的边防重地。其走向大致为阴山-大青山南麓-西拉木伦河一线。15世纪30年代后,由于天气转寒,农耕不济,靖难之役时边塞军队被燕王抽调。因此期间边境略有南移。在明成祖永乐年间,明军多次北伐,边境形势一度改观。但在明中叶以后,随着蒙古的再次崛起,边境再次南移。并修建边墙(详见明长城)以防御蒙古,在长城沿线设置九边(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太原、固原)重镇加强防御。长城也成为明中后期的北边,同时也是农耕区与游牧区的界线。
东北
明太祖朱元璋设置辽东都司以经营辽东。并多次进军黑龙江流域,招抚当地土著部落,势力一度抵达大兴安岭、松花江流域。明成祖永乐七年(1409年)设奴儿干都司,下辖130多个卫所,将东北疆扩充至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地,后在明宣宗宣德九年(1434年)废弃,共持续25年。但原设于此处的各卫所及辽东都司仍然存在,至万历年间东北羁縻卫所增至384个。明英宗正统年间后,鞑靼兀良哈与建州女真部南迁,并不断侵犯辽东都司。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年),明廷修建辽东边墙。16世纪末开始,建州女真酋长努尔哈赤开始兴起,统一女真部,明廷设置的卫所逐渐消亡。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立后金。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萨尔浒之战后,后金军队破辽东边墙,占领辽东都司大部土地。
西北
明太祖洪武年间,西北疆界达到今新疆东部哈密地区,并设置一系列卫所。15世纪30年代之后,西北吐鲁番与青海蒙古部日益强大。1472年,哈密卫城一度被吐鲁番攻破,卫内迁,后复,1514年再度被并。15世纪后半期后,西北诸卫全部丧失,明军退守嘉峪关。
西南
1381年(明太祖洪武十四年)才将西南地区完全划入疆域。并设置一系
三宣六慰
列土司、宣慰司管辖之,边界达到缅甸中北部、老挝北部、泰国北部一线。后期这些地区多被周边国家所并。1406年(明成祖永乐四年)明军进攻安南,南线达到日南州一带。次年设置交趾布政使司,下设十五府、卅六州、两百余县。后因当地人民反抗激烈,明廷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放弃,安南恢复黎氏王朝。
澎湖与澳门
明朝前期,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1553年葡萄牙获得在澳门停泊船只权,至1557年获得居留权,葡萄牙人要向明交付租金,明廷依然拥有澳门主权。
我是绥化地区的,哪位气象专家能帮我解答一下今年是旱还是涝呢?
综合2012年年度气候趋势预测和年景分析认为:预计2012年3~10月全省气候总趋势为气温正常略高,生长季热量条件接近常年,稍逊去年;降水正常略少。从总体气象条件分析,今年属丰年年景(与近五年平均比较)。影响我省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有,春季西部和南部部分地区的干旱、后春阶段性低温;夏季阶段性干旱、盛夏局地洪涝;秋季早霜。
天气气候总趋势
预计2012年3~10月全省气候总趋势:气温正常略高,生长季热量接近常年,稍逊去年;降水正常略少。
春季:预计今年春季全省平均降水量正常略多,其中大兴安岭、黑河、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比常年多1~2成左右,其它地区比常年少1~2成;气温全省大部分地区正常略高,全省平均比常年高0.2℃左右。前春略高,后春冷空气活动频繁,阶段性降温过程明显,气温正常,终霜正常。
夏季:夏季降水全省平均接近常年略少,其中齐齐哈尔南部、大庆、绥化、佳木斯、鹤岗比常年多0~1成,其它地区比常年少1成左右;夏季气温略高,全省平均比常年高0.5℃。
秋季:秋季降水全省大部地区比常年少1~2成。秋季气温正常略高,全省平均比常年高0.0~0.3℃,初霜正常略早。
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分析
1.春季西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土壤干旱。2011年封冻前最后一次(11月8日)测墒结果显示,耕层(0~10厘米)土壤西、南大部共47个县市土壤干旱,底墒较差,其中7个县市土壤处于重旱状态,这对春季土壤融冻后的墒情具有重要影响,使春季耕层土壤出现干旱的可能性增加。入冬以来的"贫雪症"导致我省大部分地区积雪覆盖稀薄,截至2月上旬末,全省大部农区积雪较浅,不足10厘米,其中松嫩平原南部、鸡西西部及林口、勃利、东宁无积雪覆盖,不利于土壤保墒。综上所述,结合春季降水预测分析:由于春季总体降水以正常略多为主,对缓解去年秋冬土壤干旱比较有利,但由于降水分布不均,部分地区仍存在干旱持续和发展的可能性。预计今年春播时期我省西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土壤干旱。
2.后春阶段性低温。预测我省后春阶段性降温过程明显,对作物播种及出苗有一定不利影响。
3.预计夏季我省降水以局地性为主,降水空间分布不均,降水多的地区易发局地洪涝,降水少的地区遭遇阶段性干旱的可能性较大。
4.预测夏季气温正常略高,但与近两年比有下降趋势,因此有发生夏季阶段性低温的可能性。
5.从气象条件综合分析,具有局地发生不同程度病害或虫害的可能性。
6. 局地有冰雹、暴雨等突发性灾害发生。
7. 秋季出现早霜的可能性较大。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1.播种期:重点关注西部和南部局部地区的土壤干旱,将对大田作物适时播种不利,且影响播种质量。其次是后春的阶段性低温,将影响大部地区大田的正常播种进度和出苗,可能降低出苗率,影响一次播种保全苗效果。
2.大田生长期:整个夏季降水接近常年略少,气温略高,大部地区作物都能旺盛生长。但由于降水量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盛夏,因此会出现夏季阶段性干旱或内涝以及局地暴雨、冰雹、病虫害等灾害,将对局地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有一定不利影响;气温与近两年比有下降趋势,可能出现夏季阶段性低温,对作物生长发育略有延迟性影响。但今年的气象条件总体对大田作物生长是比较有利的。
3.灌浆成熟期:秋季气温略高,降水全省大部地区比常年少1~2成,对作物籽粒灌浆成熟十分有利。但初霜正常略早,贪青晚熟作物不易安全成熟。
农业生产建议
建议今年农业生产部署安排及防灾减灾以抗旱、防涝和防御后春阶段性低温为重点。
1.要充分考虑当地所处积温带以及作物生育所需热量状况,结合气候预测来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今年热量条件虽然比常年略多,但早霜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建议各地禁止越区种植,要将早、中、晚熟品种进行合理的搭配,尽量不要种植贪青晚熟作物品种。
2.精心做好备春耕工作,精选,提早检修农机具,清理灌渠淤泥,抓住有利天气及早进行整地、耙地、送粪等农事活动。
3.建议做好保春种工作。旱区尤其是我省西部和南部地区要以保墒、增墒、抢墒为重点;东部注意翻耕散墒,提高地温,争取春播适时进行;各地同时做好预防后春阶段性低温的准备工作,必要时取覆盖等措施预防低温,确保作物正常播种及出苗。
4.各地要密切注意作物整个生长季的天气变化形势,加强田间管理,科学铲趟,合理施肥,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5.夏季我省易发冰雹、大风、暴雨等灾害,有条件的地方要及早做好消雹、防涝、抗阶段性干旱等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要注意做好抗阶段性低温及各项防治农业病虫害的工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