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央视专为孩子拍摄的几部神级纪录片

2.蒙古草原天气晴哪里可以看

3.《航拍中国》纪录片第二季中难度最大的是什么?

4.2020年15个气候临界点9个已激活,人类文明离崩溃还有多远?

5.当我们谈气候的时候,我们可以谈这四部纪录片

6.中国气象频道的栏目简介

7.东北人和江南人的区别在哪

央视专为孩子拍摄的几部神级纪录片

东北的天气是怎样的_纪录片东北的天气

央视专为孩子拍摄的几部神级纪录片

《中国唱诗班》4岁+

每集5-20分钟,共6集

画面精美、中国风格浓郁、故事动人。包含《元日》、《相思》、《游子吟》、《饮湖上初晴后雨》、《咏梅》《夜思》6篇。

《唐诗故事》3岁+

每集8分钟共26集

选取了代表性诗人的名篇佳作进行创作,反映当时的风土人情、写作内涵及诗人的思想境界,以故事形式把诗中情景展现出来,很多是中小学要掌握的经典之作。

《字从遇见你》4岁+每集5分钟,共25集

故事化讲述汉字的起源及文化发展一集讲解一个汉字,简单易懂还很有趣,视觉效果也丰富多彩,是一衬适合和孩子一起看的汉字科普节目

《汉字里的中国人》5岁+每集3分钟,共20集

讲述了20个汉字的内涵、演变。一笔一划,都是故事,从构字的逻辑,重建了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把原本是象形文字的汉字放回到图形的脉络来理解,用影像解读汉字,构筑一个大的汉字库。

《诗行天下》7岁+

每集45分钟,共11集

是一档以古典诗词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寻踪节目。节目通过纪录、互动演绎等方式,挖掘古诗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文化底蕴和各大古都的历史底蕴,展现中国·传统诗词之美。

在唐代秦淮河口是长江的码头

《跟着唐诗去旅行》8岁+每集50分钟,共5集

节目分别选取杜甫、孟浩然、王维、岑参、李白五位诗人最具代表性的五段旅程;邀请诗人西川、书法家鲁大东、学者郦波、杨雨,作家韩松落,重返唐诗发生的地方。

《典籍里的中国》8岁+两季,每集5分钟,共21集

聚焦优秀中华文化典籍,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表现方法,讲述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及书中的闪亮故事。场景式解读中华典籍的想法挺好的,演员也很给力,

《如果国宝会说话》8岁+每集5分钟,共100集,分为四季播出

短小精悍接地气,非常适合碎片时间观看。在每集5分钟的时间里,文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观众平等对话,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故事。

《跟着书本去旅行》6岁+

每集20分钟,共580集

《静夜思》

一档体验式文化教育节目,节目以中小学课本或经典名著为线索,每一集由一首诗开始,一个领队带领孩子们实地探访和语文课有关的地方,导游提出问题,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

低头思故乡

《千古风流人物》8岁+

3季,每集25分钟,共50集

本片将目光聚焦中国历史上现象级的文化名人,包括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辛弃疾,曹植,柳永等七个人物,希望通过解读这些人物的人生故事与艺术成就,去梳理出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核。

蒙古草原天气晴哪里可以看

《蒙古草原,天气晴》可以在哔哩哔哩观看。

《?蒙古?草原,天气晴》作为一部日本?纪录片?,难得站在一个“旁观”角度,着眼于个体生活而非抽象的民族性。在如同空气般干洁朴素的镜头中,植被与牲畜缓慢更替,平静地诉说着旧毡包围起的一户四季,没有被现代生活浸染的相依为命,以及能轻易跨越巨大的文化差异的感情。虽然忧伤,却灌满风的香气。

纪录片《蒙古草原,天气晴》内容介绍

1999年秋天,6岁的女孩普洁在草原上飞驰,普洁意为星期四出生的天之骄女,眼神透露着桀骜不驯,此刻一位日本探险家关野吉晴骑着脚踏车路过,正好被眼前的美景吸引。

于是拿着相机打算记录下来,可是却遭到了小女孩的拒绝,“别照相,别靠近”女孩大声地呵斥着,就是这一声呵斥让关野和女孩结下了五年的不解之缘。

《航拍中国》纪录片第二季中难度最大的是什么?

我觉得最难的是拍摄工作,摄影师要在高空中进行拍摄工作,这是非常辛苦的,绝对是考验意志力和强迫症的。这里我向这些勇敢的摄影师们道声,感谢!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这么美丽中国。

航拍最难把控的,莫过于天气了。天气通透度,光线角度是不是符合航拍的要求,这些都是需要讲究的。尤其是为了拍摄效果,会挑选日出和黄昏时间,在这些时间里的光线,对于在高空拍摄来说会显得生硬,这就需要阴天时候让光线显得柔和起来。

然后就是特别的空域航拍需要审批,还要审批的时间正好遇上我上面说的天气因素,这可是得天时地利人和,全部通通到位啊!还有就是为一些偏远地方上的水和食物也是非常麻烦,有些地方甚至容易迷失方向。

对摄影者的敬意又多了一分,感谢他们的坚持和努力,他们在这其中肯定经历了许多困难,却没有让他们产生退意,坚持给我们带来这么美好的作品。感谢。

2020年15个气候临界点9个已激活,人类文明离崩溃还有多远?

按照人类现在的作死速度,如果不花样番新且老天还比较善待我们的情况下,大概300年,到时候地球人口骤减三分之一,整个世界可能会重新洗牌,尚有领土且具有全民执行力的国家得以幸存,而执行力较差的随之被淘汰,人类文明面临崩溃。

一、9个被激活的气候临界点,到底有多恐怖?

1、北极夏季海冰,状态:面积减少。

北极夏季海冰影响着局部的气温变化,以及海洋热量的传输,北极夏季海冰的融化,将直接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而就现在海冰融化速来着,可能不到十年,就烟消云散了,到时候带来的影响除了全球气温升高之外,还会改变我们现有的生态系统。

2、格陵兰冰盖,状态:消融加速。

格陵兰冰盖每年的6-8月都会融化,所以并不是说,格陵兰冰盖刚刚开始融化,而是它一直在融化,但是速度是极慢的,要知道在全球变暖概念未深入人心之前,那地方的年平均气温是0度,直到它的融化速度开始失控,科学家认为该气候临界点已被激活。

2019年的8月,格陵兰冰盖强势的进入热榜,短短四天的时间,格陵兰冰盖融化了550亿吨,这个数字比十年前的同期融化数值多出了400亿吨。

作为北半球最大的冰体,格陵兰冰盖南北长2300余公里,宽1090公里,平均厚度700米左右,如果它全部融化,海平面将会上升2-7米,而非之前网上说的7公尺,照现在的格陵兰冰盖的融化速度,预计300年,就完事了

3、南极西部冰原,状态:消融加速。

早在2012年,就有科学家发现,南极西部冰原上冰层的融化已经导致拉森B冰架出现解体,该冰架形成于一万多年前,总重量可能超过50万万亿吨,总厚度超过220米,从第一步开始,拉森B花了一万多年的时间,在四百多年前到达它的巅峰状态,随着人类作死脚步的加快,它随时可能滑入大海,推动海平面的又一波上升。

当然对于整个西部冰原来说,拉森B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大约三百年后,整个南极西部冰盖将全部融化,全球的海平面将会上升约3.3米,这个数据并非最新数据,可能会比这个数值更大。

再合并前面的格陵兰冰盖,那么也就是说,三百年后,仅这两已激活的临界点,就将使海平面可能上升10米,人类文明还在吗?

有时间有条件的话,还是早点儿去东南亚各国旅旅游吧,我怕去晚了,就不赶趟了。

4、南极东部冰原,状态:消融加速。

早在2013年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就发现,一直被认为相对比较稳定的南极东部冰原其实比我们想像的要脆弱的多,这块冰原并不是从出生到现在都是完好的一大块,它曾经在大约500万年前大面积的融化过一次,而上次的融化造成的结果就是全球海平面上升了近10米。

这块形成于3400万年前的大冰原,总面积和澳大利亚差不多,是地球上最大的冰原,并且没有之一,它的加速融化并不仅仅是全球气温升高和海平面的提高,最可怕而且未知的是,在上一次融化并且再度冻结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人类未知的病毒细菌,如果它们得以释放,人类如此脆弱,真不知道扛不扛的住。

因为其巨大,所以他的全部融化需要多久?我们还未可知,唯一可以准确得知的是,人类肯定比它更早的完蛋。

5、远北冻土层,状态:开始融化。

2018年的时候NASA曾出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提出,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阿拉斯加北坡上,永久性的冻土层正在慢慢融化。

而在这份报告出来之前,科学家们一直认为作为北极地区最冷地方的冻土层暂时应该不会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该报告一经问世,即受到了高度的关注,于是科学家们根据这份报告得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结论:如果冻土层融化继续,那么冻土层中的有机物开始活跃,有机物的活跃将释放出巨量的碳,其估量大概相关于人类活动一年释放出碳的总值的十倍

有人也会说,不就是排点碳,只要我们人类现在努力,减少自己的碳排放,还是可以救一波的。但是冻土融化还会产生甲烷,原来冻土下的古老细菌也会重新被注入活力,例如可怕的炭疽和我们未知的疾病和病毒。

6、亚马逊雨林,状态:经常干旱。

亚马逊雨林做为?地球之肺?由于连年火灾干旱,感觉随时要废,想像一下,如果亚马逊由雨林变成了矮树草原,地球没了肺,会怎样?

其实这个倒也不用假设,因为照雨林现在的作死速度发展,不用五十年,你还活着,亚马逊雨林已经死了,你跟你的宝贝大孙子讲起雨林的时候,就只能参考保存下来的BBC记录片了。

这个占了地球雨林总面积超过50%的亚马逊雨林消失了,依赖雨林生活的动物和植物也会随之消失,生物还谈何多样性?而原来由雨林来承担的巨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又会加剧冰川冰原的融化,也就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崩溃。

7、高纬度森林,状态:正在消失。

高纬度森林的消失和变化正在以一种复杂的方式影响着北极的气候,比如在靠近北极圈的高纬度地区的森林主要是以针叶林为主,但是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一些落叶乔木开始出现在这一地方,落叶乔木侵占了原本针叶林的生存领地,它们争夺着原来就较为稀少的水分和养分,该地区可能会损失掉原有的植被,并加剧了土壤的干燥。

原有植物的死亡还会持续增加碳排放,碳排放的增多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使北极地区冻土层融化,冻土层融化导致甲烷的产生,甲烷、二氧化碳、腐烂的植物会使野火频繁发生,就像一个无法解开的恶循环。

8、珊瑚礁,状态:大规模死亡。

珊瑚礁的大规模死亡的原因有两个:

原因一:全球变暖,众所周知的,珊瑚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是比较高,它们对气温极其敏感,至少比我们人类要敏感脆弱的多。1986年至2005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61度,那时候我们还没有听说有大面积的让人触目惊心的珊瑚死亡,从2006年到2015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87度,在2018年我们看到了美的不可方物的大堡礁珊瑚大规模死亡,据研究表明,如果全球气温上升1.5度,珊瑚数量将会减少90%左右,这还是只考虑温度影响,但是造成珊瑚死亡还有一个原因。

原因二:人类对海洋的污染。我每次看到有人出海远钓,拍摄壮观的海上日出的时候,我都觉得人类不该出现在这里,也许这有点矫情,但是如果你愿意看看纪录片,愿意去了解人类对海洋对这个地球都做了什么,我想你多少能够理解一点我的心情。陆地水土的流失和污水的排放,使海水中活性氮浓度超标,高浓度的活性氮让珊瑚的共生藻疯长,珊瑚随之白化死亡。

珊瑚礁是海中的亚马逊雨林,是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的生态系统,只占海洋面积0.2%的珊瑚礁却为超过25%的海洋生物提供了庇护所,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鱼类生活在珊瑚礁,超过90%的海洋生物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珊瑚礁,如果未来二十年,全球气温上升1.5度,将可能导致这个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崩溃。

海洋生态系统是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同时也就跟人类的生命息息相关,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的消失都是为人类而敲起来的丧钟。

9、大西洋温盐环流,状态:减弱。

北大西洋的温盐环流一直在减弱,其实?减弱?这两个字真的非常的弱,弱到看到的人无法意识到它减弱后带来的危害,那 么就换个更直观的说法,北大西洋温盐环流强度下降15%的时候,整个环流每秒钟减少的流量,相当于40条雨季时的长江水量,这样是不是感觉直观一点了。

北大西洋温盐环流给欧洲带来的是降雨是温润气候,想想英国老是阴雨绵绵,大概就是它的功劳,它让北欧和北美的冬天不至于冷的无法生存。如果北大西洋温盐环流没了,大概就像**里后天那样,西欧北欧和北美部分地区,将会成为现实版的?后天?。

洋流能够调节全球能量调节温度,维持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就如比是人类的血液循环系统一样,洋流歇菜了,人类也就凉凉了。

二、人类还有没有可能实现自我拯救?

现在的气候变化基本是很难逆转的,2019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幕的当天,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为410.9ppmv,地球上一次达到这个数值的时候是300万年前,盘古开天地的时候是328万年前,是不是有种一朝回到解放前的感觉?当时的海平面比现在高大概20多米,没有魔都没有日本没有马来西亚菲律宾也没有华盛顿。

但是似乎也没什么可怕的,毕竟盘古开完天地,女娲就要造人,我们的祖宗们就穿着草裙开始混社会了,即然祖宗们能凑合活,我们想必也能活的下去,但是我们忽略了增长速度!

我们现在二氧化碳的排放速度已经是5600万年来的最高值,如果持续发展下去,那么地球4亿年的碳排放排行榜TOP1的位置也给我们预留好了!连据说因为屁放多造成全球变暖玩死自己的恐龙都不是我们的对手,我们真的是比屁多龙还要沙雕的物种啊!

人类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导致了九个气候临界点被激活,这九个临界点的激活直接导致了气候系统发生变化,极端天气的频率多到让人麻木,大家细想一下,这些年,我们遇到了多少次的?百年一遇的大洪水?、?百年一遇的暴雨?、?百年一遇的冰雹?、?百年一遇的酷热?、?百年一遇的极寒?

这不是活久见,只是地球不想和我们玩了。

最最可笑的时候,联合国气候大会在热榜上的排位,居然还没有二流明星的热度高!发达国家所谓的减排也不过是拿捏不发达国家的手段,只有科学家每年每年不停的出报告,但是谁在乎?

人类并没有真的在努力的保护地球,可能地球也不需要人类保护,不但不需要人类的保护,应该也不需要人类。

三、如果你能坚持看到这里,我觉得我们至少应该为地球做点儿什么?

乘坐公共交通,节约用纸,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喝奶茶自带杯,少使用塑料袋,用心做好垃圾分类,如果这些你都感觉自己做不到,那就少吃黄豆少放点儿屁减少一些温室气体排放,或者别人节约环保的时候不要带着键盘攻击别人,总行吧!

当我们谈气候的时候,我们可以谈这四部纪录片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环流异常,龙卷风、飓风肆虐,冰雹有棒球那么大,城市被海水吞没,暴风雪、气温骤降……天灾面前,死亡被无限放大,生命脆弱得就像被踩在脚底下的蚂蚁。

相信这段描述,一定会让你想起2004年的那部科幻灾难片——《后天》。其实,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环境突变,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下降,一直是个热点问题。

然而,工业文明的后时代,资本继续在全球进行新一轮的扩张。这样的经济浪潮下,即使气候出现了些许变化,人们也不会因此而放弃GDP的增长和个人物欲的享受。

在国内,其实我们大多人的环境保护教育的程度并不高。说了很多年,做起来还是很难。而纵观雅思考试,环境变化一直是每年阅读考试的热点内容。

因此,针对环境变化、自然变迁的背景知识学习,我诚意推荐以下几部纪录片:

1、BBC地球--气候战争:论战伊始

HORIZON(《地平线》) 和BBC的科学家们一起对全球变暖这一理论进行了科学探索。全球变暖可以说是一个最为复杂、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这部纪录片追踪并记录了这一不时有意外情况出现的神奇发现之旅;也揭示了科学家们所面对的各种质疑和挑战。

通过这部纪录片,观众们可以了解到一个鲜为人知的理论是如何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的。

2、BBC 气候变化

HORIZON(《地平线》) 和BBC的科学家们一起对全球变暖这一理论进行了科学探索。全球变暖可以说是一个最为复杂、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这部纪录片追踪并记录了这一不时有意外情况出现的神奇发现之旅;也揭示了科学家们所面对的各种质疑和挑战。

通过这部纪录片,观众们可以了解到一个鲜为人知的理论是如何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的。

3、BBC 我们的天气怎么了

近几年,英国的极端天气不断出现,尤其是在冬季。极端寒冷天气、大量降雨、致命风暴等时有发生,并且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一些严峻的问题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脑中,天气为何会变得越来越极端?这种极端天气在未来会越来越多吗?极端天气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联系吗?这部纪录片就带领观众一起进行了一场科学探索。

4、BBC 数字中的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一直是气象科学家所致力于研究的领域,但这部纪录片以不同的视角来对气候变化进行了探索。

本记录片中介绍了三位数学家,用明确的数字来揭示复杂的气候变化及其面临的各种争议。地球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对于这一也许是人类遇到的最大的科学难题,从数字分析的角度出发,了解气候变化的关键数字。这部纪录片会给观众以不同的视角,带来全新的解读。

诚意推荐上面四部纪录片,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END-

中国气象频道的栏目简介

直击新闻第一现场,解读天气最新变化。《风云进行时》每个整点,关注您身边的天气气候事件。

播出时间: 07点档:首播:07:00;重播:08:00、09:00 10点档:首播:10:00;重播:11:00 12点档:首播:12:00;重播:13:00、14:00、15:00 16点档:首播:16:00;重播:17:00、18:00 19点档:首播:19:00;重播:20:00、21:00、22:00、23:00 最抢先的天气资讯、最领先的气象观点、最新鲜的天气问答,就在《天气直播间》。

2014年8月,《风云抢鲜报》《地球全角度》《点击最天气》三档资讯类栏目合并为一档:《天气直播间》。

每天《天气直播间》直播5档:06:30、08:30、11:30、15:30、18:30

重播档:10:30、13:30、17:30(周一至周五)、20:30(周一至周五)、23:30 《国家气象播报》是以防灾减灾为宗旨的全国气象新闻联播,立足于为广大观众提供丰富多样、权威实用的气象新闻资讯。

播出时间:首播:周一至周五:21:30;重播:当日22:30、次日00:50、02:20、03:50、05:20 该节目由中国气象局与民政部合作,中国气象频道与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联手打造的综合访谈节目,是国内第一档防灾减灾综合访谈节目。节目进行防灾减灾报道,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播出时间:首播:周五:20:30;重播:周六:08:30、下周一:20:30 该节目由中国气象局与农业部合作,是一档 “面向农村,针对农业,服务农民”的周播气象服务类专题节目。节目立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和困惑,为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发展提供视野、思路、方法、手段和案例,普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农业防灾减灾应对之策,展现新农村的发展、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给观众以有趣的、创新的、具有时代感的真实案例。

播出时间:首播:周六 07:30;重播:周日-下周五07:30 百家养生妙方,四季健康生活。邀请中医专家为“堂主”,为观众提供自然、健康、实用的养生之法,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之道,传播中国传统中医文化。

播出时间:首播:周一至周五:17:25;周六、周日:07:30;重播:周一至周五:23:05;周六:08;05、11:05、15:05、17:05、23:05;周日:11:05、17:05、23:05 风云人物,风雨同行,中国气象频道倾情呈现360行名人背后的天气故事。借助名人效应,实施“跨界式”制作,将各行各业与天气气候之间无缝链接。加强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提高气象传媒的服务能力,完美诠释“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气象服务宗旨。

播出时间:首播:周六、周日:20:05;重播:周六、周日:22:05、下周一、周三:11:05、下周一至周五:13:10;下周六、周日:13:05、13:15、16:05、16:15 日出东方,光耀亚洲。国际视野,最炫制作,带您游遍亚洲,领略风土人情。为您解读亚洲,知晓气象万千。建立深度与广度兼具的小规模气候平台,精选讨论话题,满足科普需求,提供因应气候变迁之道。从气象、气候到旅游,从轻松到严肃,给观众全新的感受。

播出时间:首播:周五至周日:21:10;重播:周五重播时间新增在当晚23:05,(次日)周六早上7:05;周六重播时间新增当晚23:05,(次日)周日早上7:05;周日的节目的重播时间于当日23:05。(首播,重播时间最新数据更新于:2015-10-18,播出时间和国庆之前一样是原来的时间(见上))。

(注:2015年国庆期间三期节目10.2~10-4改为17:05首播一次,无重播,原播出时间21:10改播“环球同此凉热”。) 为您提供丰富实用的天气生活、气候变化以及防灾避险服务资讯,讲述惊险奇幻的天气故事和高品质的生活常识。

播出时间:首播:周一至周五:07:45;周六、周日:09:20;重播:周一至周四:09:20、12:30、17:20;周五:09:20、12:30、17:20、21:50、22:50;周六、周日:12:30、19:40、21:50、22:50 节目定位:关注最新的天气事件及天气热点,预测7天天气变化趋势和影响,专家与您一起全面剖析天气事件背后的真相。

播出时间:首播:周一、三、五:20:05;重播:周一、周三:21:40、22:40;周二、周四:12:10;周六:10:40、12:10 讲述地球与生命的真实故事,记录自然与气候的实时变迁,感受大自然的震撼,关注你我的地球。

播出时间:首播:周六、周日:19:05;重播:周日:21:05;下周二、周四:11:05 用写实的事件讲述气候与生命的故事,用真实的影像记录自然与地球的变迁,打造若干探索自然之谜、气候之谜和人文历史之谜并具有观赏性、科普功能和实用价值的专题片和纪录片,为观众揭开气候变化的神秘传奇。

播出时间:首播:周一至周五:19:05;重播:当日21:10 为您带来生活的健康小秘诀。

播出时间:首播:周一至周五:22:10;周六、周日:07:35;重播:周六:08:10、11:10、15:10、17:10;周日:08:10、11:10、17:10 《人与气候》,一个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解读气候变化真想,探索气候变化成因,梳理气候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思考未来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的栏目。

播出时间:首播:周六:21:05;重播:周日:15:05、下周五:11:05

东北人和江南人的区别在哪

区别在于:生活区域不同、生活习性不同、精神作用不同。

1、生活区域不同:东北人生活在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与内蒙古东部四盟市的人口总称;江南为即今上海、浙江、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部和北部等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摘自央视纪录片《何处是江南》)。

2、生活习性不同:东北该地区的独特历史、风俗习惯及语言的统一有有关,发源于东北的乡土有二人转、秧歌、吉剧、踩高跷;江南素以文化教育繁盛著称,位于南京秦淮河的夫子庙是纪念孔子的庙宇,夫子庙建筑群中的江南贡院在古代为学子科举考试的考场,均是江南科举文化的象征。

3、精神作用不同:东北人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情况不同,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的居民对“东北”这一概念的认同感大于对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认同感;江南从一个地理名词真正变为一个包含着美丽、文气与富庶,江南地区也逐渐取代中原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最重要的核心地位。

百度百科-东北人

百度百科-江南